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可能失去2500萬個工作崗位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一項最新評估表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大爆發可能會使全球失業人數增加近2500萬。

根據COVID-19對全球GDP增長影響的不同情景,國際勞工組織預測,全球失業率從188的基準水平上升了530萬(“低”情景)至2470萬(“高”情景)。 2019年為100萬。相比之下,2008-9年度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全球失業人數增加了2200萬。

隨著病毒爆發帶來的經濟後果轉變成為工作時間和工資的減少,預計就業不足現象也將大規模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自營職業往往起到緩衝變化影響的作用,但由於對人員(如服務提供者)和貨物流動的限制,這次可能不太一樣。

就業率的下降也意味著工人的巨大收入損失。研究估計,到2020年底,這一數字將在0.86萬億至3.4萬億美元之間。這也將導致商品和服務消費的下降,進一步影響企業和經濟的前景。

國際勞工組織估計,與最初估計的2020年(預計全球減少1400萬人)相比,全球將新增880萬至3500萬工作貧困人口。

國際勞工組織正在呼籲採取措施,保護工作場所的工人,刺激經濟和就業,並支持工作和收入。這些措施包括擴大社會保護,支持就業保留(即短期工作,帶薪休假,其他補貼)以及財政和稅收減免,包括針對微型,中小型企業的減免。

高科技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表示,冠狀病毒的爆發以及全球對該流行病的反應將迫使公司從根本上重新考慮他們的運作方式和接受技術投資的方式。這可能導致:

更加協調一致地向無燈工廠轉移

越來越多地使用自主材料處理和自主車輛

更加整合、多樣化和協調的供應鏈

投資智慧城市以支持社區復原力

轉向虛擬工作區和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