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如清水——读《水边的文字屋》有感

指导老师/妍奇


习作佳苑 | 文字如清水——读《水边的文字屋》有感

今年的假期虽然很漫长也很焦虑,但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我过得比较充实。除了每天上网课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每天还按照读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段徜徉在书的海洋,尽享快乐和自由,那种惬意是无以伦比的。书赐予我的欢乐是无穷无尽的,畅游在书的世界,我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力量。

《水边的文字屋》——好独特的书名,在书店里偶然邂逅这本书,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回到家一气呵成读完了……此后每每一遍一遍地反复品读回味,简直爱不释手。阅读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父母那代人的童年,走近了作者曹文轩笔下的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读书以及对生活感悟的点点滴滴。就如他自己所说,他的作品离不开水,要么河、要么池子,因为他的童年就是在水边成长的。

文章讲述的是曹文轩先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看小伙伴一起用泥土、树枝和野草做小屋,而自己常常喜欢独自一人盖屋子,再后来就搜集废旧木料建小屋。而长大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用消退——不仅没有消退,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越来越强烈。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水边的文字屋》——充满诗意的文字,让人神往。读过文章我也明白了坚守的力量——坚守一份执着,坚守一片精神家园,这需要勇气和决心。

习作佳苑 | 文字如清水——读《水边的文字屋》有感

全书文笔优美流畅,读来轻松愉悦。作者的文字风格也有如清水,透明而无杂质,清亮美妙。他就是水的孩子,水让他的灵魂不会干涸。文字屋,文字是他离不开的。家,不也是这样?文字屋是他的家,他的精神支柱。水与屋相处的如此美妙。 “天空光溜溜的,什么也没有,就是一派纯粹的蓝。一切都很美。我也喜欢天,干净,一直很向往草原的天空,那种空旷的开阔与洒脱。抬起来,仰望着天空,头脑中一切的不愉快就都会丢在脑后,心情随风,淡然、恬适。”美妙的意境犹如一串串水晶做的风铃,信手翻阅如夏日清风吹拂,行云流水中也能听见远处传来清脆的叮当声。

读了这本书,我飞入了一段神奇旅程,和文字一起回到懵懂童年,回到美丽水乡,回到魂牵梦绕但醒来就无影无踪的地方。读了这本书,身临其境所闻所感,于是深切理解了他的作品为何如此冼练、温暖、感人、纯美,为何如水般清纯、透亮,滋养生命、灵魂、思想……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还数那篇“关于肥肉的历史记忆”。让我震惊的是这么一个当代著名作家儿时的“远大志向”竟是当一个卖肉的!读了这一章,我明白了父母儿时的困难时期——一个全民渴望肥肉的年代。万物干焦着、等待着“油水”的滋润。

肥肉居然在那个年代人眼中就是花、就是歌、就是太阳!没想到,没想到。在我们这一代人吃在嘴里觉得恶心的肥肉在那个时代是公认的最有诱惑力的食物,是最高的美——肥肉之美,可以想像当时的人们认为享受一顿肥肉是多么美的一件事,看看这一段他描写肥肉的句子:肥肉吃到嘴里,他爆炸了!等了多时,只有肥肉独有的油香,立即放射至你全身,乃至灵魂!我很震撼,这毫不起眼的肥肉也能被叙述成人间美味,让我们生活在这什么都不缺的年代的人更应该懂得要珍惜……

正如作者所说“屋子就是家。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

走进《水边的文字屋》,让自己的身心投入到美妙绝伦的大自然中,在微风中聆听遍地新绿的歌咏,于骄阳下感受黄土的生机,哪怕在夕阳中捡拾飘飞的落叶,或在飘雪中凝望小草倔强的摇曳,便也能启动许多的疲劳和曾经的委屈。

文字如清水,淌过我的灵魂,早已干裂的土地,滋润着、充实着。

文字如清水,让我钟爱,水边的文字屋,更让我迷恋……


习作佳苑 | 文字如清水——读《水边的文字屋》有感


习作评析

1、一言一行总关情

“感人者心,莫先乎情。”问世间情为何物?“高山流水”是真诚的友情;“舔犊情深”是本真的亲情;“落叶归根”是浓郁的乡土之恋……情是生命之真,是爱、仁慈、悲悯……是生命之间相互维系的丝线,是生命源头的汩汩清泉。写文章要做到“感情真挚”,抒发真情实感,切忌矫揉造作。

《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习作中要把握两个“真”,一个是“事真”,主要是指记叙部分。事情中往往流露出感情。来源于生活,不虚假,不造作。二是“理真”,主要是议论部分。人们常将情与理连在一起,称为“情理”。文章所阐述的道理若想说服人、打动人,一定要有感而发。因此,只有真诚朴实、娓娓道来才能“真挚感人”。

这篇习作饱含深情,文字如清水,由文字引发了读者对曹文轩笔下的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深切回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读书以及生活感悟的点点滴滴。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朴实无华,感人肺腑。恰如其分地把真情实感流诸笔端。真实的情感如涓涓细流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耐人寻味。

2、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标中对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此为导向,创造条件让学生扬起天马行空的个性化创意,做到“我手写我心”,冲破羁绊,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只有这样学生的笔管才能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

3、唯有源头活水来

打开课堂的局限,树立生活的表达观。教学作文应充分熟悉学生的生活,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将表达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尤其重视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如拟定观察记录、写日记等。教会孩子建立素材库,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重视根据表达主题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创造表达素材。

  • 第一,激发习作兴趣。
    通过谈话、游戏、阅读、图画、表演、实验、课前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打开各种感官,抒发真实的情感和体验,避免无话可说、无病呻吟的状况。在作文时可以真实自然,有话可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 第二,倡导自由表达。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假大空的束缚、限制,努力减轻学生习作的负担。创造条件使他们内心产生积极的表达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选择素材,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以期待的目光去欣赏学生的表达方式,增强自信心,对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
  • 第三,落实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编写作文纲要,帮助学生在动笔之前整理材料和信息,理清文章的顺序,培养合理安排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根据单元主题训练抓好落实,力求精炼。重视习作训练的系统性和递进性,使学生习作的能力达到螺旋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