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孙刘联手对抗的人,难道曹操就没有想办法破坏“孙刘联盟”吗?

大马哈鱼12


曹操最有名也是最成功破坏孙刘联盟的事就是游说东吴,背后袭击关羽,最终导致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诸葛亮“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的计划直接落空,间接上来说,这是司马懿第一次算计诸葛亮一回。

游说东吴的使臣正是魏国的满宠,关羽围樊城,时大水至,满宠劝曹仁固守,以待援军,不可弃城。而后,经司马懿举荐,曹操令满宠为使节去游说东吴袭取关羽后方。关羽傲慢自大,单刀赴会轻视鲁肃、吕蒙等东吴将领,诸葛瑾讨还荆州大失所望,东吴君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誓要夺回荆州,关羽意气用事,看似胆识过人,魄力非凡,实际上能伸而不能屈,实在不是大丈夫所为,种种失当行为为其失败埋下了祸根,这是孙刘联盟破裂的根本原因。

在满宠的一番游说之下,孙刘联盟顷刻间土崩瓦解。关羽前线英勇作战,围樊城、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后面正在攻打合肥的孙权转手派吕蒙偷袭荆州,傅士仁、糜芳投降,关羽进退失据,最终败亡。

所以说这是曹操最成功的一次策反孙权,也是给了刘备集团致命一击,相当于削去了刘备的右手。这么说,为了保住江东基业,孙权选择孙刘联盟,后来为了取得荆州,孙权选择和曹操联盟,狠狠地摆了刘备一道。





维摩诘de花雨满天


孙刘联盟,一直是曹操的“眼中钉”。面对这一联盟,曹操也曾有过针对性的破坏。但是,三分天下的局限性,注定了一方势大,必定会引起另外两方的抱团取暖。再者,孙刘联盟,也是因为利益的关系才能联合。所谓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孙刘联盟有着利益纠纷时,就算没有曹操的插手,双方也会展开攻伐。

原因如下。

三分天下的局限性,造就另外两方抱团取暖

所谓唇亡齿寒,孙刘联盟的首次联合,就是在曹操南下荆州之时。当时刘备整体实力最末,又处在荆州的新野一带,若曹操率军南下,刘备势力必定是首当其冲。因此,为了保留实力,避免和曹操碰撞,但又不想被吞并。这个时候,只能拉江东的孙权入局。

所以,刘备势力在战略性撤退后,便派遣诸葛亮去江东联合。而在诸葛亮一番利害之说下,孙权答应联盟。于赤壁之战后,曹军打败,而刘备势力开始抢占荆南四郡。也因为这,孙刘联盟埋下了关系破裂的恶因。

但在当时,曹操损失的多数为荆州投降过来的士卒,但其根基未有损伤。所以,孙权只能被迫的接受了刘备的举动。但是,为了恶心一下刘备势力,孙权还把江陵送给刘备,让刘备势力直面曹操,分担了江东的压力。

在整个210年——218年,孙刘联盟一直在互相配合着牵制曹操,使得曹操势力不得不东西连线作战,苦不堪言。

因关羽的襄樊之战,逼迫魏吴开始联盟,对其进行前后夹击

孙刘联盟在刘备抢占荆南四郡时,就埋下破裂的恶因,而在关羽襄樊之战后,孙权更是有了更深的想法。

在公元219年左右,镇守荆州的关羽,在得到曹操打败孙权,迫使其投降后,认为双方的长久作战会产生疲倦,正是蜀汉“坐收渔翁之利”的时机。所以,在还未来得及向汉中的刘备申请作战,关羽就发动了襄樊之战。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攻襄樊,擒于禁,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军事举动,逼迫的曹操都开始考虑是否迁都。而孙权就更有想法了,他一直想把荆南给收回江东,且又有打压刘备势力的想法。所以,孙权便一边暗中联系曹操,一边派遣吕蒙等人去进攻荆州。

因此,孤军深入的关羽很快被魏吴联盟的前后夹击所败。关羽在求援无果之后,也不得不败走麦城,最后被孙权所杀。但是关羽这一位蜀汉重臣的死亡,也让孙权一度害怕刘备势力的拼死反击。所以,孙权又一边向蜀汉求和,一边派使者去许都联系曹操,支持曹操,且开始向曹操进贡。

孙刘联盟有着核心的利益争夺,无需曹操过多插手

刘备势力前期的主要核心发展战略,就是诸葛亮在南阳和刘备交谈时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明确指出了刘备势力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扼守荆州,稳占益州,以待天时之变。另外,诸葛亮还特意的交代了,荆州这一块地盘的重要性远远不是益州能够比得上的。

至于江东前期的主要发展战略,主要的就是鲁肃的“榻上策”。在“榻上策”中,鲁肃向孙权表示,江东目前不适宜出头,主要的就是以长江为天险的同时,不断的稳固江东的统治,以及扫平南越,收服交州,逸待天时之变。

而且,鲁肃对于荆州的看法和诸葛亮差不多,而且更进一步的想要囊括益州。

因此,刘备势力和江东势力,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都是想着稳占已有的地盘,然后不断地积攒实力,以待天时有变便展开攻伐。而最为主要的是,双方似乎都对荆州和益州有着惊人的相似想法。所以,当双方因某种利益不能够均衡时,必然会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

总而言之,孙刘联盟之所以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曹操势大,让两者不得不抱团取暖。所以,当孙刘双方要不断的积攒实力时,无论是曹操的何种举动,他们都会在合理的联盟之内对曹操进行牵制。(当然,当曹操的实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征服其中一家时,又会是另外一种情况)

但是,还有着另一种相对的可能,那就是利益的纠纷,而这利益的核心争夺点就是荆州这一块富饶的地盘。事实上,当孙刘为荆州而反目时,也不需要曹操的插手,静观其变就行。


韶华倾梦


曹操作为孙刘联盟的对手,当然想过要破坏孙刘联盟。



联合抗曹是孙刘联盟的唯一目标。孙刘联盟成立的背景就是当时形成了曹魏一家独大,孙刘两家任何一家都无法与之对抗,不得不联合起来抵抗曹操,以求的生存。当时,曹操占领荆州,刘备几乎无立足之地,同时,曹操又给孙权写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同样让孙权压力山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孙权和刘备结成了联盟,共同抗曹,而且在赤壁战中打赢了曹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荆州问题是孙刘联盟的脆弱纽带。

孙刘联盟的巩固。孙刘联盟可以说是成也荆州,败也荆州。鲁肃是东吴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和执行者,赤壁之战后,正是在他的操作下,孙权将到手的南郡以及荆州的支配权借给了刘备。看到自己势力即使吞并荆州,也无法与曹操对抗,就通过向比自己更弱小的刘备,作出大幅让步,来扶植起曹操另一个对手。无疑这对于孙权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据说曹操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写信,他惊愕得连笔都掉在地上。由此可见,孙刘联盟对曹操的威胁。


孙刘联盟的裂痕。但是,这样的认识在整个孙吴集团中,也仅鲁肃一人。很快,两家因为荆州问题就起了冲突,建安二十年(215),也就是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未果后,派吕蒙袭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感到事态严重,从成都回到公安,命令镇守江陵的关羽夺回三郡。孙权也亲自赶到鲁肃驻守的陆口,派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吴蜀大战一触即发。但由于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只好与孙权讲和,两家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所有,湘水以西的零陵、武陵、南郡归刘备所有。双方暂时以重新划分荆州暂时维持了濒临破碎的孙刘联盟。

刘备做大给了曹操打破孙刘联盟的机会

刘备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占领益州、汉中以及上庸诸郡,再加上之前的荆州一部分,势力已经超过了东吴。特别是这时,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并通过水淹七军,全歼了于禁、庞德的援军。《三国志》记载”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可以说,此时刘备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曹操商议迁都,以避关羽锋芒。这时,司马懿和蒋济劝谏曹操,刘备与孙权外亲内疏,现在关羽做大,孙权必定不高兴,把这事告之孙权。让孙权牵制关羽,减轻襄樊压力。于是,曹操派遣使者联系孙权,双方一拍即合。孙权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袭击关羽,又要求曹操替他保密。但曹操故意把孙权的信用箭射入樊城城内和关羽营中。得到消息,被关羽和洪水围困的樊城守军士气大振。关羽只得从樊城撤兵。曹仁想趁机追击抓获关羽,但谋士赵俨劝他不要追,曹操也命令放走关羽。曹操本意想让关羽和孙权互斗,自己好坐享渔翁之利。可是,曹操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没料到关羽这么快就失败被杀,孙权这么不费力就取得了荆州。



曹操正是利用了孙刘联盟外亲内疏的本质,在刘备志得意满之时,以荆州为突破口,最终破坏了孙刘联盟,从而导致孙刘联盟全面破裂,导致了之后的夷陵之战。孙刘联盟的破裂,虽然因为关羽迅速败亡,没有取得曹操预期目的,但是对他来说,与孙权讲和使他从既要对付刘备又要对付孙权的东西两线作战里解脱出来,能够腾出手来处理内政,给曹丕在第二年称帝即位创造了条件。



但是,只要曹魏一家独大的局面不改变,孙刘联盟就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在夷陵之战后,曹丕三路大军伐吴。逼迫孙权只得再派使者到白帝城与刘备商谈联盟事宜。刘备死后半年,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正式恢复了孙刘联盟,一直维持到了蜀汉灭亡。


一壶清茗品春秋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我的答案,曹操是想过并做过破坏孙刘联盟的事的。曹操挑拨孙权得荆州就是很好的例子。

首先,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简单说说,孙刘为什么联合?

众所周知,建安十三年(即20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赤壁大战。

208年,于三国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个年份。在此之前,曹操已经将袁绍遗留下的地盘,整顿消化完毕。同时征乌桓的胜利,让他解决了游牧民族的威胁。

电视剧,曹操形象

208年,刘表死了。刘表一死,荆州无人能扛起大梁,刘琮呢不战而降。最搞笑的是,刘备当时作为荆州势力的盟友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队友降了。

曹操何等人物,在他眼里,此行只要收拾完刘备、孙权,天下一统就在眼前。

这个时候的东吴呢,听说曹操要打来了,孙权问张昭,你有啥意见,张昭说投降。在当时东吴内部,投降派不少。

大敌当前,内部统一不了意见,孙权很犹豫。他总不能指望着一盘散沙,去跟曹操斗吧。

关键的时候,鲁肃来了,说了一句狠话“其他人投降了,不过换个主子。主公你投降了,人头可就没了”。

电视剧,孙权形象

在这种情况下,孙刘开始联合抗曹。因为,面对生死存亡,所以置之死地于后生的,刘备和孙权,赢了赤壁之战。

可是天底下,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很快,孙权和刘备闹的不可开交。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都听说过,“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可真实的历史,刘备只借了半个南郡。

因为孙权和刘备早前有约定,等到刘备占据了益州。你就还我地盘。

可真到了要地盘的时候,孙权狮子大开口,他要整个南郡再加荆南四郡。这等赔本的买卖谁干?一时间孙刘两家僵持着。

可很快,曹操又要打汉中了。刘备担心益州,孙权因为和刘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也害怕。就此,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不过最重要的南郡。刘备还握在手里。一时间,孙刘相安无事。

安抚好孙权的刘备,开始反击曹操了。于是乎,关羽水淹七军,围困樊城。

电视剧,关羽形象

因为英勇表现,此时的关羽当真算的上天下闻名。

眼看己方压力越来越大,曹操坐不住了。有人给他出主意,勾搭孙权,前后夹击刘备。

关羽败走麦城之前,还得提一件事,孙权曾替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

在后世的演义里,有人说,关羽目中无人,说什么:“犬子焉能配虎女”,惹的孙权大怒。其实我们应该这么想,一个在外镇守的大将,和另外一个割据势力的头头要是结了姻亲,刘备晚上还睡不睡觉了?

就这样,在关羽,在前线攻击曹军时,吕蒙趁关羽后方空虚白衣渡江,偷袭荆州。东吴政权,借此机会有了完整的长江防线。从此天下正式三分。

总结

因为魏蜀吴国力差距较大的的原因。有危机时,吴蜀怕被曹操吞并,因此结盟报团取暖。

但曹操不可能一直准备大规模行动,去时刻准备打孙权和刘备。这时候,平日里孙刘被掩盖的矛盾就会大爆发。

就整体而言,孙刘两家和平共处居多,但要说,有嫌隙,且被曹操利用的最好的,就是东吴政权奇袭得荆州了。


郭思秦


此问,我来答

曹操是有意瓦解孙刘联盟的,而且以襄阳为根据布局了多年。

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机会,因此,曹操对对孙刘联盟是恨之又恨的。说曹操不想毁掉联盟,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利益的争夺,联盟瓦解是必然的

我们都知道,曹操斩袁术、灭袁绍,统一了北方,然后率领几十万大军南下,而此时,落魄的刘备和势弱的孙权面对曹操的大军根本就是以卵击石。在这种情况下,联盟是孙刘两家唯一的出路。

赤壁之战,孙权费力不讨好,刘备捡了便宜,就实际结果而言,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就夺得了江夏郡的一部分,战后,南郡还是自己费力打下来的,更主要的是,在防线上,孙权集团几乎是凭自己一方主力独自抵抗曹氏集团,刘备呢?在孙权的庇护下倒是趁机扩大,刘备成为了赤壁之战的最大的赢家,本来战前真的相当于是丧家之犬了,没想到一年的光景,就瞬间成为可以染指天下的一方势力,你让孙权怎么想,本来荆州就应该是孙氏集团的,现在却被盟友一口气吞了大半,这谁心里能受得了,所以曹操更是鸡贼的在孙权心头点燃了一把火。

曹操是没事就去招惹孙权一下,而且都是在江淮一线,曹操没有一次是从襄阳发动进攻的,这段时间相当于是孙权自己独自抵抗曹操,刘备倒是闷声谋发展,也是趁机夺取了益州。孙权向吕蒙征询北上攻占徐州的军事计划时,吕蒙也是表示反对,的确就当是孙氏集团的实力,即便经过恶战拿下徐州,地处平原,面对曹军铁骑,孙氏集团即便投入重兵也难以守住徐州。

于是,孙刘联盟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被曹操暴露出来了,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都是希望抓住曹操暂时不会大规模南下的时机扩充自己的实力,可是江淮战区孙权一点甜头都占不到,那么就只能向刘备下手了,而刘备自然也不想将吃到嘴的肥肉吐出来,因为利益而联盟的双方,也终究因为利益而分裂。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在曹操和孙权两方的密谋下,最后身死,联盟破裂。

曹操的布局,瓦解联盟的手段——襄阳

赤壁之战后,曹氏集团丢失了到手荆州的大部分,最后只是保下了南阳郡,以及荆州重镇樊城和襄阳,后来曹操和分割了南阳郡的一部分,设置了襄阳郡,所以在10年间,荆州都是三方势力交错的情况,曹操“玩弄”孙权刘备,也是围绕着襄阳计划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襄阳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可以说曹操刘备孙权三方谁占据谁就占便宜。

《读史方舆纪要》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

曹操要让荆州这块大肥肉成为孙权刘备两虎相争的动力,而且是无法化解的,曹军一直在襄樊一线保持守势,不主动进攻,因为曹操知道,一旦自己由襄阳发动进攻,那么孙刘联盟必然又会再度紧密结合在一起,自己在襄阳施压越重,双方的结盟也就越牢固,所以曹操果断在抛出荆州这块肥肉后,在另一个方向上,制造孙权和刘备难以消除的矛盾,在江淮一线对孙权极度施压,逼迫孙权不得不扩大势力,在长江以南,刘备和孙权都在扩大自己的势力,不免两虎相争。

最后,联盟也确实破裂了,蜀汉和东吴也的确灭亡了,虽然不是曹魏,但曹操为了对抗联盟所做的一切却永远印在了历史上。


日晕三更雨


三国时期,魏国主要控制了北方九州,吴国割据扬州、交州和荆州大部,蜀汉只据有益州。魏国实力远超吴蜀两国,但是吴蜀联手则和魏国可以势均力敌。

那魏国为什么没有破坏吴蜀联盟呢?

一、\t魏国统一北方,是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就有了思维惯性,认为灭蜀灭吴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自我感觉良好之后,非要强撸赤壁,兵临城下后导致孙刘联盟。

二、\t曹操当时年进六十了,感觉自己时间耗不起了,所以想来个直接点的,结果没有想到大败而回。

三、\t孙刘联盟达成以后,渡过了很长时间的蜜月期,但是孙刘联盟都是利益关系,脆弱不堪,“夷陵之战”打得昏天黑地,蜀军全军覆没,两国元气大伤。也让双方认识到都没有能力吞灭对方,之后又是为了利益,走到了一起共同抗魏。


明月西西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关系很微妙,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他们总是从朋友转换成敌人对手,又从敌人对手转换成朋友。曹操在没有赤壁兵败之时挟天子而令诸侯,对孙权封官许愿威逼利诱,其目的就是要破坏孙刘联盟,达到消灭刘备为目的,最后吞并江东,一统天下。诸葛亮出使东吴,舍战群儒,辩倒东吴三代元老谋臣张昭,对孙权晓以厉害,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让孙权坚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取得了火烧赤壁,大破曹军的胜利,从此奠定了三家鼎立的基础。曹操兵败赤壁,兵援溃乏,不得不扯兵荆州,襄阳䓁城,于是又设计叫孙权,刘备为夺取荆州䓁城发生争斗,刘备最后不得不采取借荆州的办法缓解了紧张局势,使曹操破坏孙刘联盟削弱他们的军事力量,最后达到消灭他们二人的计谋落空。曹操,刘备,孙权三者之间,曹操力量最强大,是孙刘联盟对抗的对象,曹操也用了不少计谋破坏孙刘联盟,只是计谋没有得逞。


肖定才


其实不是不想,而是不屑于。

曹操当时什么段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里一把猛将谋士。干掉袁绍,北驱乌桓,整个长江以北都是曹操的地盘,兵马数十万。而刘备呢,还在为了找地盘到处狼狈,吴国也是刚刚立足,两国的整体实力,跟曹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曹操第一次挥师南下,就把刘备杀的四处逃窜,带着樊城百姓一路逃命。若不是张飞长坂坡一声吼,曹操弄不好把刘备赶尽杀绝。所以赤壁之战时,曹操所带兵马如果顺利过江,那吴国蜀国都玩完,最后紧急关头,诸葛亮、庞统、周瑜联合施策才把曹操打了回去,这是啥计谋水平。那时候单论硬实力,曹操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所以他不屑于去挑拨这两家。





糊涂小葫芦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孙刘联合对抗曹操,曹操起初也非常苦脑想了很多办法来对付孙刘,比较出名的有蒋干盗书,蒋干乃曹操帐下谋士,和东吴周瑜大都督乃是幼年同窗,一日毛遂自荐说是能睡服周瑜来降曹,曹操大喜故命前去,谁知周瑜早已知晓曹操计谋将计就计,使蒋干盗得假文书计谋败漏。还有曹操让蔡帽弟弟诈降欲里应外合,均被周瑜识破都将计就计。所以说曹操想了很多办法但终无法逃脱惨败的命运。





会奔跑的金丝鱼


曹操当然想破坏孙刘联盟,曹操想统一中国,他怎么会不想破坏孙刘联盟呢?所以一方面是刘备和孙权加强联系,紧紧的厄保持孙刘联盟,另一方面是曹操不断的进攻阵营联盟妄图分化瓦解。

但是刘备和孙权呢,都不是傻瓜,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不和对方联盟的话,那么就会被实力更加强大的曹操吃掉,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两家选择相互合并起来,相互联盟起来共同对抗曹操,这是毫无疑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