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登陸艇性能強大,中國為何只造4艘?

秦皇見漢武


“野牛登陸艇”目前我軍服役4艘,其中2艘是引進的,另外2艘是自行建造,還有一艘正在建造,估計完成6艘裝備量之後要告一段落。

烏克蘭“野牛登陸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軍用氣墊登陸艇,滿載排水量555噸,可以裝載3輛96A主戰坦克、6輛04式兩棲戰車或者300人的兩個陸戰隊連,“野牛登陸艇”最高航速57節可以航程300海里,也就是說它可以從海南榆林基地出發5個半小時左右抵達“三沙市”,這個速度是一般船舶達不到的,以前則需要十多個小時,這也證明了“野牛登陸艇”高速大運載量的優越性。
海軍“東山島號”半潛船馱運“野牛登陸艇”將使其作戰距離提高600海里之外,也就是抵達到我國的最南端!並且“野牛登陸艇”還可以利用半潛船為浮動基地,快速往返提高運輸效率。

雖然“野牛登陸艇”有這樣多的好處,但是它體積太大限制了它裝船,從上面這種圖片就能看出“東山島號”排水量20000噸,甲板上僅能馱運一艘“野牛”...如果馱運2艘甚至4艘則需要建造更大的,但是單獨為“野牛登陸艇”而去建造5,6萬噸的半潛船顯然是過於“奢華”的配套設施,而且“東山島號一類的半潛船”航速僅14節(快不了),遠遠跟不上兩棲編隊的..。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我軍兩棲作戰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目前已經有6艘排水量接近20000噸的071型船塢登陸艦服役,一艘正在棲裝,後續可能會有4艘批次建造,071型大型船塢登陸艦可以運載4艘726A型氣墊登陸艇,由於前一段時間726型氣墊登陸艇的燃氣輪機性能不佳,拖延了建造/裝備速度,直到國產QC70燃氣輪機研製成功“野馬登陸艇”(726A)的建造才走上正軌。


QC70中型燃氣輪機是在“太行”航空發動機基礎上研製出來的艦用燃氣輪機,重量和體積都小於726艇是安裝的俄製UGT6000燃氣輪機(野牛登陸艇也使用該燃氣輪機),更主要的是有了QC70不受制於人,想製造多少就會有多少!
正在搶灘登陸的726A氣墊登陸艇。

目前071船塢登陸艦和正在建造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對726A氣墊登陸艇的需求量很大,一艘071型艦可運載4艘、一艘075型艦運載3艘,今後2~4年072A艇的裝備數量可能要達到50艘之多,這麼大的需求數量也給船廠帶來了不小的產能壓力!基於海軍726A艇的急切需求,“野牛艇”的製造只能是告一段落。
“野馬”和“野牛”同框,從運載能力上說當然是“牛”更會多一些,但是“牛”太大了!不能裝進我軍現役的登陸艦船內,實施更遠距離登陸需要單獨的運載船舶,而“馬”可以裝進我軍的大型登陸艦中,適應平臺性能更好一些,馬和牛將來一定會是協同作戰,牛先運載陸戰隊搶灘登陸建立灘頭陣地,而馬則大規模往陣地上輸送更多人和裝備。


皇家橡樹1972


野牛登陸艇剛來中國的時候,我也興奮夠嗆。這玩意確實很強悍,500多噸的排水量,最大航速60節,能裝3輛坦克或者1個營的步兵。其實現在也可以暢想一下,來100艘,搭載一個步兵師,2個多小時直接衝上T灣的灘頭......

野牛進入中國也好幾年了,但目前來看,軍方的興趣並不高,依然只有4艘在使用。以目前中國的財力和物力,如果真的看好野牛,先來個20艘不成問題。野牛中國化的進度不緊不慢,說明需求不怎麼迫切。

野牛登陸艇目前的問題近海性能過剩。

比如島嶼爭端,咱就不提具體哪個島了,大家心知肚明。如果真的想等上某島嶼,派上去一個連就足夠了。島小,上去的人多,太密集,真打起來,傷亡會很大。而且所謂的奪島,肯定是找茬,戰場應該是周邊一大片海域,甚至對方的本島。至於島嶼本身,並不是交戰的重點。我先把人派上去,後面肯定是幾十艘軍艦、天上幾百架飛機壓著陣呢,你要是敢向我登島這100多人開火,那就得大打。

如果奪島,上去一個連的特種部隊,加上足足的彈藥、其他設備,有1艘野牛就完全夠了。反正一個島上就能展開一個連的人,就算打的很慘烈,要補充,有2艘野牛,倒班往上送,也是足夠了。再說,一個島上要是損失了2個連的人,周邊估計也得打沉40艘軍艦,掉下來200架飛機了。仗打到這規模,要不要這個小島,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島嶼,只是個導火索而已。

如果發生統一戰爭,武統,我們這邊有空降兵、空中突擊旅、各種大型登陸艦,這個登陸的裝備已經足夠富裕。實際上也不缺幾艘野牛。而且即便是隻有4艘野牛,它也可以1波就投送一個步兵團,實力也不容小覷。

當然,經營部隊準備打仗,手裡多幾張牌肯定是好的。有幾艘野牛,快速運送物資,投放人員,多一手準備也是極好的。但也不用太多。

野牛另外一個不受寵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成也蕭何敗蕭何,它太大了。它的優勢是大,劣勢也是大。

以我國的軍力,維護家門口的安全是足夠了,以後就是準備走出國門,把戰場擺在境外。解放軍走出去,那是必然的。所以,解放軍下一個將飆升的潛力股就是:海軍陸戰隊。而海軍陸戰隊核心裝備就是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這兩款軍艦進行作戰,核心的準備又是:氣墊船。

實際上現在開始,到未來,部隊對氣墊船的需求肯定是極其強烈的。野牛不也是氣墊船嗎?是呀。問題是它太大了,塞不進登陸艦啊。

野牛,雖然看著很澎湃,高大威猛,但它只能靠自己,在我們家門口這幾百公里的範圍內活動。而海軍陸戰隊需要的是可以塞進登陸艦的,能跟著艦隊出征萬里的,小一些的氣墊船。

野牛的任務是家門口維持治安,加上體積巨大,有個4艘也就差不多了。大不了以後再來2-4艘。解放軍真正鍾情的是150噸的野馬。


銳度何老師


說起野牛登陸艇性能強大,中國為何只造4艘?首先我國費盡千辛萬苦才引進的野牛級氣墊登陸艦絕不會僅止步於6艘(2艘購買自烏克蘭,4艘自建),因為目前的數量還無法滿足近海爭議島嶼的防護需要。

野牛級氣墊登陸艦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艦,我國國內代號726A,而它能獲得艦級稱號,也來源於它遠超於登陸艇級別的排水量555噸。該級氣墊登陸艦能夠將兩棲攻擊部隊(如海軍陸戰隊和坦克)從裝備/非裝備船隻運往登陸目標海岸,以及運輸和鋪設水雷。在運載能力方面,可以搭載3輛主戰坦克或者攜帶裝甲車和140餘人的登陸兵力進行部署,且全封閉式塢艙給予了其更強的抗風浪能力,其搭載的燃氣輪機抗原讓這頭野牛在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海域進行登陸作戰。

在自身防護方面還有AK630近迫主動防衛系統和箭-3M或箭-2M防空導彈系統,2套22管MC-227型140毫米非制導彈藥發射裝置,以及20到80枚水雷。


憑藉野牛氣墊登陸艦的裝備,很明顯可以滿足我國近海島嶼守衛的需要,也就是在敵方對我國近海島鏈的關鍵島嶼進行投放部隊進行武力干涉前,就可在該島嶼上部署數倍於敵的部隊。就憑藉於此項,野牛級也不可能僅僅服役6艘。況且在野牛自建型號在燃氣輪機方面難點也已經被我國科學家克服,國產野牛採用由渦扇10為基礎改進的QC70燃氣輪機。

但是,目前僅僅服役6艘,也是有軍方的打算和考量的。我國不可能永遠當一支只能在近海作戰的海軍。野牛氣墊登陸艦雖然火力強悍,防護完善,但是其在遠海航行的單艦生存性能和運載能力,遠不能滿足遠洋作戰的需求。

而且其龐大的體積,導致其根本不可能裝入崑崙山級船塢登陸艦的船艙,而小巧的野馬型氣墊登陸艇雖然在登陸作戰的防護方面不如野牛,但卻可以裝入船塢登陸艦。這直接導致了野牛無法融入我國海軍的遠洋作戰體系。並且在遠洋兩棲作戰方面,我們目前也在建造075型全通甲板的兩棲登陸艦,同樣的,野牛無法塞入其塢艙,因此野牛目前僅僅製造,服役了6艘。

不過有人會說,野牛級可以放入半潛船進行運輸,但是半潛船的航速,以及應對複雜海況的能力導致其無法適應遠洋航行,且一艘半潛船隻能搭載一艘野牛級登陸艦,這種高額成本也導致我國不可能將野牛型氣墊登陸艦作為遠洋登陸作戰的標配。退回一步來講,就是用半潛船來運,那也是一個活靶子,成為敵方的最重要打擊目標,這就等同於坦克上戰場,還要用一個平板車馱著走。

不過當初購買和自建野牛也實屬無奈之舉,當初我國並沒有自建大型兩棲船塢登陸艦的經驗,而當時近海島嶼爭端又愈演愈烈,因此導致我國只能先以購買野牛級兩棲登陸艦的方式來威懾對手。不過鑑於目前近海島嶼爭端並沒有被過多提及,因此也導致野牛的建造暫時下馬,但目前野牛級對於應對我國近海全部爭議島嶼的需求,還是有所差距的,因此可能在不遠的將來還會重開野牛級的生產線,少量並且滿足需要的製造一部分野牛級兩棲登陸艇。


雷姐的機械空間


我們先來看看野牛登陸艇的性能。野牛登陸艦排水量達到了550噸,最大航程可達500公里,其最高航速可以達到60節,可在2米浪高的海況下航行。艦載武器方面,野牛裝備了AK630近防炮、火箭發射器以及SA-N-5防空導彈。野牛登陸艦屬於典型的身大力不虧,它艦長57.3米,舷寬25.6米,總共可以搭載150噸物資和裝備,可攜帶3輛40噸級主戰坦克或400名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隊員。從它的整體性能來看,野牛登陸艦的確算是一款性能優良的艦艇。

(中國海軍野牛登陸艦)

野牛登陸艦的主要利用該艦快速運送人員和裝備到達敵方海岸線,以便迅速摧毀敵方防禦,建立登陸點。“野牛”的核心在於對距離較近的敵方海岸線進行突擊作戰,其主要作戰對象為近海海域,所以在這方面它的速度和搭載能力具備相當大的優勢,這就是我國引進野牛的價值所在。另外一方面,我國周邊存在很多“熱點”問題,比如南海島嶼問題,由於這些島嶼離我國海岸線比較近,所以這很適合野牛的發揮。隨著我國半潛船的服役,野牛與它組合後,可以使野牛的作戰範圍進一步增加,作戰彈性也會大為增強,因此對於近海快速登陸突擊作戰,野牛具有些非常大的優勢。

(東海島號半潛船搭載野牛登陸艦)

野牛登陸艦的優點很突出,它的缺點同樣也很明顯。首先,它的體積太大,高度足足有4層樓高,這就導致它無法裝入大型船塢登陸艦。也就是說,在作戰時,野牛隻能單獨行動,它的航程卻只有500公里,所以它不適合遠海作戰。我國在近海範圍內,具有很強的空中和水面優勢,可以保證制空和制海權,在此情形下,野牛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優勢,進而為近海作戰錦上添花。在遠洋方面,野牛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這就決定了我國不會大量建造野牛登陸艦,因為登陸艇要比野牛登陸艦更具優勢。雖然這些登陸艇的速度和搭載能力不如野牛,但它可以使用大型兩棲登陸艦或船塢登陸艦進行搭載,從而實施空海一體的立體兩棲登陸作戰。隨著我國海外利益爭端的白熱化,海軍兩棲力量建設的核心應該是搭載有兩棲裝備和陸戰隊的大型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以實現遠海海域的空海一體化兩棲登陸作戰。在遠海作戰方面,這既不是野牛的強項,也不可能建造一艘可以搭載野牛登陸艦的大型船塢登陸艦,所以在這方面野牛登陸艦就喪失了優勢。

(071型船塢登陸艦)

(762型登陸艇)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總而言之,四艘野牛非常適合我軍的需要,這既可以滿足近海作戰的需要,又不會因為造得太多而浪費資源。在未來作戰中,野牛登陸艦隻有在掌握制空和制海權的條件下,才會投入使用,而兩棲登陸兵力的投送也不可能完全依靠野牛這一種武器來完成。畢竟我國目前急需加強的還是遠洋投送能力和突擊能力,而在這方面762型登陸艇無疑更有優勢。


戰情解碼


主要是因為生產野牛登陸艇的黑海造船廠失去了造艇能力!而我們自己仿製又沒有足夠的動力系統。當時我們就向烏克蘭買了四艘的野牛登陸艇,兩艘在烏克蘭克里米亞的黑海造船廠組裝,兩艘在我國內組裝,但是這四艘艇的零件全部由烏克蘭黑海造船廠提供,這實際上等於純進口了。

野牛登陸艇最大的問題就是動力系統,這是野牛比其他國家登陸艇優秀的主要原因。我們當時雖然購買了全套的野牛生產技術跟生產許可,但是這個動力總成還是造不出來的,必須進口黑海造船廠的原裝發動機。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被俄羅斯兼併,黑海造船廠併入俄羅斯。烏克蘭失去了建造野牛登陸艇的基地,而俄羅斯則只獲得了造船廠的組裝車間,其下游的各種配件廠則全部在烏克蘭國內,尤其是動力總成。烏克蘭拒絕繼續為已經歸屬俄羅斯的黑海造船廠提供配件,黑海造船廠自己都無法生產該款發動機了,這使得黑海造船廠不僅無法為我國的野牛生產組裝車間供貨,自己也失去了建造野牛登陸艇的能力,所以我們現在即便想買野牛登陸艇也買不到了,野牛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裡成為傳說。


優己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有的觀點認為中國在引進消化歐洲野牛技術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加上烏克蘭因為內戰問題無法零件交付,導致我們至今不能量產;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主要理由,主要原因還是歐洲野牛無法融入中國的兩棲攻擊體系。

現代的登陸部隊,需要的是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攜帶水陸兩棲戰車,以及氣墊登陸艇和直升機,來實現超地平線登陸作戰。像二戰時期坦克登陸艦和低速的人員輸送艇實施直接登陸的方式太過危險,從進入岸防部隊的射程範圍到搶灘登陸這一段時間內,會遭遇較大傷亡。歐洲野牛作為一種大型氣墊登陸艇,運載能力驚人,載重可達150噸, 一次可以運載3輛96式主戰坦克,8輛05式戰車,還可以搭載上百名裝甲步兵,而且它的速度高達55節,眨眼之間就可以將登陸部隊送上岸。是非常不錯,然而實際上它的使用場景是受限的,基本上這就是專門用來進行對臺作戰的。

因為歐洲野牛的尺寸是在太大了,我們目前的兩棲作戰主力——8艘071型船塢登陸艦根本裝不下。歐洲野牛的寬度達到了25.6米,比驅逐艦都要寬,而崑崙山級一共就28米的寬度,去掉船體厚度,塢艙的寬度不足以容納歐洲野牛了。而且071的塢艙長度也僅70米,歐洲野牛長度是56米,即便寬度能夠容納歐洲野牛,也僅能容納一艘,效率實在太低。所以對我們的兩棲攻擊體系來說,國產的726型和更小的724型氣墊登陸艇才是最合適的。

071的塢艙還不足以容納歐洲野牛進行作戰

071的運載能力,6艘直8+4艘726型+1個陸戰加強營

071型還可以搭載更小,數量更多的724型登陸艇用於運送作戰人員


歐洲野牛的航程雖然可以達到300海里,但在沒搭載有母船的情況下,連釣魚島和琉球群島都無法保證覆蓋,只有臺灣島是歐洲野牛可以直接抵達的。

兩棲作戰部隊搭載歐洲野牛進行登陸作戰演習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近些年加大馬力開造726A氣墊登陸艇的原因。進兩年我們徹底解決了726A的動力問題,已經用上了國產的QC-70燃氣輪機,可以下餃子批量建造了。雖然726尺寸小,運載能力差(可以運載1輛96A主戰坦克),但是貴在可以搭載崑崙山級船塢登陸艦進行作戰,因此可以很好的融入我們的兩棲攻擊體系,未來的075型則可以攜帶更多。目前我們已經至少有10艘以上的726艇下水,以江南造船廠的產能,應該很快就可以補齊所有的726。縱觀世界範圍內,其實還是以小型化的為主,強如美國的黃蜂級,美國級直通甲板的兩棲攻擊攻擊艦,比我們的071級大得多,然而使用的氣墊登陸艇尺寸仍屬於較小的,長26米,寬14米,比726型還要小。

美國的LCAC,目前已經裝備了91艘


未來我們將裝備4萬噸級的075型,船塢將更寬更長,屆時雖然可以塞得下歐洲野牛,但是仍然不見的會搭配它一起作戰。量產我們的726A氣墊登陸艇,才是正道。


紙上的宣仔


我國現役的大部分裝備幾乎都是國產的,可也有很少的部分是由國外進口的。比如說野牛登陸艇,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氣墊型登陸設施。總重量555噸(這讓我想到了假面騎士555)。使用兩臺燃氣輪機驅動,最快航速可得達到60節,可以以這個速度跑上300海里。常規巡航的話5天不需要補給。以這種體積應對點兒小風小浪完全沒有問題。的運載能力也遠遠超過於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可以運載三輛中型坦克和10輛步兵戰車。

我國現役的4艘野牛登陸艦,有兩艘是直接由烏克蘭提供的,另外兩艘則是我國組裝的。那大傢伙很好奇的是,這樣優秀的登陸艦為何只裝備4艘呢?

首先來說4艘登陸艦對中國現在的情況來說,已經完全滿足了。而且我國已經掌握了製造野牛登陸艦的技術。但是我國仿造的技術並不太到家,與烏克蘭原廠出廠的野牛登陸艦還是有一些差距。所以在現有的情況下滿足使用也就不會再增加製造的數量了。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需要大量生產以我國現有的生產能力完全可以供給。其實說白了還是沒有需求,如果有需求的話,再怎麼困難也會製造出來的。

另外再就是野牛登陸艦腿短的問題。如果執行長途奔襲任務,野牛登陸艦就有些力不從心了。而且野牛登陸艦的大塊頭沒有辦法進入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中。這也決定了他只能在近海執行一些任務。甚至野牛登陸艦所搭載的燃料沒有辦法往返臺灣海峽。腿短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那麼野牛登陸艦也將不會在我國海軍中大量裝備。但總體來說,野牛登陸艦的引入對我國氣墊型登陸艦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會出現一款可以進入船塢登陸艦和兩棲登陸艦並且具有野牛登陸艦影子的氣墊型登陸艦。


沐風談兵論道


我國好不容易引進的野牛,絕對不止只建四艘就完了。蘇聯解體後,能生產野牛的只有俄羅斯和烏克蘭,上世紀末我國就打算從俄羅斯引進生產野牛氣墊艇登陸艇,但是俄出於別的原因沒有同意,後來烏克蘭伸出援手。2009年我國從烏克蘭引進了4艘野牛氣墊船,前兩艘在烏克蘭建造,後兩艘由烏克蘭協助在我國生產。

野牛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船舶,它的滿載排水量高達555噸,水面最大航速高達60節,龐大的體積能以每小時55節的速度高速巡航,野牛的最大航程300海里。野牛氣墊登陸艇能夠一次運載重達150噸的貨物,可以一次輸送三輛96A型主戰坦克登陸,或者搭載8輛履帶式步兵戰車、又或者搭載10輛輪式步戰車,如果純粹用來運送海軍陸戰隊員,野牛最多能攜帶36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登陸。


野牛氣墊艇由於體積巨大,我國目前沒有能搭載它的兩棲登陸艦,野牛主要用於岸到岸的登陸作戰。在戰時可在我陸基航空兵的優勢空中火力掩護下,野牛依靠自身強大運載能力和優勢速度可迅速運載人員武器進行進行首輪搶灘登陸作戰。 我國有眾多的島嶼,野牛對於我國目前來說還是很適用的。

所以,我國費不少力氣弄來的野牛,不可能只建兩艘就停,可能出於國產化的需要,需要進一步消化吸收野牛的技術。不過有消息說野牛第五艘和第六艘已經開始建造下水,估計我國已經吃透了野牛的相關技術,離“下餃子”也不會太遠了!技術在手,未來我軍想建造多少就建多少!


名小明


東西好倒是挺好,但是仿製太費事,適用程度也很一般。

中國海軍“野牛”級氣墊船是現役登陸船隻中看起來比較厲害的一個型號,但是中國自購買了4艘“野牛”級氣墊船,並且2艘“野牛”級氣墊船是烏克蘭和俄羅斯聯合打造,剩下的2艘通過散件的形式,來到中國組裝。

但中國海軍現在只服役了2艘“野牛”級氣墊船,剩下的2艘“野牛”級氣墊船在組裝完畢後尚未見過適航照片。這都是因為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發生了“翻臉”,而烏克蘭由於多年的戰事,已經生產不出來“野牛”級氣墊船的所有零部件,甚至連組裝的大海造船廠都歸到了俄羅斯人手裡。而在2014年當時,烏克蘭甚至防止俄羅斯將“野牛”級氣墊船搶走,特意在俄軍進入克里米亞的時候,趕緊運走“野牛”級氣墊船。

但即使運走了,烏克蘭也沒有能力造了,反之俄羅斯也沒有這個能力。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羅斯、希臘海軍還擁有“野牛”級氣墊船,其特點就是可以運載3輛中型坦克,10輛輪式步戰車,並且還可以在運載55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其速度高達100公里。而“野牛”級氣墊船的突擊火力超強,裝備了2門AK-630近防炮,俄羅斯自用版本的還有122mm“冰雹”火箭炮。

但是中國也沒有仿製“野牛”級氣墊船,這主要是因為“野牛”級氣墊船的適用性特別差,一般只能應付5級海況,並且“野牛”級的航程不夠著名的臺灣海峽內往返,只能一波衝鋒等待後續補給。而在南海使用,腿短也成了“野牛”級氣墊船主要問題,所以需要搭配半潛船來使用。

“野牛”級氣墊船的噸位、速度等戰術安排,並不是適合大規模作戰,其大小無法鑽入我國071型船塢登陸艦和未來的075型兩棲攻擊艦船塢內。所以“野牛”氣墊船在中國海軍內部,沒有大規模投入使用和採購。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野牛氣墊登陸艇是我國針對當前特定的作戰需求而選擇的過渡型產品。當前的裝備數量基本滿足了我國海軍當前所需。


首先介紹一下,野牛氣墊登陸艇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船,標準排水量480噸,滿載排水量555噸,最長57.3米,最寬25.6米,最高21.9米,吃水1.6 米,最大航速60節,巡航速度55節,航程300海里,續航時間5天,滿載登陸時續航力1天,能在浪高2米、風速12米/秒的海況下平穩行駛,可突破1.6米高的牆形水障。“野牛”總共能籌載150噸的物資,例如三輛T-80主戰坦克等級的40噸主戰坦克,或八輛BMP-2步兵戰車,或者是10輛BTR-80裝甲車(或130噸物資)以及140名相關的裝甲步兵;如純粹用來運送兵員,“野牛”最多能攜帶360名的部隊。主要用於運送戰鬥裝備和海軍登陸部隊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先遣登陸分隊隊員,為灘頭部隊提供火力支持,同時還可運送水雷。
2015年7月10日,中國海軍半潛船868艦正式入列,成為野牛氣墊船的運載母船。

剖析我軍目前僅列裝四艘的原因,從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

一、我國當前作戰環境需求。我國當前主要面臨臺海問題和島嶼爭奪兩個主要作戰需求。針對臺海方向,四艘野牛氣墊登陸艇一個航次可以快速投送一個建制連的裝甲突擊力量,作為搶灘登陸的先頭力量在強大的海空火力支援下,基本滿足了作戰需求;同時以野牛近50節的航速,往返一趟3個小時左右,在時間上也完全滿足了我軍對臺登陸作戰需求。針對島嶼作戰,野牛以半潛船的為母艦,結合島嶼作戰空間狹小的特點,一艘野牛投送一個特特種作戰連及所需裝備在海上突擊方向基本滿足需求,無需太多的數量。


二、我軍近程登陸作戰能力滿足當前需求。我軍在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沒有服役以前,基本上以大中型坦克登陸艦和小型登陸艇為兩棲作戰主力,噸位涵蓋800噸到5000噸之間;主要有072系列大型坦克登陸艦、073系列中型坦克登陸艦、079系列登陸艇以及074系列登陸艇。通過對野牛及我軍當前裝備性能對比可以看出:野牛氣墊登陸艇最大的優勢在於速度優勢;同樣野牛級缺陷在於:①成建制投送能力不足;②遠程投送能力不足;③作戰持續能力不足;以上三點野牛級的不足正好是傳統登陸艦的強項,我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近海遂行登陸作戰體系和裝備體系基本完備。


三、難以適應我軍未來登陸作戰體系。隨著我國海軍走向遠洋,我軍結合我國國情積極探索未來聯合登陸作戰的有效機理,建設適應我國國防需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登陸作戰體系。由於野牛在設計之初的侷限性導致體型過於龐大,縱觀全球兩棲登陸艦艇沒有一型可以容納,這極大的限制了野牛氣墊登陸艇的作戰使用範圍,單純的靠半潛船作為母艦載體,很難適應未來作戰需求。單純的高航速和同類產品中載重能力最大並不能完全抵消與生俱來的缺陷。未來我國登陸裝備體系將主要由兩棲攻擊艦、兩棲船塢登陸艦、兩棲高速登陸艦以及兩棲運輸艦等遠洋型艦艇為主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