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搞懂音程關係

按照和聲音程在聽覺所產生的印象,音程可分為協和音程

的及不協和音程的兩大類。

音程的協和與不協和即音程的協和性,是反映音程基本性質的特性。音程的協和性是由構成音程的兩個音的振動頻率所形成的相互關係來決定的:兩個音振動比例簡單就協和,比例複雜就不協和。

協和音程

聽起來悅耳、融合的音程,叫協和音程。協和音程可分為三種:

1. 極完全協和音程

即聲音完全合一的純一度和幾乎完全合一的純八度。

2. 完全協和音程

即聲音相當融合的純五度和純四度。

3. 不完全協和音程

即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

不協和音程

聽起來比較刺耳,彼此不很融合的音程叫做不協和音程。

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減音程(包括增四、減五度音程)倍增、倍減音程都屬於不協和音程。但仔細分辨它們在不協和的程度上以及不協和的音響效果方面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音程具體的協和程度見下表:

一次性搞懂音程關係


極完全協和音程和完全協和音程由於過分協和,聽起來空、單薄、和聲效果差,在多聲部音樂中只能適當應用,而不完全協和音程的聲音則較為豐滿、和諧,在多聲部音樂中常用。

單音程和複音程

單音程比較簡單些,它是指在一個八度之內的音程,叫做單音程。超過一個八度之外的音程叫複音程。

單音程的稱呼比較容易一些,是幾度就可以直接稱呼。比如大三度、純八度、增二度、小七度等等。

複音程相對來講就比較複雜一些。簡單的辦法可以用“加七”:把現有的度數加上七度,然後一共是幾度就直接稱呼它的度數。

譜例:

一次性搞懂音程關係


音程的轉位

音程的轉位:就是把音程上下兩個音的位置顛倒過來(根音和冠音互相倒置)上方音成為下方音,下方音成為上方音。這就是音程的換位。

音程轉位可以在一個八度之內,也可以超過一個八度。

音程的轉位可以單獨移動根音和冠音,也可以將根音和冠音同時移位。

譜例:

一次性搞懂音程關係


音程轉位以後出現的現象:

(一)音程通過轉位以後,除了改變它們之間的度數以外,還改變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和種類。

1. 首先是大音程經過轉位以後,都變成了小音程,而小音程卻成為了大音程。

2. 增音程和倍增音程經過轉位都變成了減音程和倍減音程。

下面我們看一個圖表:

一次性搞懂音程關係


(二)音程轉位以後改變了度數,計算的方法如下:

原位音程的度數和轉位音程的度數的總和相加起來是九度。要計算轉位音程的度數只要在九度裡將原位音程的度數減掉,就是轉位音程的度數。

一次性搞懂音程關係


還有一個辦法是反過來。將原位的度數與轉位的度數相加等於九,也是可以的。

依此類推

(三) 音程轉位以後不改變它們的性質,也就是說:協和音程經過轉位仍然是協和音程,不協和音程還是不協和音程,不完全協和音程同樣也是依舊。

(四)音程經過轉位以後,單音程變成了複音程,而複音程則變成了單音程。

PS:最後來一張音程關係圖

一次性搞懂音程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