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通許作家語文老師中性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太生硬了吧(1)硬筆書法。書法作品。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都知道趙子昂是楷書四大家之一,提到他就會想到他的楷書,其實趙子昂不僅楷書造詣深厚,他的行書也具有深厚的功力,他的行書深得古人精髓,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這些單字來欣賞趙子昂行書的魅力。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趙子昂在書法上提出復古,他認為學書法必須學習古人,否則禿筆成山,也是俗氣,可見他對古人書法的推崇。其實趙子昂能確立這樣的書法思想主要受到了宋代書法的影響,因為書法到了宋代之後,很多書法家開始注重發揮自己的個性,而忽略了古人的筆法和章法,這讓書法一度偏離了傳統書法的審美。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如果按照這樣的書法審美,書法將失去了深遠的氣韻。趙子昂根據宋代書法,上追晉唐,尤其是對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有著很深的研究。他曾說過,如果學書法不是學習二王的筆法,那將會陷入俗氣之流。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趙子昂開始學書法的時候,是學習趙構的筆法,到了中年之後才開始學習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對《蘭亭序》和《聖教序》臨摹研究頗深,他認為《蘭亭序》中的筆法和章法是王羲之的精髓,所以他對此用功很深,曾有《蘭亭序十三跋》等作品。再後來他又學習了鍾繇,隨後又融合了褚遂良等書法大家,才形成自己的風格。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從這些單字之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筆的時候和王羲之一脈相承,多以尖鋒入紙,這樣的用筆方法就是讓筆鋒充分發揮作用,寫出獨特的筆鋒走勢。這樣的寫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使筆畫與筆畫之間呼應緊密,雖然沒有連筆,但是有著連貫的氣勢。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趙子昂的書法筆畫濃重有力,用筆自然流暢,筆畫老辣,如果把他的書法整體來看,用墨蒼潤,虛實結合,帶來深遠的氣韻。看了他的行書之後,是不是改變了你對他的認知呢?趙子昂被稱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並不是他只會寫楷書,他的行書造詣絲毫不遜色於楷書。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趙子昂行書的第二個特點就是結構之美,他曾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裡也說出了結字對於書法是多麼重要。趙子昂行書中的結字是從他楷書之中而來,是在嚴謹的楷書基礎之上形成的,筆畫長短粗細,排列組合,恰到好處,自然流暢。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這樣的露鋒入紙是王羲之的獨創,王羲之對筆畫之中的力量把握充分,並且在筆畫之中有著微妙的變化,成為王羲之書法之中獨特的書寫語言。趙子昂不僅繼承了王羲之的這種筆法,並且進行更深入的探究,讓這樣的筆法在他的書法之中充分體現出來。

通許語文老師硬筆臨寫趙孟頫行楷《千字文》,就是硬(3)

趙子昂在結字上第二個特點就是形態秀美,有的字上窄下寬,或者是上寬下窄,布白較多,對比明顯,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但是很多人說趙子昂的書法有著媚俗之態,其實從他的這些單字之中,絲毫沒有媚俗之氣,之所以很多人說有媚俗之態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學習趙子昂,並沒有學習到他的精髓,而是隻學到了他的外形,並沒有學到書法之中的沉穩勁健之氣,所以讓後人誤以為趙子昂的書法具有媚俗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