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看似利潤高,但是不賺錢,是什麼原因?

新大風歌


其實農產品整體利潤並沒有看似高,有可能一些高、新、特產品會顯得利潤高,比如小罐茶、五常大米之類,實際利潤率咱也不知道。面上來說,農產品利潤率相對其他行業應該是居於中下游水平,所以大家感覺都是不賺錢,只是農業作為第一產業,行業規模大,老百姓剛需,政府也比較重視,所以比較收到關注。農業不賺錢我感覺有幾個原因:

一是初級農產品大眾化趨勢明顯,陷入價格戰泥潭。簡單說,你買米、買面、買菜估計沒啥忠誠度吧。

二是不講究品牌,總體溢價能力弱。農業品牌每個幾百萬估計也有幾十萬,你記住幾個?有品牌的許多也未必注重品牌營銷、推廣,有跟沒有一樣。

三是靠天收,怕疫病始終是過不去的坎。你看看非洲豬瘟,看看又是旱又是澇的,幾年忙活,一朝死翹翹。還有生鮮蔬菜的損耗真的是太大了。。。。

四是從企業來說渠道、研發、宣發等投入來說,市場的平均水平要遠遠高於一般農業企業的可承受水平,所以賺個毛線錢。

五是能賺到還不錯利潤的企業,市場規模小。講真,做大了也就不賺錢了。

農業不賺錢一個重要原因是分散生產、分散經營,小農戶、大市場,這個問題一直沒得到根本性解決,所以總是出現菜多傷農、菜賤傷農這樣的事情。從面上應該持續推動規模化經營,推動規模企業發展,垂直行業聯盟、協會等發展,個人感覺現在漫天的直播帶貨方式,小而特的東西還是不錯的,但是不宜從面上過渡宣傳,會沖淡真正的農業市場的需求發現,對整個行業鏈條發展來說有可能存在阻礙。

以上想到哪裡說到那裡,比較亂,供參考。


摸頭仔


農業生產我感覺就沒有看似利潤高這個事,如果真的說看似利潤高,那是因為你看到了假新聞。

幾千年的歷史了,搞農業的一直都是非常辛苦而且也是層次不高的人。賺的錢當然也是不多的。有些人認為看似農業利潤高,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會看著好像確實高。

第一點就是我們看到的“利潤”並非真正的農戶利潤。最大的一點就是很多人看到的是地頭價與零食價之間的差距,這裡面的差價確實是挺大的,就拿最近幾年特別火的一個砂糖橘來說,砂糖橘在產地幾毛錢一斤甚至還沒有人收,但是到了外地零食的時候就需要4-5元一斤。看著有4塊多一斤的利潤,但是這幾塊錢是被好幾層人給瓜分了:去地頭拉貨的大采購商,然後他們分給二級批發商,最後才到零食店或者水果推,這幾塊錢就是被這幾個人給分了。所以,你所看到了地頭價幾毛錢,零售價幾塊錢,這中間確實是有著不小的利潤,但是這利潤並不是種植戶賺了,而是做生產的老闆們。搞農業種植的賺的就是那幾毛錢,裡面還要包括成本,也許這幾毛錢還是虧本賣的的。

第二點就是種養殖病害死亡。另外一個就是搞養殖的,利潤大嗎?比如說養牛,一年一頭牛養好了能夠賺3000-4000來塊錢,而牛則主要就是吃草,看似成本不高,如果一年養幾十頭牛一年不就可以輕鬆的賺二十來萬?很多朋友也是這麼想的。可是一旦出現死亡,這就賺的錢不多了,甚至還會有虧本的可能,要知道一頭小牛就要一萬多呢。

還有比如養小龍蝦,小龍蝦最近幾年也是特別 火,大家看中的一個是消費量大,二是利潤不錯。前段時間還看到有網友說自己父親一門心思想著今年養小龍蝦,他是這樣打算:一畝地放苗120斤,苗價15元一斤,畝產800斤,怎麼算也要有4000-5000塊錢一畝的利潤。可是他根本就不知道這一畝放不了那麼多苗,也沒有那麼高的產量。養得好行情可以確實一畝2000多塊錢,但是這小龍蝦也是很容易死亡的,這是很多新手無法控制住的。

第三就是生產成本很多人考慮較少。農藥化肥也都是在不斷的上升的,特別是人工成本上漲得更為厲害。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有一個很大的開支,除去成本後所剩的利潤並不多。

農業生產,一個與天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人們也經常說要風調雨順,另一個也與自己的技術有關,控制住病害很關鍵。然後儘量的控制成本,這樣才有利潤可圖。並不是大家看到的或者是想當然的那個有幾塊錢一斤的利潤,其實沒有那麼完美的事。


洞庭清水塘


我要回答的是,首先就沒有看似利潤高一說,就拿幾樣主產來說,棉花兩三塊錢一斤,每畝產量四百多斤,種,收週期長,(農藥,化肥,水費,油費,運輸費,人工)一畝地下來要一千多。像水稻,大豆也都一樣,其實就沒有什麼利潤。平原地區來講,大多數都是機器操作,可節約點人工,人均種植面積大一些,收入會多一點。但中國農業地形丘陵和半丘陵地帶佔比也不小,像這樣的地區農業種植人工陳本太大,好多地方真可以說是要靠天吃飯。再說農民的農產品由於文化水平的原因,也得不到好的推廣,不會包裝。所以說不賺錢。作為土生土長在農村的我是最深有體會。


寧氏壞大叔


農業看似利潤高,但不賺錢,是什麼原因?

這個問題涉及商業層面,我倒有一點淺見。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小農經濟,做的都是小規模農業,比如種個三五畝地,比如養幾百只雞,那種規模化的養殖,都需要大投入,現代化管理,做得起的人鳳毛麟角。

所以,我們來談談,為啥會賺不到錢?

量和價是本質原因。

小農經濟,能產多少量,我以紅薯為例子,我去年種了2畝紅薯(土地是朋友的,不花錢)收9000斤,直接批發了出去,大概是賣了7000快,生產成本(苗,水,肥等)一畝大概800塊,人工成本請了一個大爺花了1200塊,總計是2800,利潤是4200塊,一畝平均利潤,2100塊,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種植週期,是4個月

意思就是4個月,總共賺了4200,大家記住,我這還是因為土地不要租金。

所以,大家很明顯可以看到,其實2畝地已經不少了,搞得焦頭爛額,累成狗,產量9000斤,聽著挺嚇人,結果賣出去,不到8毛錢,

典型的價格問題,單價都不到一塊錢,你10萬斤,都不到10萬塊。

現在,我們再來看他們說的利潤,如果按現有的這個數值算,因為成本是2800塊(忽略土地租金是0的情況),利潤是4200塊,利潤比例確實很高,

但數值呢?4200塊,我說實話,我自己做著食品業務,一個月收入大概1萬3,4200塊,就是幹十天的事。

而這邊整整是4個月,才4200塊,想想都醉了,我也就是喜歡喜歡農活,喜歡鄉村生活,喜歡田園,然後,種了紅薯自娛自樂。

剛才說的是種植到批發,

其實還有一個層面,你種植了,自己直接零售,這是自產自銷

那麼我們來看,這個情況利潤是多少,正常零售價(按去年說,零售價1.5~3塊不等,我們取中間值2塊錢)

假設銷售非常理想,9000斤全部賣光,都是2元的價格成交,那麼收益總共是18000,刨去成本的2800塊。還結餘15200塊,

哇,2800的成本,賺了15200塊,利潤太高了。

然後我們假設你用一個月時間把它賣光,那麼總共生產到銷售完全週期5個月,5個月只賺了15200塊,一個月3000塊錢。

你如今知道了吧,時間也是成本,按農業來說,叫週期,週期決定你這個利潤分攤到天是多少,如果兩個月賺一萬五自然可以,五個月嘛,就只能呵呵了。

還有,這只是說的理想狀態,你零售是什麼渠道,是網上賣發快遞嘛?

是去市場搞個攤位零售嘛?

網上賣退貨有成本吧,市場攤位要租金吧,而且賣的過程中有損耗吧,

所以,實際能落你手裡的,一萬塊,已經是燒高香了。

通常對於農產品,我們說的利潤高,只是利潤率高,光說利潤,一斤就幾毛錢,高什麼高呢?

所以,量是個大問題,除非你大手筆,幾百畝地一起種,那樣管理壓力,銷售壓力,人工成本,也是成正比上升的,種成了,賣出去了,才算成功了。

其它的,比如玉米,小麥,稻穀,是同樣一個道理,其實,這些,還不如紅薯。

那麼,除了種植,養殖怎麼樣?

我兄弟,養了一萬隻鵝,賠得想哭,投入並不大,10幾萬,鵝苗是7.5進的,養死了一大批,賣不出去一大批,關鍵飼料錢還挺貴。

當初想的是,7.5進的,養成了,能賣60多塊,有7-8倍的利潤。

高利潤背後就是高風險。

所以,除了本質原因,量和價,其實,不可控因素也是

這個不可控因素,就是土地成本,人工成本,飼料成本,銷售成本,養殖成活率管理,還有更重要的是當年的行情價格(也就是賣價,賣價甚至能直接決定賺錢還是賠錢)

那麼有沒有農業可能賺錢呢?

渠道打通,然後規模化。

當年的硬通貨除外,那種畢竟是特例,比如去年的非洲豬瘟,死那麼多豬,養豬的都賺錢

但其實真正賺錢的,也是哪些手裡握著大渠道的,然後有批量成交,能快速出貨的大客戶賺錢了,小商販,也就落了點辛苦錢。

規模化,精細化,把品種質量做硬,就可以提高客單價,然後,才有賺錢的可能。歸根到底,說的,依然是價格和量的問題。





楊大師0108


農業你用什麼眼光看出來利潤高了,你說的應該是毛利潤,就像今年一畝玉米收成1500斤,確實喜人,但是你仔細核算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利潤,如果自己親力親為還行,如果僱人,最後基本沒有利潤,看著碩大的糧倉確實驚喜,但是一般到最後就會瞪眼,清算完基本所剩無幾。

種地利潤很小,賺的就是辛苦錢,只有自己兢兢業業,不辭勞苦,才能有利潤,你動不動就僱人,打藥、澆水、施肥、播種都僱人最後你看看有多少利潤,不賠錢就已經很好了,很多大基地都賠在了僱人上,天天地裡幾十個人忙活,這都是利潤。

如果兩口子種百兒八十畝肯定有利潤,承包費一畝地不能超過500元,100畝地一年也有十萬八萬的利潤,關鍵問題是自己必須親力親為,只有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很多承包大戶都賠在了僱人上。

聊城東阿牛角店,三個年輕人承包了2340畝,我說你們都不會種地,怎麼能賺錢呢?他們說哥呢不懂,現在誰抓住土地,誰就是抓住了財富,我是什麼意思,手裡有地就能賺錢嗎?我說你們乾乾就明白了,幾個人開始操作,澆水僱了30多個人,一天就是2400元,連續澆水5天,12000沒有了。

反正是天天僱人,地裡基本沒有斷過20人左右,一年後我們開始聊天,怎麼樣弟弟,什麼也別說了哥,地已經退給老百姓了,我說這不是給老百姓送錢嗎?財富不要了,一年賠了30多萬,很多人說辛虧退的早,在幹一年叫他們哭都沒有地方。

農業不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人力投資太大,動不動僱人,特別是合夥的賠的更多,你不幹,我也不幹,大家根本就不會齊心協力,相互推諉扯皮,你賠的起,我也賠的起,其實都是窮鬼,如果自己親力親為根本就不會賠錢,賠錢的根本因素是人力,這是發展農業的枷鎖。


大海傳媒


首先糾正題主你的問題,如果利潤好的話我想就不會不賺錢,只是賺的多少問題!而你想問的或許應該這樣說:農民看似收入高,為什麼賺不到錢呢!


其實但凡生活在農村的人們都能感受到,每一家賣出去的糧食等農作物收入的話也有幾萬,如果是糧食大戶可能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乍一聽不錯嘛,可是隻有當你真的瞭解數字背後的實際意義你會知道原來看似收入很高其實真正賺到的錢只是很少一部分!

成本較大

以東北黑土地種植玉米為例成本包括:玉米籽、化肥、農藥、耕地、收地等。如果說按一晌地來說玉米籽錢700,化肥1500,農藥200,耕地500,收地1200,(這是吉林長春下面農村實際大概的成本)這裡面所有人工成本不計在內共計4100元!一晌地收成大概是20000斤左右,玉米去年的均價0.71-0.91左右,按均價0.8元2萬斤是16000元,扣除成本4100,餘下11900,也就是說如果風調雨順沒有任何自然災害條件下,還要在扣除所有的人工成本一晌地的利潤是1.2萬左右!但如果地不是你的而是租地那麼每年每晌地租金8000-9000左右,租地你的利潤是3000元左右每晌!



看著收入還不錯,投入4100元就有11900元的利潤,前提別忘了不但是風調雨順無自然災害,而且還要不算一家人的人力成本,因為是一年一次性種植,一年只收入一次,不像上班月月是有收入的。所以也就是說這11900元的利潤要支撐一個四口之家的12個月的花銷,平均但每個月也就是1000元!!!

有人說租地吧,租地不是一晌地還有三千利潤呢,我要是租100晌地那我不就是有利潤30萬科嗎!一年賺30萬這個在農村是可以吧!別忘了如果你種植30晌地,你除了租金之外還需要外在的人力成本和風險成本,如果一旦收成不好你是有一定虧損的風險的!所以近年來過來對於三農格外重視,提倡集體土地流轉,實行機械化、規模化、科學化種植和養殖!同時村集體生產組織相配合,提倡休閒農業、返鄉入鄉創業等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豐富農民的收入,提高其生活的幸福指數!



我是小亮,歡迎大家多交流!!!


三農曉亮


話要少說,但是要到位

不賺錢的幾大原因

  1. 地租太高,我們這裡每畝地500元承包費
  2. 種子、化肥、農藥、不降價反而年年漲價 所結的果實,卻不見漲價
  3. 農機具淘汰更新快,雖說國家補貼力度大,但是沒等你賺回成本就被淘汰更新了,結果你被當廢鐵處理了。
  4. 人工特別貴,現在請一個工人,一天最少150元
  5. 中間商太多,種植的沒有 銷售的賺的多。

以上就是以我個人眼光所看到的問題。


農機手石小萌


農業雖然利潤高,但是賺錢的確實沒幾個,大不部分是靠補貼、優惠政策在維持著日常運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總結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毛利潤的計算,很多數據都是假的,不切實際的計算,毛利潤對於工業,服務業的計算準確值較高,但對於農業就不一樣了,農業的市場波動大,而且不好預測,以養豬為例,行業內基本都知道“一年掙、一年平、一年虧”個三年一輪的豬週期,而且第一年必須把後兩年的錢掙回來,但生豬掙100元測算的,在實踐中哪有吻合的時候,比如說非洲瘟疫,誰也無法料想,年初算好了穩贏,年未哭暈到廁所。

第二,就是農產品不是完全市場定價,受到國家的調控,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因為牽涉到民以食為天這個裡政根本穩定問題,所以每個國家都不會完全市場化,而是強力進行宏觀調控,確保供給的數量有保障,而且價格比較平穩。

第三,能掙得起,賠不起 農業掙錢不容易,但賠起來卻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潤根本經不起風險的衝擊,農業的風險真的不好控,主要包括旱災、洪澇、冰雹、病蟲害等,防不勝防,算好的利潤,遇上自然災害就沒有了。


農村裡生活趣事


不賺錢的原因是心理作用,心裡總想用一畝地賺多多的錢。

拿北方來說,年種一季小麥,一季玉米,年景好小麥畝產量1000斤,玉米1300,價格均按1塊錢一斤算,一畝地收入是2300。說農業賺錢不賺錢,那就和工業比較:我現在的公司生產的是橋樑纜索專用的護套管,在精簡人員、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原料等的基礎上,淨利潤有8%,但是仍然面對客戶降價3%-5%的風險。就是說實際到手的淨利潤也就是5%,說賺錢不賺錢,肯定還賺錢啊!最關鍵是產值大,即使一年2000萬的產值,5%也要賺100萬。回頭再說種糧食的利潤吧:種糧按20%的利潤,一畝地年產值2300塊,淨利潤460塊。460塊真不高,當然不會覺得賺錢了。但是如果農業1個人種地350畝,年產值和工業1個生產工人1年的年產值80萬一樣多來說,那種糧1個人一年就可以有16萬的淨利潤了。一家子一年萬把塊的糧食能掙多少錢啊!所以說這個就是心裡作用了,最關鍵是量的問題。如果1個人1年種1畝地,當然覺得不賺錢了,但是如果1個人1年種350畝地,還會覺得不賺錢嗎?

有人說是糧食價格低導致不賺錢,我也是農民,家裡也種糧,也在想為什麼歐美國家的糧食價格是我國的一半甚至更低還能賺錢?最主要是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落後,農戶分散種植,導致人工成本高,農資市場混亂,化肥農藥等價格虛高,經銷商隨意定價,假冒偽劣的化肥農藥層出不斷,畝產量低,分散種植導致人工成本也大為增加,雖說國家對糧食有收購的保護價,還有種糧補貼,和美英等發達國家比較起來,我國的糧食價格確實不能算低,但是還不掙錢,為什麼?歸根結底就是我國糧食的產量低,生產成本高。如果我國的生產成本能降低到歐美國家的標準,這樣的糧價就比歐美國家種糧的利潤高了多少了。

昨天剛看個新聞說目前我國的生豬價格一斤降價到了16-17塊左右,但是英國目前的生豬價格是7塊左右一斤,為什麼?我國的成本高。

所以說農業的利潤不是看似利潤高,而是確實利潤高,覺得不賺錢的原因是人均產量低導致的心理作用。

國家現在的土地流轉政策,提倡規模化種植,相信不久以後就不會再有人說農業不賺錢了。









佛洲


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農業看似利潤很高,但實際並不掙錢,我覺得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農業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比較大。一場大雪,一場風暴,就可能使能掙到的錢化為泡影。

二、是農業市場價格波動大。很多時候豐產卻不豐收。你有的賣不出去賣不上錢,你沒有的卻價格很高。

三、農業生產週期相對工業要長。也就導致資金週轉率相對較低。資金的回報率也相應會小一些。

四、農業,特別是高端農業,具有相當高的技術門檻。普通農民或者農業的新從業者對這一點的認識並不充分。往往是項目上馬了,但是技術卻跟不上。損失就非常大。

五、農業特別是在中國,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在中國,現在勞動力成本上升非常快,加上青壯勞動力很少從事這個行業,所以導致勞動力僱傭成本增加很多。也增加了農業的生產成本。

六、農產品的物流、保鮮、倉儲體系有很多不足,導致中國農產品從採收到餐桌,損壞率相當大。這也降低了農產品的收入。

七、中國農業現階段還主要是以個體和一些小型農場為主的經營模式。存在著較大的市場盲目性。經營者會因為價格的變動而瘋狂的擴種某一品類,使得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嚴重(跟風特別嚴重)。這導致常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

以上幾點我覺得就是農業為什麼看起來利潤很高,卻掙不到錢的一些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