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疫情無國界。


隨著新冠病毒蔓延全球,口罩並不再只是中國人的煩惱,歐洲同樣深陷防疫物資緊缺的煩惱,德國甚至開始限制口罩及其他防疫物資出口,


綜合瑞士Watson新聞網、瑞士《每日導報》等外媒11日消息,德國近期第二次扣留瑞士的醫療物資,第一次扣的是24萬隻口罩。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由此看來德國的疫情狀況並不樂觀。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3月17日21時,德國共確診9257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其中死亡病例24例。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即使是全球工業實力強大的德國,但是因不具備完整的工業體系,導致防疫物資匱乏嚴重。


目前德國大量員工暫時停業在家,正常的生產和工作都無法進行,不少工廠已經延長對中國市場的交貨週期,當地製造業供應鏈備受煎熬。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16日發表聲明說,預計今年德國經濟增長將顯著承壓。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此前公佈的預測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德國經濟增速將下調1.2個百分點,至負增長0.1%。


但是我們都知道,此前的德國製造業並非這番景象。


德國工業機器人一直被譽為“德國出口拉動型經濟的引擎”,2017年實現創紀錄的增長,近兩年亦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工業機器人密度全球排名第三


第一次工業革命伊始,德國便開始了“機器換人”的行動,自動化水平走在世界前沿。2013年,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戰略。“工業4.0”被認為是德國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構建嵌入式製造“智能生產”系統,進一步驅動德國的生產系統走向智能化。


“德國製造”深耕科研與技術,因此在機器人本體制造、相關技術和服務及系統集成甚至核心零部件等多方面擁有顯著優勢,具備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歐洲市場上40%的工業機器人位於德國,2018 年德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佔據了全歐洲的35%,銷量排名全球第五,歐洲第一,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338臺/萬名工人,僅次於新加坡 (831)和韓國(774),全球排名第三位。


2018年德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全球排名第三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2018年德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創歷史新高

2019年預計銷售額下降5%


根據IFR數據,2018年歐洲地區的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7.5萬臺,同比增長14%,其中作為工業機器人強國的德國為此做了較大貢獻:2018年德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67萬臺,同比增長26%,創歷史最髙紀錄。


隨著2019年全球大環境資本遇冷及行業下行,德國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銷售額也遭遇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下滑,預計2019年的銷售額將下降5%,至143億歐元(合158億美元),預計2020年的增速將進一步放緩,下降10%。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但是VDMA機器人與自動化部門負責人Patrick Schwarzkopf對此並不擔憂,並樂觀預測該行業中期將會復甦,他說“機器人與自動化將在未來繼續發揮核心作用,並回到其發展過程中”。


受汽車行業拖累的庫卡機器人

2019年寒意更盛


談及德國工業機器人,不得不提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中的庫卡機器人。庫卡機器人起源於1898年,1996年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為獨立企業。庫卡的客戶幾乎遍及所有的汽車生產廠家,同時也是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及亞洲的主要汽車配件及綜合市場的主要供應商。2017年1月,庫卡機器人94.55%股份被美的集團以37億歐元(約合292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汽車行業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轉向使用電動汽車。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說,目前汽車登記量增加了8.7%,達到118萬輛,評論稱“創下了自2009年以來的最高記錄。”


被美的收購後,2017年庫卡實現收入增長18%,淨利潤增長2.19%,業績表現亮眼。但是好景不長,2018年起,受汽車行業投資收縮影響,業績增長承壓。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由於許多汽車製造商難以滿足於2018年9月1日生效的更嚴格的汙染WLTP測量方法,導致去年的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以上。在2019年的前10個月中,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7%。由貿易戰和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引發的全球增長放緩已對汽車業造成了沉重打擊,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在2019年11月表示,全球需求已下降了約5%。


德國工廠生產KUKA機器人全過程


據庫卡2018年財報顯示,庫卡去年的營業收入為32.42億歐元,同比下降6.8%。2019年,庫卡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為8.329億歐元,訂單額為6.248億歐元,比2018年第三季度減少了16.7%。其中,機器人業務訂單總額為2.154億歐元,比去年下降27.5%。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營收持續下滑的這兩年,主要壓力來自於汽車和3C電子,對庫卡的機器人訂單產生巨大的衝擊,但是機器人仍然是庫卡2019年盈利的主要產品。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年初機械工程訂單增長7%

疫情並沒有引發“德式焦慮”


今年1月份,德國的訂單迎來了好消息,增長11%,機械製造商也收到了來自非歐元國家的8%的訂單。總體而言,今年年初國際訂單增長了5%。


但是回首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三個月內總共減少了5%的訂單(國內減去3%,國外減少6%)。來自歐元區國家的訂單減少了8%,來自非歐元區的訂單減少了5%。


VDMA首席經濟學家Dr. Ralph Wiechers表示,“這並不是可持續經濟復甦的跡象。1月份訂單額的增加主要是加價造成的。”


至於德國工業機器人近期的銷量情況並未有確切的數據。借鑑疫情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產生的影響來看,對德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不良影響必定也是暫時的。


那麼,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引發“德式焦慮”呢?據近日德國一項民調結果顯示,七成以上的德國人疫情對國家的風險感到“不太擔憂或不擔憂”。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當被問及對自身的威脅時,大多數德國人也很鎮定,只有13%的人認為這種流行病會對自己造成極大威脅。


疫情下的德國製造業備受煎熬,“德式焦慮”會波及工業機器人嗎?

看來,德國人民真的很淡定。然而從近期德國疫情的相關新聞來看,德國防疫物資似乎也不太夠用。有網友說:“德國不是製造大國嗎?造啊!”


實際情況是,在製造方面,德國“偏科”嚴重,重工業較為強勢,可見身在中國,是多麼幸運的事——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


而今,當中國疫情“最壞的情況似乎已經過去”,目前已逐步恢復經濟生活,其他國家新冠疫情危機的最糟糕日子卻還未到來。


一方面,我們感恩自己是中國人,生活在中國;另一方面,病毒面前無贏家,望世界人民攜手共行,共克時艱。


招募作者

請將簡歷和原創作品投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