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超長假期”後遺症 頻繁催孩子學習不如培養Ta的好習慣

  這段時間由於特殊時期的影響,學校不能正常開課。這也許是史上最漫長的寒假。學生有大把的時間與家長相處。這是培養親子關係的一個好機會,但如果處理不好則會激發家庭矛盾。

孩子“超長假期”後遺症 頻繁催孩子學習不如培養Ta的好習慣


  矛盾誘發點最常見的是“催孩子去學習”。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差,所以家長就會情不自禁地去催促。但當我們用到“催”這個字,就意味著孩子本身的抵抗和家長的不耐煩。這種家長與孩子相互對抗的情緒,很容易產生矛盾。那麼,家長催孩子去學習,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父母都認為現在讓孩子努力學習,是為了今後能夠有更好的生活。但現在的孩子,生活的大多都很安逸舒適,沒有危機意識。他做不到為了十幾年後的幸福,捨棄現在的愛好,剋制誘惑的吸引。所以,想讓孩子主動去學習,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喜歡學習。


孩子“超長假期”後遺症 頻繁催孩子學習不如培養Ta的好習慣


  縱觀那些考上名牌高校的“學霸”們,其實並不是家長們“催”出來的,而是他們自己有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所以,家長想讓孩子多花時間學習,想讓孩子學習成績提升,決不能僅僅是通過言語的催促,而應該設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養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這才是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根本之策。

  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過度貪玩,成績很差,對學習完全沒有興趣。第二種是想要學習但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績一般化,而且經不住其他娛樂活動的誘惑。第三種是已經在學習上培養了濃厚的興趣,對學習孜孜以求,成績很出眾,基本是人人羨慕的“學霸”,根本不用家長在學習上操心,當然這樣的孩子比較少。

  對這三種孩子,很明顯第三種根本不用家長催促,但是第一種和第二種,如果家長僅僅是通過言語的催促,催促後自己躲到一邊玩手機圖清淨,也根本行不通。對這兩種類型的孩子其實還需要家長下“苦功夫”,拿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超長假期”後遺症 頻繁催孩子學習不如培養Ta的好習慣


  對於第一種類型的孩子,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利用疫情防控期間時間充裕的優勢,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從基礎知識學起,慢慢讓孩子對學習“入門”,慢慢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事實證明,厭學的孩子基本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基礎差,沒信心,想學習卻無法下手。二是感覺父母對自己關心不夠,感情空虛。如果家長能利用長假耐心陪孩子一起學習,大有希望幫助孩子解決貪玩和厭學的難題。

  第二種類型的孩子問題相對容易解決,這部分孩子基礎相對較好,只是尚未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果家長能夠利用這次長假好好陪孩子一起學習,耐心幫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那麼等到正式開學後,他的學習狀態一定會如虎添翼。

  總之,對孩子的學習,家長不能簡單的“一催了之”,不能做“甩手掌櫃”。家長朋友們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記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對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孩子成長健康、注意力問題、語言問題、大腦發育等相關方面的問題想要諮詢,歡迎關注: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下方留言或評論,會盡快幫您做專業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