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養“全能寶寶”,關鍵在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要重視

在現代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相比於以前的社會,現代的教育更加重視對孩子的早期培養。

而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的過程中,幾乎所有家長都單一的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卻忽略了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

現在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僅僅依靠智商,還取決於情商,甚至情商的影響要超過智商。在以前我們會認為,一個人智商高就會很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不缺乏聰明的人。想培養"全能寶寶",關鍵在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

想培養“全能寶寶”,關鍵在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要重視

據專家介紹: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更是情商教育的敏感時期。根據幼兒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將人格和情感的培養貫穿在蒙氏日常生活能力的培養之中,使幼兒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作為家長需要從小抓起,重視對孩子早期的"社會情感力"的培養。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需要知道什麼是社會情感力

社會感情簡稱SEL,又可以稱為"情緒智力",是指人在社會中培養出來的與人交往並改善自身行為的感情。社會情感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感受,社會情感會直接影響到心理體驗和心理感受,會隨著整個社會心理的變化而變化。

社會情感力是否強大,其實這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對於社會理論知識的獲取和運用,以及在社交活動中如何保持情商在線,並且能夠做到理解別人和共情別人的情緒,對社會中複雜的關係做到維持和建立以及對自己做出負責任的決定的過程。

想培養“全能寶寶”,關鍵在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要重視

在1994年的時候情商之父還創辦了CASEL,之後還將SEL定義為一種學習技能的過程。在現代社會隨著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在國內湧現出許多新興的教育理念,其中不乏是對"社會情感力"的培養的教育機構。許多著名的教育機構會針對國內特有的教育環境提出一定的教育方針,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力。可見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力",可以給孩子帶來各個方面的正面影響。

作為家長想要培養"全能寶寶",必須提升孩子"社會情感力",家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社會情感力"最關鍵是孩子學會共情

無論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或者是在未來,在生活中需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而導致他們所做出的行動也會是截然不同的。假如孩子沒有強大的社會情感能力,那麼他們會在社交當中呈現出一個以自我為核心的自私的形象,這樣就會大大的削弱孩子的社交能力。

想培養“全能寶寶”,關鍵在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要重視

因此作為家長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力,最關鍵的是需要孩子學會共情。什麼是共情?指的是在小時候遇到某一件事情,會學會判斷別人的情緒是否會影響到或者是所要做的事情,是否會影響到別人的情緒。在一個社會中,一個人的社交的能力高低取決於一個人的共情力,假如一個人失去了共情能力就會很難籠絡人心。

只會死讀書的孩子,會對平常的社交缺乏經驗,導致他們的情商過低,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比如性格會變得孤僻和內向,不懂得與別人怎麼交往,就像"孤島"一樣。作為家長可以平時的生活當中,不要總是讓孩子一味的去埋頭苦讀書,要讓孩子積極參與一些集體活動,多與別人交流,讓孩子融入到別人的社交裡面。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逼迫孩子,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力是一步一步慢慢的來了,否則就會起到反作用。

想培養“全能寶寶”,關鍵在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要重視

2.提升孩子"社會情感力",建立自信最重要

假如一個孩子在與別人一起交往的過程當中,沒有足夠的自信心,那麼他們就會很難交到朋友。對於孩子來說建立社交的關鍵其實是培養社會情感力,假如家長想要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建立自信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一個擁有自信的孩子面對人際交往是充滿的陽光的。而自卑的孩子會對於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在交往的過程中容易退縮和自我懷疑,導致喪失了許多機會。

想培養“全能寶寶”,關鍵在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要重視

許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過於自信,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也不能讓孩子不要過度自卑。過度自卑的孩子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而自信的孩子有著一定的自我認知水平,面對社交自然就會遊刃有餘了。比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多點寬容和體諒,多點誇獎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原來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的孩子。

家長要對孩子有充分的認識,對孩子的性格特徵要有一定的瞭解。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存在,而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更需要給予孩子正確而科學的引導,用合理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培養孩子優秀的正常的心理。作為家長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以身作則,遇到困難的事情不要自怨自艾,要做到遇事勇往直前,給孩子留下正確的榜樣。

3.積極引導孩子樂觀面對挫折

許多孩子都屬於獨生子女,有些孩子因為被家庭中的一些長輩過分寵溺的原因,大部分的孩子一遇到挫折都會下意識的選擇退縮,或者是不加思考就會找家長幫忙,他們很少會去主動思考,如何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面對挫折永遠都是悲觀和退縮的心態。

作為家長,如果想要培養一個全能的孩子,那麼首先在培養社會情感力的過程當中,要積極引導孩子樂觀向上的去面對挫折,面對困難的時候,不要退縮和逃避。

想培養“全能寶寶”,關鍵在提升孩子的“社會情感力”,要重視

有心理學家指出,當人遇到困難時,高達八成的人下意識選擇:退卻和退化。在許多人面對困難所做出的抉擇不同,相比於做出正面積極回應的人,做出退縮和消極的心態的人會更多,可見絕大多數人遇到挫折首先習慣性的都會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如何逃避。而那些面對挫折就會習慣性的出現消極心態的人,

有著一定的性格特徵那就是對於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自卑的性格總是將問題的結果歸咎到自己的身上。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挫折未必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作為家長需要鼓勵孩子積極的去面對挫折,迎接挑戰。比如在生活中假如孩子遇到問題,孩子退卻之後,家長第一時間不要責罵孩子,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去想辦法解決這個困難。告訴孩子不要為了解決困難而解決,是要為了積累一定的經驗,當再次遇到同樣類型的困難的話,就會知道如何應對了。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