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辦教師,堅守教育教學崗位多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說起民辦教師,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大瞭解,但是,對於上個世紀50到7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在他們的記憶中,那時民辦教師的音容相貌、穿著打扮、教學風格以及當時批評教育學生的情景都深深印在腦海中,這是永遠無法磨滅的記憶了。

原民辦教師,堅守教育教學崗位多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民辦教師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支教師隊伍,按照國家有關部委下發的文件,同樣是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長年堅守教育教學崗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來了重大貢獻。

原民辦教師,堅守教育教學崗位多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談起民辦教師所處的當時的教育教學條件和環境,真的是讓人無可奈何的。當時的一個村子一般都有一所學校,學校雖然蓋好了,但是,教室裡面是空空如也,沒有講臺,沒有教桌,沒有學生坐的板凳,沒有辦法,老師們只好自己動手,來解決了,他們自己動手,和泥壘牆,支起桌凳,平整操場,栽樹種花,不分晝夜,不計報酬,沒有怨言,真的建設校園和教育教學兩不誤,一邊建設學校,自給自足,一邊備課上課,教書育人,他們能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堅守在教育教學崗位上,把自己所學知識全部交給學生,課堂教學同樣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他們能夠做到這些,這不得不讓我們敬佩和敬重!

原民辦教師,堅守教育教學崗位多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他們為什麼能在國家財力十分困難、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克服各種困難,堅守教育教學崗位那麼多年,為我國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什麼他們那樣有激情和熱情,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懷和責任,我個人認為主要有這樣三個原因。

一是,中國知識分子所具有的一種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無論從古代歷史上,還是近代歷史上,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特別是近現代歷上,中國知識分子更是如此。

原民辦教師,堅守教育教學崗位多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當時的民辦教師,他們學歷雖然不高,但在那時的農村中,都算是響噹噹的文化人,他們同樣秉承中國知識分子所具有的為國分憂的家國情懷。在我們國家經濟特別困難、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的情況下,他們毅然堅定地走向教育教學崗位,擔負起了教書育人、振興人民教育事業的重任,正是這一種強烈的愛國感情,激發著他們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地堅守在教育教學崗位上那麼多年,克服教學上的各種困難,堅持送走了一屆屆的學生。

原民辦教師,堅守教育教學崗位多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二是,那個時代,人們接受的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教育,政治思想覺悟比較高,他們作為農村中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當然接受到的教育深刻,所以,他們自然能夠較為自覺地肩負起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大任,也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並不是過高地褒獎他們,從他們那時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上看,當時的學生們也是完全能夠感受到的。

原民辦教師,堅守教育教學崗位多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三是,原民辦教師的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我國,廣大教師的職責就是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他們當時雖然不是正式的國家公辦教師,不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但是,他們覺得在這個崗位上,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得起父老鄉親,對得起孩子們,對得起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所以,他們總是盡最大努力,不會的就問,就去查閱資料,邊學邊教,他們這種鑽研好學精神,同樣,教育出了不少人才,有的成為大學生、中專生,這在當時也是了不起的成績了。

以上是我個人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歡迎網友朋友關注我,並期待您提出寶貴的建議,您是否認同我的粗淺的看法,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