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平番西山发现元朝宰相脱脱后裔

脱脱(1314-1355年),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幼养于伯颜家,少年时代的脱脱膂力过人,能挽弓一石,是一位显见的将才。但经吴直方的谆谆善诱,他接受了许多儒家文化,虽然不习惯于终日坐读诗书的生活,他的进步依然是很明显的。脱脱善书画,书法刚毅有力,酷似颜真卿;画竹颇得妙趣。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用儒家标准做人,他立下了“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元史·脱脱传》)的志向。15 岁时,脱脱为泰定帝皇太子阿剌吉八怯怜口怯薛官,文宗图帖睦尔即位,他渐被擢用。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伯父伯颜有翊戴之功而独揽大权,他亦随之飞黄腾达。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先是将他当河南行省,路中改为广东县令,走到江西,病死。

至正三年元顺帝诏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由中书右丞相脱脱担任。纂修人员中有汉族、畏兀儿、蒙古等民族的学者,开创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次年三月,《辽史》编成。《辽史》是记载以契丹族为主体而建立的辽朝的纪传体史书。它包含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共116卷。记事起于唐咸通十三年(872)耶律阿保机出生,迄于辽天祚帝保大五年(1125)辽亡,共253年史事。《辽史》的志和表最有特色。尤其是《营卫志》,是《辽史》的独创,它记述了辽朝以军事为主,以军事和游牧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但由于《辽史》成书仓促,因而史料未融通,重复缺谬之处甚多。同年十一月,《金史》也编成,共135卷。后附《金国语解》1卷。《金史》史实较完备,再加上编写比较得体,是三史中修得最好的一部。《金史》在本纪前设世纪1卷,记述女真先祖被追封为帝号之事。本纪之后又设世纪补1卷。《金史》增交聘表,专记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和战庆吊往来的情况。这些都是修正史的创新。至正五年《宋史》编成,计496卷。因元代尚存了宋代历朝实录、国史及各种已成书的史料,还有许多典章制度、地理书籍、宋人笔记、文集等可资参考,使《宋史》保存的资料较为丰富。但亦有粗疏芜杂之讥。

兰州平番西山发现元朝宰相脱脱后裔

至正十年脱脱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被赞誉为“贤相”。脱脱奉命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河患,在京畿附近营田,募人佃耕以救北方粮荒,等等,以缓和已趋激化的社会矛盾,但未能明显奏效,元末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张土诚起兵占据高邮。张士诚称诚王,建国改元。元顺帝命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军马,前往镇压。“黜陟予夺一切庶政,悉听便宜行事;省台院部诸司,听选官属从行,禀受节制”。其权力可以说超乎寻常。西域、西番亦皆发兵前来助战。“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脱脱全力进攻高邮,城中已经支持不住了,张士诚准备投降,又恐罪在不赦,只好硬撑;脱脱也觉得功在眼下,志在破城。正在这时,元顺帝诏书下,削去脱脱官爵并令其交出兵权。由于临阵易将,元军大乱。张土诚乘机出击,大获全胜。百万元军,一时星散,无所从者,多投红巾军。高邮战役是元末的重要转折。从此,元朝军队失去镇压起义军的优势,起义军得到发展壮大。

兰州平番西山发现元朝宰相脱脱后裔

至正十五年,在朝的小人,认为对脱脱的处分还轻,又将其发配到云南大理宣慰司的镇西路。十二月,哈麻令人将其鸩杀于贬所,年仅四十二岁。一代名臣,竟死于谗奸小人之手却遭遇了与宋朝“岳飞”一样的陷害,。《元史》作者感慨地说:“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财货,远声色;虽古之有道大臣,何以过之!”脱脱高邮被贬,颇类岳飞朱仙镇班师。虽然进击的目标不同,但昏君自毁长城,又何其相似!

兰州平番西山发现元朝宰相脱脱后裔

“脱脱”被临阵罢帅,陷害致死后,前方之兵一败再败,朝廷危在旦夕。朝延在良臣的谏言下才意识到了过去的错误行为,为“脱脱”洗冤反正,重新起用了“脱脱”的两儿子在西北治兵。但,为时已晚,民变四起,元朝气数将尽。一个当过和尚的放牛娃饿着肚子加入民变造反队伍,在刘基,徐达等一班人马的帮衬下一步步摧毁元军。

兰州平番西山发现元朝宰相脱脱后裔

就在元朝廷军与朱元璋造反军急烈交战之时,元军里涌先出了两支勇猛兵力,一支向西,一支向南。向西的正是“脱脱”丞相之次子“脱欢”,向南的正是“脱脱”臣相之长子“脱赤”。“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脱欢在西部一带边走边战,终因寡不敌众为求生路投降明军,被封为在甘青接壤的大通河畔的——连城“土司”令,管辖甘青一带,治兵驻守节制要关。后代被赐“鲁”姓,世袭土司令。

兰州平番西山发现元朝宰相脱脱后裔

脱赤兵下西南,与明军徐达之兵对战。曾经骁勇善战的元军,被起义军da打败,改朝换代,民心所向。兵败如山倒,明朝成立,大势所趋。但秉性继承父相的脱赤却“一心报国”“不侍二君”,最终战死沙场。脱赤之子为了求生,以父之名——“赤”意为火姓,继续与明军“斡旋”,最终被徐达之兵俘虏。

元朝轰然倒塌,明朝赫然矗立。新君主朱和尚,看到元军溃败涣散,明军已控天下,继续杀戮已无多大意义,为了收卖人心,把俘虏的脱赤部余兵——即脱赤之子“火石”等人贬为庶民安置在金陵郊区的南桥石梯街一带居住,以便监管。

火石一班人在金陵郊区居住一段时间后,因受管制,内心压抑,后得知其叔脱欢在西北任土司令,随择机奔往西北投靠。先到甘肃允吾县红城堡落脚,后在连城土司兵营任职“总旗”,听从连城鲁土司令调遣。

兰州平番西山发现元朝宰相脱脱后裔

火石之子——火包丹随父从军,屡立战功,授于“百户”(军制六品)将领驻守庄浪卫一带。火石后代扎根红城堡,其祖阴在靠近红城西侧的龙泉刘家营脑头沟,有乾隆四年所立石碑记为证。明代红城大佛寺(原名感恩寺)兴修之时,曾有火氏“百户”名门捐款,有红城大佛寺史料记载为证。

元朝蒙古族“脱脱”丞相后裔一支,随后由平番红城堡散居甘肃兰州的平番西山、榆中,皋兰及白银景泰一带,改蒙随汉,成了一个以先祖“赤”名意为姓的新姓氏,一个红红火火的“大汉”新姓氏——火姓,就这样在轰轰烈烈的战争长河中诞生了,最终成为历史长河中“随流汇汉”的一股民流,繁衍生息,生生不息,长存于中华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