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1》

今天的温度很适宜。

10-21摄氏度。多云,紫外线弱。

山是青黛色的,树是翠绿色的,花是白的、黄的、红的、紫的......天上是豆腐花一样的云朵,层层叠叠堆积起来,偶尔,露出太阳那微笑的脸。

在竹林茂密的茶园边上,有奇特的长尾鸟出没。

去年春茶季的时候,在谷雨节那天,看到有两只,成双成对地飞翔和栖息。

今年,这鸟儿更多了。大约有七八只的样子。

时不时就啾啾地鸣叫着,伸展着硕大的翅膀,挺动长长的黑花色的尾羽,像风筝一样从茶园子顶上飞过,钻入另一丛茂密的林子里去。

这稀有的鸟儿仅一年时间,繁殖速度就这般惊人。可见,太姥山的生态是一年好过一年。

这种天气,很适合晒茶。不必担心茶青被晒红,或者变天了淋到雨。

所以,今天的太姥山,是2020年春茶季以来最热闹的一天。除了虫鸣鸟叫之外,还多了很多的人,很多的车。

有小汽车,也有电动车。

是的,有人坐小汽车上山采茶。

很惊讶是吧?什么时候茶农都坐得起小汽车了?连采茶这种体力活、传统观念中的苦活脏活累活,都能用小汽车代步了么?

那是自然。

原因嘛,后文会讲。且容村姑陈先卖个关子。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2》

今天山上多出来的这些车,都停在上山的那条主干道上。

茶园崎岖,车进不去。只能步行。

而部分茶园离主干道,还有很远的距离要走。

当采茶的茶农在离主干道距离近的地方采茶时,我们上山途中,便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戴着帽子,帽子上垂下来挡风布,密密地围住了脖颈。又防晒,又防蚊虫。

弯着腰,低着头,两指翻飞,忙个不停,如同在绿树间表演灵动的手指舞。

年老一些的农妇,由于身高比较矮,采茶还不怎么需要弯腰。或者,腰弯得不必那么深。

而年轻一些的采茶女,由于人种的进化,一代高过一代,身高自然要比母辈要高一些。

那么她们采茶时,腰就要弯得深一些。时间长了,自然腰会痛。

于是就在她们的脚边,看到了一张张的凳子。

有竹的,有塑料的,各种高度和造型都有。为的是采茶站累了时,可以坐下来继续采。

而当采茶的茶农进入深一些的山地里面的茶园采茶,那就见不到人了。

只能看到路边停着的车。

根据车的多少,断定这里面深一些的茶园,有多大,进去了多少人。

风吹过竹林的时候,树梢摇曳,鸟声悠长。

唯有这些静静伫立的电动车,在告诉着人们,现在是春茶季,茶农们,在忙活着。

尽情地辛苦着这个春季。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3》

去年的春茶季,村姑陈发现,采茶工几乎都是老伊姆。

而今年的春茶季,年轻的女性,多了三分之一。

还有年轻的男性,占十分之一。

这个情况,真的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上山去问S师嫂,她笑着给我们解惑:今年疫情,大家都出不去,只能呆在家里采茶。天气好的时候,全家人都上山去采茶,人多了,开车当然更方便,可以带吃的,带工具。

难怪。

世事真是难料。

譬如今年的疫情,原本以为天朝这下要惨遭滑铁卢了。没想到我们的疫情控制住了之后,全世界开始大面积爆发疫情,反而是天朝最有经验,成为了全世界的“救世主”。

譬如那个老索,叱咤股市一辈子,呼风唤雨,以为毕生都不会碰到股市熔断。结果在90岁高龄,不但遇上了美股熔断,还在一个星期之内遇到了好几次。眼看着自己财富缩水。果真,未盖棺,不能定论。

譬如春茶季之前,有人揣测因为疫情的缘故,外省人不能来福鼎务工,会形成民工荒,届时将会请不到人采茶。然而,疫情之后才发现,大多数本地人不能出去务工,反而成为了现成的、便利的采茶人员。

所以,没有到水落石出,我们永远不知道剧情会在哪里,出现神反转。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4》

由于天气极好,不冷不热,太阳又不晒,S师嫂在院子里晒茶青。

前天采的银针。

她一边进进出出,一边跟我聊天。

我跟她说,上山的路上看到好多年轻的采茶女。看样子都是小媳妇辈的。

她神秘地说,现在采茶赚钱啊,年轻人好多都来采茶了。

“啊,采茶赚钱吗?16号那天我在前面山头跟一个阿姨聊天,她还在说,一天只能采两斤,钱赚得太少呢。”村姑陈一头雾水。

她大笑,那是前几天的事了。前几天茶量少,采不多,当然赚不多。这两天量虽然也不多,但已经起来了。

原来,19号开始,温度略有升高。加上17号下了雨,天气晴朗之后,茶树芽头发育速度快多了。这两天来,茶园里可采的芽头,愈发多了。

再加上银针的价格比牡丹和寿眉都高,所以,采银针的人,肯定就多起来了。

“那这样一天能赚多少钱呢?”我漫不经心地问。

S师嫂神秘地说,一家人一天可以赚几千块。

哇,怎么会这么多?

她说,银针茶青贵,茶园多的、人手多的、手脚麻利的人户,一天能采二三十斤茶青,几千块很轻松赚回来啊。

数学不好的村姑陈,默默地掏出手机,用计算器算了一下。

如果一天4千块,那采银针的这半个月,就能赚6万块。

当然,后期采牡丹和寿眉,价格就没这么高了,但牡丹和寿眉产量大,压秤,只要肯努力不怕吃苦,一样可以赚到丰厚的报酬。

难怪还在茶园见到了小朋友,一脸小花猫的样子,跟着妈妈和奶奶在采茶。

敢情是全家出动采茶,孩子没人看管,于是一起带来了。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5》

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看到很多车,停在山上的主干道上。

因为疫情的缘故,出不去的人都上山采茶了。

人多了当然是开车方便,能带凳子、带吃食、带孩子.....运茶青也更加方便。

而采茶利润比较高,两三年下来,买一辆国产的家用车,还是很轻松可以负担的。

这样一来,大家因为采茶赚了钱,改善了生活,第二年就会更加用心更加努力地采茶。

一年复一年,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产量越来越大,福鼎白茶,自然会被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熟悉,市场占有率高了,未来,自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就像 S师傅的厂房,从前,是普通的厂房。而现在,是全村最靓的仔。

他不喜欢买房,他就喜欢住山上,把所有的盈余,用于厂房扩大,设备添加,技术提高,创造产能。

当然,还有拜师学艺。

一天一万块的老技师,别人不舍得请,他照样开车亲自请来厂里做指导。

他平时就吃个白米饭配炒花菜,朴素得不得了。

压根儿看不出来愿意在学习上花费这么多钱。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6》

下山的时候,停下来,远远地瞭望山下的市镇。

这个当年还叫秦屿,现在已经改名太姥山的镇子。

感觉和四年前第一次站在半山腰看它时,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多了。车多了,房子也多了、楼也高了。

繁华了许多。

当年刚来时,街上还没有几家饭店。而现在,小吃店遍布整条街。面馆煎包店米粉店肉片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物产丰富得不似一个小小的镇子。

突然觉得很骄傲。

虽然千百年后,历史不会记录村姑陈这样的小人物。但此时,小人物为这个镇子的变化,在骄傲着。

如果不是要开车,真该浮一大白!

白茶,赋予了太姥山经济的增长。白茶,也改善了本地人的生活。

太姥山人的财富,一多半来自于白茶。

他们感激白茶,他们认真在做白茶。白茶的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太姥山人的血脉里。

四年前,还有人不喝白茶。四年后的今天,没有一个人,提起白茶来不聊上三天三夜的。

任是再不了解白茶的异乡人,也会被这热情打动,坐下来喝一杯,买上一些回去尝鲜、馈赠亲友。

基于这些,相信太姥山和白茶的缘分,会更长久地延续下去。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2020春茶笔记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农一天能赚多少钱?

《7》

庆幸天气极好,可以远眺。

能看到这座靠海的镇子,连海的那一片海滩。

这片海滩,和八尺门以及点头的那一片海相连。

当年,梅相靖梅老师的爷爷——梅筱溪先生制作的白毫银针,就是从这片海域出发,经福州马尾港,运到东南亚销售的。

那是福鼎人走向世界的起点。

今天,这片海,依然承载了福鼎白茶人的梦想。

扬帆起航,直挂云帆济沧海。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