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叛宋投元的巨商蒲寿庚?他的后代为何在明代受到众人鄙视?

大侃历史


南宋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十分繁荣的一个朝代,因为陆地上的商路被北方金国阻隔,南宋便只好另辟蹊径,将经济往来托付于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中国商品的物美价廉、品类丰富,这条商路被经营的非常热闹,在那段时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发达的对外经济贸易也吸引了大批的外国商人,他们带来了许多与中国迥异的思想文化,也在许多方面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南宋时大量造访的外来商人,被宋人统称为“胡商”,泉州胡商蒲寿庚便是其中的知名人物。不过后来,蒲寿庚却背叛了南宋,那么,他的子孙在明朝遭到怎样的对待呢?

公元十世纪前后,也就是唐末宋初的这段时间,一批来自西域阿拉伯的商人沿着海岸来到占城,也就是位于今中南半岛东端的越南一带。后来,其中一支从占城来到中国广州,并有了中国姓氏“蒲”,到了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蒲家从广州迁居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口泉州。

来到泉州后,世代经商的蒲家很快在当地生根发芽。蒲家的领袖人物蒲开宗还曾经被举荐担任安溪县的主簿,后来,蒲开宗又因为促进贸易而立下功绩,被宋廷封为“承节郎”,虽然仅仅是从九品的小官,但商人从政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实属不易了。

南宋开禧元年(1205),蒲开宗的儿子蒲寿庚出生,他从小便从家族中习得了阿拉伯语、占城语等多门语言。由于出众的才能,蒲寿庚被封为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在任期间为蒲家制造很多便利,自身也成为了一方富豪。

咸淳十年(1274),蒲寿庚因组织家兵协助官府击退海匪而被封为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统领福建的海防、民政等事务。两年后,蒲寿庚被封为闽广招抚使。德祐二年(1276)时,南下的元军因不习水战而招降船舶众多的蒲寿庚,但没能成功。

宋恭帝投降后,赵昰在福州被拥立为端宗,宋将张世杰前往蒲寿庚处寻求帮助,但蒲寿庚不承认端宗的合法地位,张世杰等人只得向南逃向广东。离开之前,张世杰强征蒲寿庚的船舶和资金,愤怒的蒲寿庚“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共计约三千余人。

与宋朝决裂后,蒲寿庚便投降了元朝,并被封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此后蒲寿庚又多次升迁,其子孙在元朝也地位显赫。不过仅仅数十年后,蒲家便因为和朝廷争夺贸易利润而被派兵镇压,死者甚众。

到了明代,人们忘不掉国家危亡关头蒲寿庚的明哲保身,便对蒲家十分鄙夷,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颁布了“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的政令。后来,到了泉州《蒲氏族谱》编写时,蒲寿庚所在的第七世便被刻意留成一片空白,以表示族人对他的不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