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疑释惑」连花清瘟大热——升温更需辩证使用

2020年的疫情牵动人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新增中成药推荐,不少中成药登上话题热榜,连花清瘟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全球的“大流行”,中国医疗专家已携带大量医疗物资驰援意大利伊拉克等国家。3月13日,中 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武汉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带去的药品中有中药连花清瘟和金花清感。目前开展的研究发现,这两种中药对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疗效是确切的。

中医药是我们的国粹,许多的经典名方沿用千年,至今还在护佑着国人的健康,连花清瘟是一个汇聚三朝名方的一现代中药。它诞生于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迅速带领科研团队展开立项研究,积极探索外感温病“阳络一经脉一阴络”的发病及病机传变规律。提出SARS符合中医学温热疫毒外侵,热毒袭肺,壅阻肺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并制定出“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治法。

连花清瘟处方首先采用已有两千多年应用历史,专门用于治疗发热性传染病的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第二借鉴明代名医吴又可《瘟疫论》记载:应用大黄治疗瘟疫可以让火热毒邪尽快尽早从大便排出,以截断外感热病病势的经验;第三选用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银翘散”,该方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再加入调节免疫的红景天及化学药剂薄荷脑。当年4月,国家权威P3实验室对连花清瘟胶囊进行的体外抑制SARS病毒研究表明,该药可明显抑制SARS病毒。5月通过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专家的评审,成为第一个进入国药品快速审批通道的防治非典中药。2009年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出现流感聚集性疫情疫情,密切接触者按治疗量给予连花清瘟胶囊4粒/次,3次/日口服,周围健康人群给予预防量2粒/次,3次/日口服,连服1周。结果高危及重点人群均无一例发病。出世十多年来,连花清瘟在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禽流感等一系列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屡屡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战功赫赫。此次疫情它又备受瞩目,披挂上阵。然而中成药使用有效果的前提是准确合理,合乎病情,辨证使用。即根据体质、病情不同,分清楚是热、是寒还是湿等不同,合理选择才有效。我们需要了解连花清瘟的特点。

连花清瘟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组成。辅料为:淀粉。其中麻黄、薄荷脑可以发散风热犯卫证患者的风热外邪;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等可以治疗嗓子痛;杏仁、鱼腥草可以治疗咳嗽、咳痰;生石膏、大黄可以清肺泄热,让热毒袭肺证患者体内的火毒从大便排出;广藿香芳香化湿,可以应对这次疫病湿邪偏重的情况。整个药方组合,可以改善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黏不能顺畅咳出、嗓子疼痛等症状,适合平素易上火,咽痛口干不适者预防用药。

许多人服用连花清瘟后反映嗓子有清凉的感觉,原因除了组方中使用了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等药物对改善嗓子痛有很好的效果,其中的薄荷脑很关键,它属于化学药剂,不仅辛凉解毒,而且服后会给咽部带来明显的清凉感,迅速缓解毒火炽盛引起的嗓子疼痛症状。可见连花清瘟是一个既符合中医治疗外感热病规律,又融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的创新药物。目前它已远销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外市场,并正式进入美国FDA二期临床。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连花清瘟可以提高细胞免疫的能力,对感染流感病毒后血中的CD4及CD4/CD8的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COPD气道炎性有抑制作用;还可以;抑制病毒感染后肺的炎性损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权威科研院所对该药进行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多种普通感冒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拮抗作用,同时可有效抑制多种细菌。

必须指出连花清瘟对流感、感冒、肺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得到了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证实,但它不可能适合所有证型的感冒。专家将连花清瘟胶囊列为治疗风寒束表、肺卫郁热型流感的中成药。风寒束表、肺卫郁热是大多数流感患者都有会出现的证型,一般表现为怕冷、发热、咽喉干痛、鼻塞流涕,或头身疼痛、口干口渴、咳嗽等症状,这是风寒外邪侵袭人体,郁束于表,肺卫郁热不能畅达于外出现的症状。对于寒症和虚症是要谨慎使用的。

连花清瘟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称“尚不明确”。实际上,根据临床资料多少都存在着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表现,但症状多较轻微。由于口服中成药的毒理研究和临床提供的不良反应资料非常有限,通过组分的药材的相关资料,这些药材在正常合理服用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有副作用的,但如果用量过大或者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副作用。例如金银花、连翘对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禁用;炙麻黄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两虚咳喘者均应慎用。炙麻黄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运动员慎用;大黄攻积消滞,主治实热便秘,食积痞满,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过量使用易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甚至呈急性胃肠炎症状。各种中药饮片都有性味与归经,其中性寒的不适脾胃虚寒者用,性温的不适正气不虚者用。使用中成药制剂时如药症不符或对药物的功能与主治把握不准确,很容易引起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中药讲究的是纠偏,也就是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导致的阴阳失调,邪盛正虚的时候才要纠偏。例如,体内有了热度方可清热毒,有了湿气才需去湿气,有了表证才虚解表。在健康状态下,没必要喝连花清瘟预防感染。

在服用药物期间,要注意不能吃一些辛辣,油腻或者是一些生冷的食物,而且要戒烟戒酒;此外在服药期间,也不能同时服用滋补性的中药;如果是风寒感冒的患者的话,是不能使用药物的;有一些慢性病严重的患者,比如像高血压或者是肝病,糖尿病,肾病的那些慢性病的话,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果出现了对于药物过敏的情况的话,要立即停止使用。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的话,要立即咨询医师。

谨记是药三分毒,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才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