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部電影感人至深?

賈哥看電影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想都沒想,腦海中就蹦出了那部電影的名字——《忠犬八公的故事》。這是我迄今為止,唯一一部不敢二刷的電影,為什麼?因為第一次看的時候,實在是哭慘了。真的,我一個大老爺們兒哭的眼睛都腫了,大學室友回來後,看到我那慘樣兒,還以為我被人打了。好了,言歸正傳,接下來說一說為什麼這部電影是我心目中最感人至深的電影。


一、電影劇情

先簡單說下電影的劇情。大學教授帕克,有一次在回家的小鎮車站,偶遇了一隻在運輸過程中被丟失的小秋田犬,帕克看到這個小傢伙可憐又可愛的模樣,於是動了惻隱之心,將它帶回了家,並給它起名“八公”。帕克的妻子是個不喜歡寵物的人,但是面對愛人和孩子的請求,答應如果找不到八公的主人,就同意收養它。帕克張貼了很多傳單,過了很久也沒有人來認領小八,於是小八就順理成章留了下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雖然小八被允許留下來,但是帕克的妻子不允許它進屋,只能住在院子裡。小八也漸漸地長大,變成了帕克的小跟班。帕克非常喜歡小八,經常帶著小八散步,遊玩,甚至到後來,小八學會了接送帕克上下班。小八每天早上八點準時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點準時出現在車站門口迎接帕克下班,一人一狗和諧相處的美好時光,早已成了車站工作人員和賣熱狗小販習以為常的畫面。

但是有一天,帕克在上課的時候,突發心臟病離開了人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帕克的妻子賣掉了房子,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小八被帕克的女兒帶了回去。但是小八回去以後不吃不喝,還從家裡逃了出來,它跑到車站,就坐在花壇上,一動不動地等待。就這樣,一天又一天,春去冬又來,小八在車站整整等了帕克九年,直到它最後死去。


二、故事原型

看完這部電影,在我哭得死去活來的時候,我也在想:世界上真的有這麼忠誠的狗狗嗎?結果去網上一搜,還真有,不僅有,原來電影還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

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英三郎帶到東京,上野英三郎是東京大學農業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門口目送著上野英三郎出門上班,然後傍晚時分便到附近的澀谷火車站迎接他下班回家。這樣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續到1925年,上野英三郎在大學裡突然中風,搶救無效。他死了再也沒有回到那個火車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實地等著他等了九年。

1934年4月,人們在東京澀谷站前為八公樹立了銅像。八公“本犬”也出席了銅像的揭幕式。此後銅像附近的車站入口就被稱為“八公入口”。

1935年3月,八公11歲時候因心臟感絲蟲病而死亡。它死後屍體被製作成標本,保存在國立科學博物館。

現在,八公的雕像已經成為東京澀谷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去那裡親自看看


三、為什麼感動

在這裡,我想談兩點感受:一個是忠誠,另外一個是純粹。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永遠都處在一個複雜的人際關係網裡。我們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同學,有朋友,有上司,有同事,有戀人,有妻子或者丈夫,有孩子,有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有客戶,有親戚,等等等等。每天一睜眼,我們就要不斷地處理這些人際關係。但是人性是複雜的,人心也是複雜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得罪了上司或者同事,不知道哪件事做的不對就惹得戀人不開心,不知道說錯了什麼話就斷送了一段友誼,在這些複雜的人際關係裡,我們有時候真的會感到身心俱疲。

所以,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和現代社會,才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寵物。因為在人與寵物的關係中,我們可以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只需要經過短時間的相處,我們就可以從寵物身上得到忠誠這份寶貴的情感,這是在人際關係中很難得到的。而且最難得的是,這種情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濃度和質量,那份純粹和不求回報的底色,更顯出它的珍貴。

我一直堅信,愛與被愛,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在寵物面前,它們永遠不會傷害我們的情感,反正一直默默地愛著我們,當我們從它們身上學會愛與被愛這件事情的時候,也希望你能把這種美好帶到身邊的人際關係中去。學會愛父母,愛妻子,愛丈夫,愛孩子,愛你在意的一切人或物,不要害怕被傷害,這個世界,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願每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