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會窩裡橫?這是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父母要小心了

文丨一更育兒

經常聽到有父母這樣吐槽自己的孩子:就知道在家能耐。有的孩子在家就是小霸王,誰都不放在眼裡,出了門倒是老老實實,看見人連招呼都不敢打。

不少孩子都有類似的表現,他們在熟悉的地方就好像如魚得水,怎麼鬧騰都鬧騰不夠。但是到了陌生的地方,卻總是扭扭捏捏,顯示出十分害怕的樣子。

孩子只會窩裡橫?這是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父母要小心了

孩子這樣的表現並沒有引起家長們的關注,很多家長對孩子這樣的表現頂多也就是吐槽一下而已,其實沒有當回事兒,認為孩子年紀還小,長大點就好了。

這裡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孩子只會窩裡橫,出門直接慫了,這個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會出現的問題。也不會像家長想的那樣,等到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心理學家魏坤琳說過,孩子的基礎能力,主要分為五個方面:智力腦、運動腦、創意腦、語言腦和情緒腦。而情緒腦,往往是家長容易忽略的地方。

孩子只會窩裡橫?這是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父母要小心了

其實情緒腦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前面說到的孩子總愛窩裡橫的問題,就是孩子的情緒腦沒有培養起來,缺乏對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

喜歡窩裡橫的孩子,在家裡一般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不少家長對此都深有體會,孩子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會歇斯底里,甚至動手打人,看起來非常野蠻霸道。

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他平時習慣了要什麼有什麼的生活,只要別人不順他的心意,他馬上就就會表現出來歇斯底里,從而讓情緒徹底失控。

孩子只會窩裡橫?這是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父母要小心了

每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想的就是趕快平復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要求依然還是儘量滿足。時間長了,孩子的霸道行為就越來越嚴重了。

想要改善孩子這樣的行為,父母就要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同時父母要注意對孩子情緒的引導,當孩子產生壞情緒的時候,懂得合理宣洩情緒。

具體可以怎麼做呢?首先家長要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詢問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比如孩子扔玩具的時候,家長可以問你不是很喜歡它嗎,為什麼要摔它呢?

孩子只會窩裡橫?這是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父母要小心了

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會學著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在這樣的表達中,孩子會明白自己當下的感受是什麼,時間長了就會學著和壞情緒和平相處。

在溝通之後,父母們才會明白,孩子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做。有的時候孩子最初的情緒只是傷心而已,但是之後卻從傷心轉化成了發脾氣。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發脾氣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如果孩子因為弄壞了某個玩具而生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下對策,怎麼來挽回下損失。

孩子只會窩裡橫?這是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父母要小心了

此外家長一定要注意對孩子進行引導,即使孩子發脾氣,也不能夠大喊大叫,要用禮貌的方式來對待家庭成員,尊重家庭成員。

孩子出門膽小,不願意說話,說明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待提高。孩子出門害羞,可能是因為對環境感到陌生,希望在家人身邊尋求安全感,所以才會害羞膽怯。

如果家長不能對孩子進行引導幫助的話,孩子這樣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特別犯一些小錯誤,讓孩子的問題更加難以解決。

孩子只會窩裡橫?這是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父母要小心了

比如有的家長很喜歡給孩子貼標籤,當孩子害羞、不願意表達的時候,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就會說,這孩子,就是沒出息。這樣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非常負面的。

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會讓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寸步不離地跟在自己身邊。這樣的話孩子也缺少和外界進行交流的機會。

在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開朗,越來越能夠適應社交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1) 主動組織活動。

父母可以主動組織活動,讓孩子當活動的小主人。當孩子成為這樣的小主人之後,就能夠主動克服恐懼心理,融入到小夥伴之中。

2) 及時表揚孩子。

在帶孩子進行社交活動的時候,父母要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對膽小害羞的孩子以表揚和肯定為主,這樣孩子才會更有溝通的主動性。

3) 不要打擊孩子的傾訴欲。

當孩子進行表達的時候,可能他說出來的話大人有些不理解,覺得孩子在亂講話,但即使如此也不要打擊孩子。

媽媽寄語

孩子的情緒中,隱藏的是他的未來。只有注重對孩子情緒的培養,才能夠讓孩子正確地對待情緒,有效地控制情緒,不做情緒的努力。

孩子只會窩裡橫?這是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父母要小心了

這樣孩子不管是在外面還是在家裡,都能夠生活得更加自在,不會再被稱為"窩裡橫"。

今日話題:

你的孩子有類似"窩裡橫"的情況嗎,如果你的孩子"窩裡橫",出門了卻不願意講話,你會怎麼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