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山寨”瓜子引發的思考


因疫情只能居家生活,但最近無聊想吃個瓜子,就去小區超市買了一包,結果竟是一包“山寨”瓜子。這包“山寨”瓜子包裝與正品極為相似,如果不是口感有異我還真是沒有發現。看著這包“山寨”瓜子,又正值“3.15”消費者權益日剛過去兩天,我想對我們的“山寨”產品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包“山寨”瓜子引發的思考

庸置疑現在的我們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但同樣我們也是“世界第一山寨大國”。市面上的“山寨”產品更是數不勝數,例如:康帥傅方便麵、哈哈娃飲品、尹利牛奶、親戚多的“六個核桃”...... 這種現象在農村更為常見。“山寨”並非一個新話題,政府也出臺過很多措施加以整頓,但卻是痼疾不愈,現象引人憂思。


一包“山寨”瓜子引發的思考

有些“山寨”產品,確實違背良知,令人痛惡,他們使用劣質的原料,粗糙的工藝,賺的是黑心錢;但有些“山寨”產品卻又有自己的“苦衷”:他們出賣土地,出賣廠房,出賣勞動力,明明掌握了全套工藝流程,卻只能拿著低微的代工報酬;有的雖然具備真技術、好設備,卻不能自主研發品牌,只能仿冒名牌。為了能更快的回籠資金,得到收益,他們選擇了這種“蹭名牌”的捷徑之路。


一包“山寨”瓜子引發的思考


這種做法實在令人痛心。我相信,那些代工企業他們更能理解品牌的價值。誠然,大樹底下好乘涼,搭品牌便確實方便簡潔,但是這種做法永遠生活在他人陰影裡,永遠活不出自己,永遠沒有出路。國家經濟正在轉型,一方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展的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打假力度一年勝過一年,藉由互聯網,造假企業無處遁形。


一包“山寨”瓜子引發的思考

“山寨”產品之所有在中國能大量存在,甚至影響全球,也是有其優勢的,相較於品牌,“山寨”產品以其價格低廉,功能齊全,品質尚可,性價比高等優點。我們在看到其不合規的方面時要大力懲處,但也要提供其“改革自新”的幫助。打假是保護廣大消費者的一種好渠道,但是,除了打假,也要正視“山寨”企業面臨的各種困境。沒有正確的企業經營導向,高聳的入市門檻,稀缺的高級設計人才,高昂的初創成本,狹隘的通貨渠道品……這些問題都像一個個攔路虎擋在他們自主創業轉型的路上。我們我們中國經濟能健康有序發展,我們要做的不是抵制、取締、銷燬這些“山寨”企業,而是多方助力讓這些企業成功轉型,打造自主品牌,這樣才是長遠之計。

一包“山寨”瓜子引發的思考

一包“山寨”瓜子引發的思考

政府要有作為,積極出臺一些利好政策,給予適當資金支持。例如運用有利的財政政策、減免稅負,開創培訓平臺,適當降低准入門檻等手段。為廣大“山寨”企業營造健康一個公平有序、機會均等的的商業生態環境。


一包“山寨”瓜子引發的思考

企業要發展自己的內生力量。決定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外因而是內因,外力作用終究有限,“山寨”企業要真正破繭成蝶,歸根到底要靠自己的內生動力。首先要堅定不移的發揚創新精神,其次積極同高校合作,及時引進人才,為公司注入新鮮血液,再者要善於自主攻克技術難關,讓更多的產品烙上“中國創造”的烙印。從“大疆”無人機靠技術飛往了世界各地;到傳音手機在國外聲名鵲起,再到飛越重洋遠銷歐洲的“飛躍”,他們都是靠自己的內生力量打響自己的品牌。


一包“山寨”瓜子引發的思考

高仿、山寨只能讓公司獲得眼前利益,不能長遠發展,甚至還會因知識產權問題惹上公司,得不償失。我們不能只是在樹下乘涼,而是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走的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