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攤上撿漏三件國寶,件件過億!這才是真專家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而且擁有幾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光是那沃土之下的文物堆積,就足以清晰明瞭的理順我們華夏民族的來龍去脈。伴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提升,人們對於文化藝術的追求也愈發強烈。除了正規的藝術品市場,也產生了許多惡劣的違法盜墓活動,很多盜墓賊鋌而走險就為了尋找到稀世珍寶,藉此暴富。於是大量珍貴文物就此流失下落不明。但流失的文物不代表永遠無法找回,就有那麼一位頂級文物專家,靠著自己學富五車的眼力和魄力,三次出手三次撿漏到國寶!

在地攤上撿漏三件國寶,件件過億!這才是真專家


上世紀90年代,正是盜墓最猖獗的時候。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盜墓賊們基本都把文物往國外賣,而當時還沒有迴歸的香港,成了一個重要的中轉站。在文物倒賣的過程中,也有一些眼力不濟的商人,沒認出那些有巨大文化價值的文物,便被當成了普通古董留在了香港。荷里活古董街便是香港聞名世界的一條街道,很多國內外的收藏愛好者都喜歡來到此地,想靠著自己的學識以低廉的價格來撿大漏。這些玩家來此的目的是為了撿漏發財,而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也喜歡逛荷里活街道,但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尋找和保護遺失的珍貴文物。

在地攤上撿漏三件國寶,件件過億!這才是真專家


馬承源被譽為中國青銅器鑑定第一人,他的慧眼與保護文物的熱忱,使上博成為國內收藏青銅器的重要之地。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收藏,如果光靠考古出土那可能遠遠沒有多,大多數都是靠捐贈和在藏家處購買得來的。這就要過人的眼力和毅力來實現,因為流散出去的文物,在造假氾濫的情況下,很多專家根本不敢隨便判定為真品。在面對市場真正考驗的時候,就能看出來理論派專家和實戰派專家的區別。正是因為馬承源先生的堅持不懈,才讓我們又多了三件國寶!

在地攤上撿漏三件國寶,件件過億!這才是真專家


第一次是在1992年,當時晉侯墓地8號墓遭到了盜掘,大量文物被盜往外地。其中有一套14枚編鐘流落到了香港,但當時的文物販子普遍認為這套編鐘是贗品。因為過去出土的青銅器基本都是先刻銘文,然後再澆鑄。但這套編鐘卻是後刻的銘文還語句不通順,而且上面還有銅的黃色,鏽蝕程度不對。但馬承源在古玩街看到此套編鐘後,判斷它為真品。他認為這套編鐘出土時間不久所以才出現了那種銅鏽,而且銘文雖為後刻,若把它們連綴著讀就能通順了。隨後馬承源委託朋友,湊了好久湊齊了100萬港幣,買下14枚編鐘。

隨後的幾年裡,這套編鐘受到了很多質疑,大家都說馬老走眼了,買到了假貨。但山西晉侯墓地之後又再度出土兩枚編鐘,剛好和馬承源購回的這14枚編鐘大小湊成一套16枚,而且銘文竟能完整連著讀,此後人們再無懷疑,這套西周“晉侯蘇鍾”就這樣被搶救了下來。

在地攤上撿漏三件國寶,件件過億!這才是真專家


上世紀80年代有人挖出了一把利劍,僅僅以兩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文物販子,然後幾經輾轉到了香港的一家古玩店裡。這把劍叫“越王者旨於睗劍”。如果沒聽說過,那麼另一把劍大家應該都知道:越王勾踐劍。這位名叫“者旨於睗”的越王恰恰就是勾踐的兒子。一樣的吹毛斷髮,一樣的歷經千年不腐不鏽,如此神劍淪落到香港無人識得,命運也是坎坷。期間有位日本人終於認出它來,願意花費150萬元港幣買下,幸好馬承源及時趕到!

1995年,馬承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服古玩店老闆暫時先不要賣給日本人。在交付了10萬定金之後,馬承源趕回去呼籲全省企業拯救國寶。後來在杭州一位企業家的幫助下,湊齊了136萬港幣將此劍購回,成為了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地攤上撿漏三件國寶,件件過億!這才是真專家


拯救了春秋時期越王的國寶,下一個剛好就是吳王夫差!夫差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但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學者們一度懷疑根本就沒有西施這個人。到了1996年,馬承源接到朋友消息來到香港荷里活街,發現了青銅器“吳王夫差盉”,上面刻著十二個字:敔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馬承源推斷這是吳王夫差為一位身份低微的平民女子專鑄的酒器,很可能就是為西施打造的。它是存世唯一的吳王夫差青銅器禮器,如此國寶怎能不設法搶救。

但古玩販子開價高達150萬港幣,多次拯救國寶的馬承源和他任職的上海博物館資金都已見底。無奈之下,馬承源只得請求香港著名實業家何鴻章先生,在何鴻章的幫助下買回此件國寶。


馬承源先生拯救回來的這三件國寶,堪稱撿到三次大漏,按照現在的專家估價,件件過10億!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馬承源一生著作等身,出版了80餘部青銅器專著和論文,早年為海內外藏家鑑定不收分文,他窮盡一生所做的事情就是保護國家文物,2004年馬承源去世後,被摯友稱為:“喪失了一個天才,一位如此熱愛文物的大師”。這才是真正令人敬仰的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