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的無座車票

這兩天,鍾南山的無座車票登上了微博熱搜,火遍了全網。

鍾南山的無座車票


這是一張動車票,出發時間為1月18日,起點廣州南站,終點武漢站。二等座,票價465.5元。

此外,它還傳遞著兩個更重要的信息:無座、補票;身份證號顯示出生年份1936年,乘車人已經84歲高齡。
想必你已經猜到了,這就是1月18日傍晚,鍾南山院士緊急北上,奔赴武漢的車票。

你肯定想到了另一張圖——鍾南山院士在高鐵餐車上滿面倦容地休息。

鍾南山的無座車票


那天是星期六,他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當天下午開會時接到通知趕去武漢——此時已無機票,高鐵票也非常緊張,臨時上車的他被安頓在了餐車的一角。兩天之後,“肯定存在人傳人”“14名醫務人員感染”“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時的回答,真正拉響了警報,改變了局面。
如今,一晃兩個月過去了。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國內新增確診病例已經很少。再回過頭來看這張小小的車票,讓人備受感動。
透過這張車票,我們看到了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臨危受命,不顧個人安危,奔赴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可他卻告誡其他人,不要去武漢。我看到了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一顆醫者的仁愛之心。我們彷彿能感受到當時的時間緊迫,彷彿能想象出一個80多歲老人匆匆趕車的身影。這張票,很普通,但又不普通。
透過這張車票,我們看到了一名黨員應有的擔當。作為一名黨員,就得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這次疫情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優秀共產黨員,他們義無反顧,為民請命,舍小家為大家,發揮了先鋒模範和戰鬥堡壘的作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透過這張車票,我們看到了一名黨員應有的擔當。作為一名黨員,就得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這次疫情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優秀共產黨員,他們義無反顧,為民請命,舍小家為大家,發揮了先鋒模範和戰鬥堡壘的作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除了這張車票,還有很多溫暖,很多感動。請戰書上密密麻麻的紅手印,醫護人員臉上深深的勒痕,“逆行”戰士寫給家人的信……它們和這張車票一樣,講述著英雄的故事,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吹哨人“張繼先”、張文宏主任,還有許許多多無名英雄,這些人都是民族的脊樑,我們民族就是有了無數個這樣的人,才能歷經磨難而屹立不倒。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向英雄們致敬!歷史不會忘記你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們,這場災難給我們帶來了巨大損失和痛苦,也讓我們更強大,更團結。天佑華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