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藥是否服用到一定程度後,藥力功效才發揮出來?

德奇利時


不是的,其實一個好的方劑,服用方法對頭,當天就有療效,患者不覺,但醫生細心能品查出療效來,這不光是急症,慢性病也可以,脈症都有變化;到第三四天患者也有初步感覺,像冠心病、風溼、溼疹都是如此,至於虛損性疾病要一週才有體會例:二型糖尿病的各種調理、腎病綜合徵的各種調理都在一週以上;至於腦梗後遺症、癲癇甚至需要兩週以上的時間來體驗療效……值得說明的是一個療程結束後,中藥還有個後續療效,中藥不吃了,康復在繼續,有類似吃維持量的感覺,只是它的感覺一週後就消失啦……



懸壺濟世何剛大夫


雖然個人不主張尋醫問藥,認為在疾病初起,甚至中期,通過合理的飲食習慣就能達到藥物的作用,但中藥在防病治病中相對食物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就起效而言,中藥的藥性,歸經和性能特點,是非常神奇的總結,能夠快速的通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形式,到達需要治療或調理的部位,甚至一些藥物會針對不同的症狀,通過不同的炮製方法,改變藥性。

一般而言,只要辨證和施藥正確,一劑就能起效。當然,對於粘滯而頑固的溼邪,如腎臟疾病,尤其是寒溼所產生的風溼,類風溼疾病,可能需要更久的服藥。

如果不愛吃藥,可以通過把食物烹飪成需要的性能,並通過藥引,以達到調理的目的,當然,和有幾千年經驗總結的中藥方劑還是有區別的哦


陳沁巧


只要服務見效快的中藥,一定要提高警惕,很可能被添加了西藥。這裡遼寧警方破獲一起假藥案件時對公眾講的。我是心肌病伴二度心衰,連續服用過一年半湯藥,毫無任何效果,每次都是住院用西藥穩定的。千萬別再上當受騙了。我服過高馬韓張四大中醫的方劑,對天發誓沒有一個管用的。


用戶8077005654304


一般急性病一兩付藥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前提是藥物必須對證,如果不對證,就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效果。

而對於一些慢性病,特別是一些時間比較長,身體比較弱,又或者體內病理產物多的,用藥或許就沒有那麼快了。中醫有句話“見血休治血,見瀉休止瀉”,怕的就是閉門留寇,此時用藥可能就會慢,作為患者也會感覺到一兩付不明顯。

再就是一些慢性胃炎,腸炎的患者,用藥更是需要時間,除非直接使用攻下或者止瀉藥立馬見效之外,要從跟從根本考慮,用藥就不會那麼快,那麼立竿見影了。

諸如此類的病很多,例如肝臟病變,腫瘤等,都是達到一定量之後才能慢慢有所改善,而不是立馬見效的。當然,如果碰見感冒發燒,那必須立竿見影,如果感冒發燒吃中藥也要吃五六天,那這方子肯定不對證。



一服堂中醫


不是醫生,但從小體弱,每年中藥至少調一次,久病但還不至於成良醫。

首先,個人覺得中藥嚴格意義上講叫不叫治病,叫調理更合適,也就是將你臟腑的陰陽五行調理到平衡的狀態,所以藥方和劑量很重要。

個人分享一下,中醫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學問,配藥講究君臣佐使,無論是藥物還是劑量,都需要和你的症狀十分的吻合。一般你第一次去看中醫,他會根據你當下的症狀,先開一週的藥物,一週後,根據你表現出來的變化,調整藥方。

一般來說,整體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十二草集頭部養生


不是的,即使慢性病,也是三付藥就會有一些變化。一般會從吃喝拉撒睡上能看出變化。

一般中醫開藥就是三到五付。是因為病情的變化是無常的,謹慎的中醫會先開幾付看看情況,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排病反應的話,一般會跟你交代喝完之後可能會產生的變化。

只是慢性病需要服藥的時間更長些,並不是說時間長後才會有變化。


敦敏無為灸


中藥的療效取決於中醫的水平。一劑好病,一劑見效,才是真正中醫的療效。

現在中醫為了騙錢,也是庸醫無能,只會忽悠人,一般十劑中藥不見效,純是騙子。

中藥的療效是:一秒鐘見效的有,

一分鐘見效的有,五分鐘好病的有,十分鐘定疤的有,一小時,肯定見效,一煎藥見效的有,一劑藥好病的有,一劑藥見效的有。


京城名醫張一帖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僅有且僅有定式就不是中醫了!


用戶63859711


桂枝湯服後,不必盡劑,汗不出,喝熱粥就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