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GE医疗的破题之路


疫情大考,GE医疗的破题之路

在面对疫情大考时,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疫情的发展轨迹是可以被改变的。

一般情况下,病毒流行的过程会是指数级别的增长,达到最高峰,然后在所有易感人群都已感染或患病之后,逐渐开始下降。但这样的情况并未在中国发生。

中国的流行病学曲线是“非常规”的,中国疫情在增长阶段就被掐灭了,病毒的传播被阻断了,无论是收集到的数据,还是观察到的社会现实,都清晰地显示了这一点。

疫情大考,GE医疗的破题之路

▲中国疫情发展动态趋势(截至2020-3-18 24:00)

疫情是一场大考,对于公共卫生体系、医疗企业来说,亦是如此。

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GE医疗这次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抗疫生死时速

疫情暴发之初,“时间紧迫”成为最大的难题。在那个时刻,疫情“风暴眼”的武汉,面临着医疗物资告急、患者暴增、防控艰难等一系列难题。

生死搏命之间,速度最为重要。

抗疫资源聚集速度直接反映在企业的响应速度。

早在1月29日,GE就宣布捐助价值2000万元人民币医疗物资及现金,支持疫区抗击疫情。其中,包括价值1000万人民币医疗设备包括疫情救治的关键设备——患者监护仪和超声设备。

与此同时,GE医疗第一时间为收治新型肺炎患者的武汉定点医院提供了3台移动X光机、8台超声8台呼吸机,供其免费应急使用。

“中国速度”决战的背后

疫情最艰难的时期,疫区中心“一床难求”。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

  • 火神山医院,1月23日开建,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1000张床位,2月2日交付投用,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
  • 雷神山医院,1月26日开建,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1600张床位,2月8日交付投用,当晚正式收治病人。

短短十几天,两家医院建成。这背后,是无数医疗企业“疾如雷电”的速度。

GE医疗提供了武汉火神山医院所有病区的床旁超声。工期紧急,这些设备均先从火神山筹备仓库进行预装机,再由GE医疗的工程师们人拉肩抗徒步运往各个病区现场安装。

疫情大考,GE医疗的破题之路

▲床旁超声在火神山装机

而随着疫情扩散,全国各个市县同样面临严峻态势,多地要求紧急配置CT影像设备投入临床。

时间紧迫,GE医疗迅速协调各方力量,在湖北远安县⼈⺠医院、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第三医院、天津津南医院等院区内创造性地用3天时间完成CT的装机与培训。

在湖北省交通封闭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设备尽早投⼊到战“疫”⼯作,保质保量交付,CT应⽤培训团队提前设计了

全套远程培训解决⽅案,采⽤独有的CT虚拟机、E问2.0平台、CT应⽤学院等新技术平台组合培训的⽅式,根据需求可以在设备装机前、装机中和装机后实时提供远程应用培训支持。


“诺亚计划”接棒

曾经有人说过:千万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场危机发生的时候,它虽然暴露了社会体制等方面的缺陷,但同时也指出了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我们需要改革的方向。

中国后新冠时代,到了全民反思总结并分享中国智慧给全球的时候。

针对公卫痛点,结合一线医护人员的经验反馈,3月19日,GE医疗召开线上发布会,“诺亚计划”(Noah Action,N 计划)正式发布!

疫情大考,GE医疗的破题之路

▲“诺亚计划”线上发布会

“诺亚方舟”,象征着无数生命曙光。“诺亚计划”将从创新技术、流程管理、人才培养三方面直面公卫难题,助力中国和全球建立应急防疫体系。

  • “诺亚1号”一体式方舱CT检查室方案:快速交付灵活扩展,为医护人员提供隔离防护,配备CT自动定位、医护隔室操作功能。
  • “诺亚2号”一体式放射科:CT和X光机设备双机合一,一站式完成发热门诊放射影像检查流程。单臂固定式X光机快速用于肺部、呼吸道影像检查,进行轻症患者的排查;CT设备则将在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检查中发挥更多价值。
  • 在线教育模式:持续推进
    人才培养与公共教育,应对疫情之下影像人才需求的激增以及基层医疗一直存在的人才匮乏。
  • 联合医准智能开发AI工具辅助筛查,包括肺结节AI检测系统和肺炎AI检测系统:帮助医生快速发现、减少漏诊;智能化测量体积、密度、CT值等数值;AI智能随访功能更是在临床端潜力巨大。这种AI产品不仅可以用于当前的疫情情况下的防控急需,尤其在疫情结束以后,对于常规肺炎的鉴别诊断,也起着长期的重要作用。通过把AI工具融入设备及临床路径,GE医疗将提供更有效率的流程管理

由于目前暴发的大型疫情,大多与呼吸系统有关,GE医疗的诺亚计划还包括呼吸系统流行病影像诊断标准和临床路径探索,希望联合影像领域专家,探索发热门诊设备配置、诊疗流程标准路径等。

短短两个多月,从抗疫生死时速、到产品研发到迅速推出惠及长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中国,为中国”的集结速度再次体现。


破题公共卫生的挑战

“和平年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很容易被低估,进而忽视对检测能力和应对方案、人员和防护用品储备的投入。

但从2003年的SARS-CoV、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2012年的MERS-CoV、2015年的埃博拉病毒、2016年的寨卡病毒、2017年的H5N7禽流感病毒到这次的新冠病毒都在告诉我们,新发病原体的暴发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频繁。

因此,后新冠时代,并不是结束,而是新一轮防控的开始。建立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必须,“平战结合”,才不会在疫情来临时仓促上阵。

疫情期间,中国医疗体系所暴露出来的最本质的两大问题:一是缺设备,二是缺人才

① “平战结合”,完善设备资源体系

医疗设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呈几何级升级。这在“战役”时期,尤为致命。

发热门诊在抗疫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哨兵”作用——上海现有117家发热门诊数据汇总显示,超六成确诊病例从发热门诊筛查而出,九成以上疑似患者源自发热门诊。

发热门诊的CT设备升级成为疫情时期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CT影像学特征的结果被列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大量医院的发热门诊和CT检查区相距较远,容易增加病毒传播以及患者交叉感染的几率。

对此,GE医疗紧急研发,推出了“诺亚1号”一体式方舱CT检查室方案。不仅可以用于“战时”,也可以根据医院的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应用。

疫情期间:可安置室外临时搭建的场地或室内场馆等,提供疫时影像检查专区,全面保护医患安全;

疫情结束后:可移机至固定场地的医院放射科,或升级为GE诺亚方舱车载CT,进而成为应急储备。

除此之外,“诺亚1号”具有多重优势:

  • CT配置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化天眼系统,可通过3D传感器对人体进行自动精准定位,无需医护人员进入检查间为患者调整体位;单个患者可节省30%的扫描时间;每天可扫查300人次
  • 同时采用医患隔离双通道设计,扫描间和操作间相互独立,有效避免医护人员接触。

3月13日,为保证发热门诊发热患者胸部CT筛查工作需要,佛山市中医院在发热门诊前快速安装了一台GE的“诺亚1号”一体式CT检查室,并已经投入使用。整个项目交付仅用短短10天。

该方案同时满足日常发热门诊、急诊与疫时隔离区影像检查需求,是核心疫区外的广东省内首套,更是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开始以主动预防型思维升级发热门诊的典型代表。

疫情大考,GE医疗的破题之路

▲设置在医院发热门诊旁的“诺亚1号”

② 应对公卫难题,人才是长远之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应对突发疫情,几乎集结了全国的医疗人才力量援助武汉;然而,在疫情最紧张的时期,仍然出现医疗人才不足的状况。

但人才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更是功在平时。本次疫情中,CT影像学为确诊贡献了力量,也必将为未来的防疫流程的确立提供参考,CT影像学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增。

针对医疗影像人才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中暴露的短缺问题,GE医疗迎难而上,加大投入线上教育模式:

  • 基于GE医疗的“e学e用”平台,未来一年内,诺亚云课堂将邀请CT影像领域的权威专家,解读新冠肺炎防控、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案例。
  • 面向基层影像医生每月举办“呼吸系统、肺部CT影像技术讲座”,并通过“CT好技师”大赛培养肺部影像扫查人才,预计未来三年内将惠及5000~8000名一线医生。

GE医疗CT影像设备的培训将进一步升级,实现全面的现场和远程培训紧密结合的方式:保证设备使用现场培训的同时,增加不定期的远程指导和分享。

疫情大考,GE医疗的破题之路

肆虐两个多月后,中国境内的新冠疫情终于在全民抗击下一路向好:方舱医院逐步关闭,各地新增患者趋于个位数,280个城市实现疫情病例“清零”,支援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踏上归家旅途……

中国已然处于“后新冠时代”,我们即将迎来“春天”。

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的医护人员、企业争分夺秒打造的解决方案,或将成为全球抗疫的利器。无论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对无数的参与贡献者来说,这份答卷都值得骄傲。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