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哪部电影感人至深?

贾哥看电影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想都没想,脑海中就蹦出了那部电影的名字——《忠犬八公的故事》。这是我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不敢二刷的电影,为什么?因为第一次看的时候,实在是哭惨了。真的,我一个大老爷们儿哭的眼睛都肿了,大学室友回来后,看到我那惨样儿,还以为我被人打了。好了,言归正传,接下来说一说为什么这部电影是我心目中最感人至深的电影。


一、电影剧情

先简单说下电影的剧情。大学教授帕克,有一次在回家的小镇车站,偶遇了一只在运输过程中被丢失的小秋田犬,帕克看到这个小家伙可怜又可爱的模样,于是动了恻隐之心,将它带回了家,并给它起名“八公”。帕克的妻子是个不喜欢宠物的人,但是面对爱人和孩子的请求,答应如果找不到八公的主人,就同意收养它。帕克张贴了很多传单,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认领小八,于是小八就顺理成章留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小八被允许留下来,但是帕克的妻子不允许它进屋,只能住在院子里。小八也渐渐地长大,变成了帕克的小跟班。帕克非常喜欢小八,经常带着小八散步,游玩,甚至到后来,小八学会了接送帕克上下班。小八每天早上八点准时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点准时出现在车站门口迎接帕克下班,一人一狗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早已成了车站工作人员和卖热狗小贩习以为常的画面。

但是有一天,帕克在上课的时候,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人世,再也没有回到车站。帕克的妻子卖掉了房子,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小八被帕克的女儿带了回去。但是小八回去以后不吃不喝,还从家里逃了出来,它跑到车站,就坐在花坛上,一动不动地等待。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春去冬又来,小八在车站整整等了帕克九年,直到它最后死去。


二、故事原型

看完这部电影,在我哭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我也在想: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忠诚的狗狗吗?结果去网上一搜,还真有,不仅有,原来电影还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英三郎带到东京,上野英三郎是东京大学农业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英三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1925年,上野英三郎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他死了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等了九年。

1934年4月,人们在东京涩谷站前为八公树立了铜像。八公“本犬”也出席了铜像的揭幕式。此后铜像附近的车站入口就被称为“八公入口”。

1935年3月,八公11岁时候因心脏感丝虫病而死亡。它死后尸体被制作成标本,保存在国立科学博物馆。

现在,八公的雕像已经成为东京涩谷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那里亲自看看


三、为什么感动

在这里,我想谈两点感受:一个是忠诚,另外一个是纯粹。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永远都处在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里。我们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同学,有朋友,有上司,有同事,有恋人,有妻子或者丈夫,有孩子,有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有客户,有亲戚,等等等等。每天一睁眼,我们就要不断地处理这些人际关系。但是人性是复杂的,人心也是复杂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罪了上司或者同事,不知道哪件事做的不对就惹得恋人不开心,不知道说错了什么话就断送了一段友谊,在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里,我们有时候真的会感到身心俱疲。

所以,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现代社会,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宠物。因为在人与宠物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只需要经过短时间的相处,我们就可以从宠物身上得到忠诚这份宝贵的情感,这是在人际关系中很难得到的。而且最难得的是,这种情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浓度和质量,那份纯粹和不求回报的底色,更显出它的珍贵。

我一直坚信,爱与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在宠物面前,它们永远不会伤害我们的情感,反正一直默默地爱着我们,当我们从它们身上学会爱与被爱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希望你能把这种美好带到身边的人际关系中去。学会爱父母,爱妻子,爱丈夫,爱孩子,爱你在意的一切人或物,不要害怕被伤害,这个世界,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愿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