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工兵?

是军棋里的工兵吗?

NONONO

工兵分队是一支具有特色专业的分队

他们身披橙色战袍

担负维稳处突、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重大任务,拥有快速反应、准确到达指定目的地、执行遂行任务的能力,是一支能够高效完成任务的部队。

今天

身边的工兵“专家”

排爆专家

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排爆

连保险公司都不愿投保的高危职业

拆弹

也绝非剪哪条线那么简单

有人说

排爆兵指尖与爆炸物之间的距离

就是生与死的界限

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他是排爆手戴开锋

入伍15年以来

戴开锋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几十次参加排爆任务

官兵们都钦佩地称他为“排爆专家”

一枚爆震弹落地不炸,直接嵌进了泥土里。接到命令后,戴开锋受命执行排爆任务,他穿上重达60多斤的防护服,缓缓的靠近疑似爆炸物。就像考古队员一样轻轻挖掘,用手将弹体周边的泥土一点点剥离,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弹体装车,放在排爆罐里,按照要求排除哑弹。

危险常伴左右,生死天涯咫尺。和平时期,排爆战线就是生死线,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总有像戴开锋一样的英雄冲在最前方。以忠诚厚实的胸膛,铸起了保护人民的金色盾牌!

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景。作为一名班长,戴开锋每次训练都不厌其烦的讲、手把手的教、千百次示范,直到战士掌握要领为止。他所带的兵先后有5人考学提干,20余人当班长,并有多人在退伍后考入公安特警。

救援尖兵

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近日,一场以某地发生山洪泥石流为背景下的实战化应急拉动演练在中队营区展开。携带装具、检查背囊、迅速集合,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只见一个迅捷的身影第一时间准备完毕。他中等个头,留着板寸头,长着一张娃娃脸,他就是马俊辉,2013年入伍,是武警广东某部工兵中队的一名班长。别看他入伍时间不长,他却是中队数一数二的救援尖兵。

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2017年强台风“天鸽”正面登陆珠江三角洲,接到命令后,马俊辉带领一个班的兵力深入重灾区连续工作30余小时,累计清理道路数公里,转移群众4人,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誉,马俊辉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目前,马俊辉是中队一班班长,负责应急救援专业训练,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作为总队唯一一支应急救援专业分队,中队担负的任务都是从死神手里抢救生命。但中队官兵常说,作为应急救援的“尖刀”,宁愿永不出鞘。

操作能手

沈兆刚,2005年入伍,四级警士长,现为中队工程机械班班长。入伍14年来,他先后参加了亚运会、大运会安保、地震灾害救援演练、深圳光明新区山体滑坡事故现场救援、博鳌论坛安保、“天鸽台风救援、“卫士”系列演习和兵种专业驻训等任务,多次参加武警部队组织的各类专业集训,被总队、支队评为“专业技术能手”。

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手握生死盘,脚踩鬼门关。”这句话反映了工程机械操作手的重大责任。走进大型机械训练场,工程机械班班长沈兆刚正在组织进行“吊桶绕杆”训练:他将起重机吊臂顶端升至距离地面15米处并吊起水桶,在1分钟内将水桶悬空绕过间距0.5米、高1米的3个标杆,并放于终点处,期间水桶撞杆、越线、撒落、偏斜、触地或超过0.5米高度均判失败。在沈兆刚操作下,短短30秒,水桶稳稳地落在了终点上,引起了战友们阵阵掌声和惊叹。

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起重机操作,尤其是精准操作,考验的就是操作手对空间的感知力、对视距的判别力,以及对力度、角度、速度的掌控力。他总结了“五字诀”:平、实、轻、稳、准,即车体要平、支腿要实、起吊要轻、移动要稳、投放要准。”

狂浪!14年打造了不起的“兵专家”

“当兵14年了,大大小小的抢险行动参加了不下十次,但印象最深的还是2015年赴深圳光明新区山体滑坡事故救援。”当被问及原因时,沈老兵自豪的神色中夹杂着凝重,只说了四个字,“光荣!危险!”在部队向事发地域机动途中,装载工程机械的牵引拖车突发故障。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为确保任务车辆编队按时到达任务地域,他主动请缨维修故障车辆,在排除故障过程中他的左手大拇指不慎被砸伤,他强忍剧痛简单包扎伤口,继续维修车辆。最后,凭借娴熟的专业技术在最短时间内排除了车辆故障,为抢险救援任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