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分众传媒的几个确定性利好因素

客观分析,疫情导致当前广告传媒行业都很困难。但冷静分析,作为行业龙头,未来分众传媒有几个确定性的利好因素值得我们重视。

一是媒体终端数量大幅增加。2015至2019.6自营楼宇视频点位从19万台增加至78万台,覆盖城市从90个增加至160个;同期框架媒体从111万个增加至200万个,覆盖城市从46个增加至230个;影院银幕从6500块增加至1.25万块,覆盖城市从250个增加至310个。可以看到,同期电视媒体数量增加了3倍、框架媒体增加了1倍、银幕增加了1倍。更多的点位、更多的覆盖城市面,意味着对客户更强的吸引力。

二是成本支出的固定性。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为了应对新潮竞争,分众开始大局扩张媒体终端。我们在上一段看到的终端数量增加,70%左右是这一年投入的。这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新潮传媒不再进攻,分众也相应停止了扩张计划。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分众传媒的费用支出基本可以锁定不再增长。

三是同业竞争格局根本性好转。2018年新潮传媒咄咄逼人,但2019年的经济下滑+行业下滑,使得新潮传媒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市场份额,叠加2020年疫情打击,新潮经营出现困难,新春开工后即开始裁员。未来,即便是新潮传媒可以扛过这段困难时期,但元气已经大伤。原先投入的60亿资金已经打水漂,相信未来投资人在对新潮新增投资时,会更加谨慎。如果行业老二都出现经营困难,那么行业其他小弟则更加困难,甚至会倒闭。因此,只要分众顺利扛过这段时期,未来将面临很好的竞争格局。

四是客户结构的改善。过去有一句话,“分众收割互联网”,是指分众传媒的主要客户是花钱不咋眼的互联网客户。但随着2019年互联网企业进入寒冬,分众开始调整客户结构。2019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消费行业客户占比已经有明显的提升,从而带来四季度营收降幅的收窄。如果我看关注董事长江南春的微博,可以看到,3月份以来,分众新增了12个广告客户,其中有10个是消费类客户,包括茶叶、家电、家具、衣服、保健品,两个是互联网类客户,包括游戏和网络教育。2018年,分众在引爆消费品牌方面已经取得几个成功案例,如瑞信咖啡、飞鹤奶粉、波士登、洽洽坚果。相信这会进一步增加对消费类客户的吸引力。

五是管理层的勤恳。江南春董事长作为百亿富豪,面对这次新冠疫情并没有停顿,而是开启了网络直播模式,积极推销分众传媒的营销理念。有这样的管理层挂帅,股东应该放心。

以上是当下我们需要重视的几点因素。显然分众传媒目前处于周期底部,对于这样的公司,建议两种买入方式:一是放弃波动,估值底部直接买入。二是关注几个前瞻性指标,比如可以关注江南春的微博,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分众传媒广告客户的变化情况;再比如可以紧盯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两项指标,因为这两项指标最直接反应客户的投放广告意愿和行业质态,如果这两项指标明确向好,则积极买入。

估值方面,建议模糊计算一下。2015年,分众传媒营收86亿、净利润34亿;未来,在获得翻倍终端媒体数量的情况下,营收达到130亿、净利润保持34亿应该问题不大,给出20倍PE就是680亿,差不多就是当下的市值,说明当前买入亏钱的可能性不大。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计算方法。

本身作为周期股,周期底部买入需要勇气,未来弹性十足也是必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们只需把握到关键点:成本支出锁定,如果到一个平衡点,则边际收入即边际利润。没错,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所以,如果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分众的净利润超过2017年创下的60亿净利润高点是迟早的事情。且在卡住点位、没有大额支出的情况下,会是一只源源不断的现金奶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