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其一為“堯、舜,性者也”;其二為“湯、武,反之也”;除了“性之”“反之”,尚有第三條道路——“中道”之路。孔子通過“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來指示“中道”,將他之前的三代文教中,凡涉及或指稱那超越而內在的本體之辭,如易、天、寂感、道、乾坤、上帝、神明等皆收攝於內在的生命之中,重新名之曰“仁”。他將德性的超越性和內在性徹底打通,將內在的主宰之心與外在萬有的本體之性徹底打通。


仁者,既含有心之義,也含有性之義。此義首發於孔子。中國上古文明發展至孔子這裡,發生了一次本質的飛躍,此正是孔子為大成至聖所以至聖之處。孔子是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劃時代之聖哲。

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成就“大人”的三條道路  

“大學之道”的“道”字初始義為道路,延伸而為遵循、法度、守則、真理、依憑等。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其一為“堯、舜,性者也”(《孟子·盡心下》)。

其二為“湯、武,反之也”(《孟子·盡心下》)。

其三為“中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庸》)“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易經·乾卦·文言》)


堯、舜,性者也  

什麼是“堯、舜,性者也”呢?在《孟子》中有一個舜的事例恰好說明之:“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盡心上》)意思是說舜這個人是天縱之聖,生而知之,他長期居住在深山之中,形同一個沒有教養的野人。但那只是從外部看來像個野人,就其內在而言,大舜與野人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只要外部有一點善言善行啟發一下,他內在本有之德性善性,猶如江河之決堤,“沛然莫之能御”。這就是“堯、舜,性者也”。


湯、武,反之也  

什麼是“湯、武,反之也”呢?朱熹的解釋是:“孟子曰:‘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性者,得全於天,無所汙壞,不假修為,聖之至也。反之者,修為以復其性,而至於聖人也。’程子曰:‘性之、反之,古未有此語,蓋自孟子發之。’呂氏曰:‘無意而安行,性者也;有意利行,而至於無意,復性者也。堯、舜不失其性,湯、武善反其性,及其成功則一也。’”(朱子《孟子集註》)《孟子》曰:“湯、武,反之也。”“反”為動詞,即恢復、逆覺、修證、奮鬥之義。“之”者道義,具體是指堯舜這些聖人的內在德性、聖性、天性。

“反之”即反躬自省,通過長期而篤實地踐履德行,以恢復吾輩人人內在本有之德性。

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中道”之路  

除此“性之”與“反之”之外,成就內聖外王之道者,尚有第三條路徑:渾圓之路。所謂“渾圓之路”者,即不將先天后天、因位果位、有為無為、造作自然、現象本體等強分為兩段,而是合為一體,混為一味,打通間隔,不分彼此。傳為孔子作的《易經·乾卦·文言》有言:“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此“合”字有吻合、相應、非離、不二、順適、渾圓、貫通等諸涵義。

“合”有“性之”之合和“反之”之合。

“性之”之合是本有之合,不是大人(聖賢)拿一個德性去與天地合,與日月合,與四時合,與鬼神合,而是大人之德性本來已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天者,生生不息之義也;地者,厚德載物之義也。與天地合其德即是大人不拘束自己,也即放開自己,任其生命內在的德性,興發其全體大用而彰顯其生生不息、厚德載物之功用。“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皆同此義也。鬼神者,陰陽二氣之變化也。“與鬼神合其吉凶”,即是明陰陽變化之理而順之。知陰陽變化之理則吉,不明陰陽變化之理則兇。

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反之”之合是始有之合,即本來不合,現在方開始努力地與其合之,即後天主動地將我們的整個身心言行努力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除了非此即彼的“性之”與“反之”外,尚有第三條道路——“中道”之路,也即“渾圓之路”。孔子通過“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這句話來指示“中道”。德性若收藏於生命之內,則無形無相。一旦彰顯於外,在天,則顯化為生生不息之創造;在地,則顯化為承載萬有之厚重;在日月,則顯化為普照之光明;在四時,則顯化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循環不已;在鬼神,則顯化為陰陽調暢、生死自在的解脫之境。天若違背德性,則不能成就其生生不息的創造之德;地若違背德性,則不能成就其承載萬有之德;日月若違背德性,則不能成就其光明普照之德;四時若違背德性,則不能成就其循序之德;鬼神若違背德性,則不能成就其把握陰陽、超越生死之德。是故“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天地不能違背德性,若違背之,天將不成其為天,地將不成其為地。“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夫子以仁發明斯道,其言渾無罅縫。孟子十字打開,更無隱遁。”(《陸象山集》)孔子將他之前的三代文教中,凡涉及或指稱那超越而內在的本體之辭,如易、天、寂感、道、乾坤、上帝、神明等皆收攝於內在的生命之中,重新名之曰“仁”。易、天、寂感、道、乾坤、上帝、神明等超越的意味重,“仁”則內在的意味重。孔子將易、天、寂感、道、乾坤、上帝、神明等一起收攝入內在的生命之中,肯定它們皆為吾人內在生命之本有。此確是孔子之獨家發明,是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生命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孔子之“仁”既涵有“性之”義,也涵有“反之”義。故“仁”之一字,將先天后天、因位果位、有為無為、造作自然、現象本體,打成一片,混為一味,“渾無罅縫”,此為“中道”。孔子將德性的超越性和內在性徹底打通,將內在的主宰之心與外在萬有的本體之性徹底打通。仁者,既含有心之義(仁心、德心),也含有性之義(仁性、德性)。此義首發於孔子。中國上古文明發展至孔子這裡,發生了一次本質的飛躍,此正是孔子為大成至聖所以至聖之處。孔子是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劃時代之聖哲。

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孔子將三代以來數千年的中華文化收攝於“仁”中,如是,上古文化自此得以匯歸之,凝結之,貞定之,純化之,圓融之,昇華之,彰顯之。“夫子以仁發明斯道”,仁道者,何道也?“仁者,人也。”(《中庸》)“仁也者,人也。”(《孟子·盡心下》)“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篇》)仁道,人道也,“為人之道”或曰“成人之道”也。故知,真正的人本主義、人文文化、人道思想,始自孔聖。是孔聖將人首次提升到宇宙之真正主宰、歷史與人生命運之真正主宰的高度,充分肯定人的無上神聖與尊嚴。仁者,是具有超越和內在這兩大根本特性的生命之別名。仁即是生命,生命即是仁。仁非虛稱,必有所指以實之。仁主宰於內,名之曰“心”,故仁者,心也,俱名之曰“仁心”;仁承載於天地萬有(也包括人類在內),名之曰“性”,故仁者,性也,俱名之曰“仁性”。其仁心、仁性者,統而言之,曰“生命”。故知,仁即生命之別名。生命為現代名,仁為古代名,其義一也。孔子緊扣生命,立定生命,彰顯生命,“發明斯道”,即發明此仁道,亦即發明此生命之道,以開後世千古文運。“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聖高舉生命之道,弘揚心性之仁學,麗如日月,朗照百代,自此我華夏智有所發,學有所依,行有法度,命有所歸。是故孔聖實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生命學家”。

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到了後孔子一百多年的戰國,“孟子十字打開,更無隱遁”。孟子將心體性體、先天后天、因位果位、有為無為、造作自然、現象本體等,作了明確的分別與辨析。故朱熹引程子之語曰:“性之反之,古未有此語,蓋自孟子發之。”(《孟子·盡心下》)站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言之,從混沌走向分明,從綜合走向解析,這是人類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必然趨勢。然莊子對此深有覺察:“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莊子·天下篇》)心體與性體,先天與後天,本來通而為一,渾全難分。如若強為分別,勢必產生“一曲之士”,如此則“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其結果則是“道術將為天下裂”。

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為了避免出現“一曲之士”“往而不反”和“道術將為天下裂”的局面,我們還需再次回到孔子所開出的“渾圓之路”。通觀《論語》可知,孔子以“仁”之一字,統攝心體與性體、先天與後天、“性之”與“反之”、形而上與形而下、德性與德行、因位與果位等一切之強分。儘管曾子的《大學》和孟軻的《孟子》等後世儒家著述,為了將儒家思想進一步地體系化,十字打開,辨而示之,但這些大儒對“道術將為天下裂”還是很有自覺意識的。故他們在著述中,始終將孔子的“渾圓之路”作為其立言之背景,而貫穿於篇章字句之間,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莊生之憂。依正宗儒家,雖有歷代大儒對仁道的闡述,多似孟子“十字打開”,但究竟不失孔子之旨,始終保持著即本體(性之)便是工夫(反之)、即工夫便是本體的“渾圓之路”。此亦為評議是否為正宗儒者的一個重要標準——失此準繩,不名儒者;握此樞機,則為正宗。


文字 | 摘自潘麟先生著作《〈大學〉廣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美國學術出版社, 2019年3月

圖片 | 來自網絡和攝影師方振典



▼潘麟先生新國學系列經典著作▼

成就“大人”的道路有三條

中文簡體版合輯


▼關聯閱讀▼


更多精選文章、潘麟先生著作有聲書、公益視頻和課程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東方生命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