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要說什麼樣的孩子最討人喜歡?

大多數父母的答案都是可愛、乖巧、聽話,總結起來便是一個詞——

懂事

父母們總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懂事、少惹些麻煩,自己能省不少心。看到別人家懂得體貼父母、從不任性的孩子很是羨慕。但父母們別羨慕得太早,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過早懂事並不是件好事,背後往往藏著不可忽視的“性格缺陷”。


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孩子看似懂事的4種表現

①面對父母的要求,從來不反抗

孩子總是很懂得分寸,知道看家長的臉色。父母所說的話即使傷害到了自己,也不會表現出不接受和反抗的情緒。在家長眼中,這樣的孩子很聽話,從來都是父母說什麼孩子做什麼。實際上,這樣“懂事”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因為長期面對暴力。

父母的一些做法比如打罵讓他感到很害怕,知道反抗會有怎樣的後果,所以不敢挑戰權威。長大後要麼膽小怕事,要麼蠻橫不講理


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②迎合大人的喜好,不惜忽略自己的感受

“來,給阿姨們背首詩。”

“快跟叔叔打個招呼。”

6歲以下的孩子大多都有叛逆心理,個別孩子還會有害羞、膽小、怕生的情況出現。但是孩子即使心中再不情願,還是按照大人的想法做了。別人就會誇孩子說:“這孩子可真懂事。”,大人也覺得很有面子,但為了迎合大人喜好的孩子,卻失去了自己的人格

這樣的孩子長大,不會爭不會搶,即使機會放在眼前也會拱手送人,甚至養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③非常懂得節省、不敢任性

父母們經常抱怨自家的孩子不知道節省,總是看到什麼就要什麼。但有這樣一群孩子,拿到手的零花錢總是小心翼翼的攢起來,想要買零食買玩具看到價格便不敢開口,甚至外出想吃貴一點的冰淇淋都不敢說。父母們看到可能會以為孩子是在為家裡節省。

實際上,這樣的孩子一方面可能是把金錢看得太過重要;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哭窮,給孩子養成了窮思想,孩子總是委曲求全。長大後要麼不知道爭取,要麼會過度滿足自己。


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孩子的天性就是幼稚愛玩的,在他們不懂事的年紀會收穫很多快樂。這些不符合年齡的懂事,反而成為了孩子的負擔,失去該有的快樂。

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孩子有“性格缺陷”,家長應該怎麼辦?

  • 允許孩子自由發揮

6歲以下的孩子成長是一個自由探索的過程,通過不斷地探索獲取越來越多與世界有關的認知。允許孩子在可控制的範圍內自由發揮,更有利於孩子好性格好習慣的養成,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允許的範圍內,孩子想做的事讓他去做,父母們不要管太多。


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 把握好性格發展的黃金期

孩子成長到3歲,就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都說“三歲看大”,孩子將來會長成什麼樣,主要看3歲後孩子的成長經歷,父母能不能把握好3-6歲這段性格發展的關鍵期。這段時間孩子出現了性格缺陷,父母們要及時糾正。


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當然,不要一味地對孩子講大道理,對孩子來說他們是聽不懂的。這時父母們可以藉助繪本故事等工具,讓孩子從故事中明白這些道理,從而養成好品質、好性格。最後,紫月媽為家長們推薦《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與《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


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將孩子身邊容易出現的小問題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應該怎麼辦,逐步培養孩子的各方面品質。《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用《堅毅的小錫兵》、《七隻烏鴉》、《木偶奇遇記》等故事,讓孩子學會堅毅、勇敢。


孩子這3種“懂事”的表現,藏著“性格缺陷”,父母卻還引以為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