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美国西部加州等地悬崖发现甲骨文?

常青


美国的悬崖上有甲骨文,真的吗?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甲骨文的概念:甲骨文是中国殷商时期所特有,是祭祀用龟甲或牛骨卜筮,希望上天告诉他们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吉凶如何。一般都是用刀刻字其上,于火中燔烧,取其裂纹走向以占卜。因为字刻在龟甲或牛骨上,所以我们叫他甲骨文。

悬崖上的字,自然不是甲骨文,一般我们就叫摩崖石刻或者是崖画。

人类最初的文字,都是从象形开始,比如古埃及文字,无论是哪种文明,都是这样的临摹自然事物,大同小异。我们从来没有说古埃及人用甲骨文。


俊190277973


谁说那是甲骨文了?不能因为长得有点像,就乱认亲戚。

这应该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某美国专家说,在美国西部某印第安人曾经的地盘上,发现了石头上的“符号”,通过观察认为,也许是中国的“甲骨文”吧?这不就意味着,中国人很早就到达了美洲,甚至可以说,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

我知道这是个久经讨论的问题了,不信的人嗤之以鼻,相信的人言之凿凿。其实这种问题根本不用吵,因为毫无意义。

首先,所谓的美国专家,根本就没说这些文字是甲骨文,人家仅仅是蹭热点怀疑一下——不知道这位美国人有没有研究过甲骨文,反正没见过研究古文字的学者认同这观点。

先不说网上翻来覆去就这一张图吧,你要是仔细看看这所谓的“甲骨文”,就会发现这上面描述的更像是某种原始祭祀场景。印第安人也许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景象,用符号化的图像表达了出来,把这个硬往甲骨文上拉,不太合适。


其实,这个甲骨文的说法,是为了说明“印第安人是商人后裔”而炒火的。

不知道从何时而起,网络上流传一种说法,认为武王伐纣之后,殷商还有十多万东征的部队来不及回来,于是他们带着家眷和奴隶,共有25万人,浩浩荡荡的渡过大海,来到了美洲定居。

这些人登陆美洲之后,见面还会互相问候“殷地安”,祝福家乡殷地安康——你看,这不就能说明,印第安人,其实就是商人后代。

相信这个观点的人,多读读书吧,免得被人笑话。

“印第安人”这个称呼是哪来的?哥伦布,15世纪欧洲著名航海家。这位高人一直想着渡过大海,到达东印度群岛,然而他很幸运的到达了美洲——这是之前欧洲人根本不知道的大陆。

哥伦布就很兴奋:哎呦妈呀,费老鼻子劲了,终于到了印度。这还住着有人,那肯定就是“印度人”了!

西班牙语中,印度人就是“indian”,也就成了后来的“印第安人”。

你看,美洲原住民冤不冤?人家在这片大陆住了这么长时间,一直都自称某某部落人。这下可好,哥伦布认错了人,美洲土著人就成了“印第安人”。

所以,印第安人这个称呼,是15世纪欧洲人哥伦布的杰作,人家美洲土著人不背这个锅。


相信这套理论的人,别光顾着全世界乱认亲戚,小心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发展迅猛,留下了大量精美的文物。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大家都知道。

再看看印第安人,他们基本上没有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直到欧洲人杀到美洲的时候,他们手里还用木棒石斧做武器,牛一点的也就是用黑曜石做的刀。

要知道,美洲可是有大量的铜矿,尤其是南美洲的智利,被称为“铜矿之国”。这么丰富的金属矿藏资源,印第安人没有学会利用,这可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你想啊,如果真的是25万商朝人到达了美洲,长久定居下去,难道完全放弃了金属冶炼技术,全部放飞自我、回归自然了?如果印第安人真是商人后裔,岂不证明中国人越发展越落后?我们的祖先应该不会这么笨吧。印第安人这样的亲戚,还是不要乱认的好。

最后,印第安人的来历,以及是否有殷商部队迁往他地,都是可以研究、讨论的问题,不过不要拿一些猜测性的证据,靠联想证明自己的理论。随便发现几个石头上的符号,看着像甲骨文,就乱下结论,不合适。


七追风


在西方人到来之前,美洲最主要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因此美洲的印第安人或许是中国人的后裔。这种说法其实早已产生,那么商朝人是怎么达到美洲的呢?

这还要追溯到商朝末年,“牧野反戈”中,纣王下属在外征战的十余万精锐部队后来去向不明,而据《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一书考证,这十余万部队连同家眷以及奴隶共25万余人,经历九死一生,飘洋过海来到了美洲。

从航海技术上考证,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海龟的龟壳,另有产于马来半岛巨龟的龟壳,这说明殷商时期,中华民族的就能进行远洋航行了。“在2010年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群岛一些自认为是中国人后裔的勇士,为了证明他们是中国人的后裔,不借助于任何现代技术,就用一只独木舟,白天靠太阳晚上着星星来辨识方向,靠着风力和洋流作为动力,靠着原始的捕捞方式作为食物供给,经历4个月,飘洋五万公里,成功的于中国福建沿海海滩登陆。”

1863年,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历史档案馆里,发现了300年前记载的玛雅人自称从“海上神路”而来。在1922年,中华民国驻智利大使欧阳庚看到公使馆房后有涕竹,而涕竹是产于中国福建等地的植物。1975年从加利福利亚海底捞出一个重达152公斤的石锚,经过年代鉴定已有3000年的历史,经过地质学家的鉴定,该石锚的质地和中国台湾的灰岩一样,而在中国也曾经出土了同样造型的石锚。






布谷看世界


早就有纪录片作证了,在美国人(其实最早的英国人—一群强盗)出现在美国(印第安人的国土)的时候,印第安人是从中国一次部落冲突逃亡到美国的,所以,印第安人他们到现在有人死了还是把头朝着东方(中国)埋葬。因此,在美国出现甲骨文(中国的古老文字)也就正常的很。


杞天友


说明美国是中国的一部分。


按察司1


没见过官方报道,怕是谣言。


品墨lhl


印第安人即为:殷地 俺人


岛城王爷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家的不断发现,在美国西部地区发现了大量甲骨文或带有甲骨文的文物出现。众所周知,甲骨文是中国三代之前的通用文字,而美国仅是一个立足几百年的新兴国家,那么甲骨文又为何会出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呢?

笔者比较推崇的一种说法是,在漫长的史前时代,居住在东亚地区的黄色人种,因为物资的短缺和生活需要,不断向外迁徙、扩散,穿越过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并最终穿过当时还在冰封状态的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大陆,并不断向大陆内部迁移。经过漫长的年代,甲骨文作为一种外来文字,逐渐本土化,成为历史。

而根据对美洲土著即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研究发现,印第安人部落内流行的祭祀礼仪与中国夏商时期的祭祀礼仪极为相近。

同时,印第安人与汉人的基因排列也极为相近,从生物学上更加佐证了这一说法。





史隅观澜


记得有部电影叫《风语战士》,是二战的,里面那些土著人入伍之后,用当地语言发报,当时就觉得他们的人种像是亚洲人,而且讲的话似乎很接近我们家乡话,有点听懂,再结合数千年前,白令海峡或许可以从陆地穿越,所以,我也感觉有可能印第安人是中国的后裔,当时的“扶桑”,可能不是指日本,而是指美国。


看看你们多卑鄙


读过一篇文章,文中说“印第安人”变成汉语,就是“殷地方的人”,夏商殷时期由白令海峡路桥过去的华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