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那人"說的是誰?

辛棄疾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文武全才,文能提筆作文章,武能提劍戰沙場。辛棄疾1140年生於金國,後來抗金歸宋,一生以功業自許,但是一生卻又遭遇頗多挫折,頗多坎坷,辛棄疾不僅是曾征戰沙場的將領,而且還是南宋著名的詞人,被後世譽為"詞中之龍",與當時的女詞人李清照被大家成為"濟南二安"(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號是易安居士),和蘇軾被稱之為"蘇辛"。一生創作頗豐,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簡單聊聊辛棄疾眾多詞中比較著名的一首,這首詞就是《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這首詞上闋寫的是元夕節日的盛況:花燈耀眼、樂聲盈耳,下闋著意刻畫燈火零落處主人公的孤高形象。這首詞從元宵節熱鬧的場面開始入手寫起,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人物形象,同時詞人將自己政治仕途的失意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高尚品格寄託於詞中。全詞采用對比手法,含蓄婉轉,構思精妙,語言精緻。

《青玉案·元夕》: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詞中的這句其實在小編還不曾學習過這首詞的時候就早已經熟記於心了,這是一句名句,相信很多人即使是沒有學習過這首詞也一定記得該名句。但是大家知道這句詞中的"那人"指的是誰嗎?

很多人都將這首詞中的"那人"理解成了立於燈火零落處、不施金翠脂粉的女子,認為這裡面的"那人"必定是一位絕色紅粉佳人,甚至於有人將這首詞理解成是一首抒發愛情的詞,將"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做是描寫愛情的名句,其實對於這句話,大家可能理解有所偏差。

《青玉案·元夕》:

想要正確理解這首詞,首先得了解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當時的辛棄疾到南方去的目的是為了打回北方去,但是事與願違,岳飛被害,南宋朝廷也完全放棄了反攻,辛棄疾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青玉案·元夕》這首詞。

在如此繁華熱鬧的元夕,辛棄疾卻一個人孤獨的站在燈火闌珊處,為大家、為國家的命運而擔憂著,慨嘆著,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那人說的不是別人就是詞人自己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這首詞實際上不是一首愛情詞,但是大家即使是理解成抒發愛情的又何妨呢,畢竟辛棄疾的愛情也是同樣的令人覺得蕩氣迴腸。

辛棄疾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一生,是一個偉人,值得我們敬仰,而影視劇中也有一部專門講述辛棄疾故事的電影,大家可以找來看看。

《青玉案·元夕》:

關於辛棄疾大家還有什麼要說的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