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晨宇甘願冒著排名後3位,甚至淘汰的風險,也要大改曲風

首先我們拋開陰謀論,網上有人說《我是歌手之當打之年》節目組為了製造節目爆點故意拉低在前幾期多期排名第一的華晨宇的名次,來達到淘汰華晨宇的節目效果來給節目製作話題,這個我們姑且不談。

為什麼華晨宇甘願冒著排名後3位,甚至淘汰的風險,也要大改曲風


在《我是歌手之當打之年》第7期結束後,節目組公佈了本期的前4名,第1名是米希亞,米希亞演唱的是《秋意濃》日文原版《請別走》,正如洪濤所說,《秋意濃》在華語歌壇有著屬於自己的江湖地位,米希亞演繹的《請別走》,從情懷上來說也可以博得一票。

第2名是徐佳瑩,正如梁田所說我們的歌單裡終於有了一首可以單曲循環的《Last Dance》,徐佳瑩的這個版本的《Last Dance》韻味十足,相信會成為很多人歌單裡的單曲循環。

第3名是周深,周深的名次一直都非常的穩定,而且周深選的歌一般都是完美貼合自己的聲線,這一次的《有可能的夜晚》依舊驚豔。

為什麼華晨宇甘願冒著排名後3位,甚至淘汰的風險,也要大改曲風


第4名是吉克雋逸,吉克雋逸的實力完全可以當首發歌手,颱風實在是太過於突出了。隨著前4名揭曉,華晨宇本期的排名註定只能是後3名了,而上一期華晨宇排名第5名,兩期華晨宇都排名後3名。為什麼在前5期猶如“大魔王”存在的華晨宇會有了如此大的滑坡呢?

其實這與華晨宇曲風的改變有關,上一期華晨宇演唱了的是《神樹》,這一期華晨宇演唱的是《降臨》,這兩首歌是華晨宇還未發表的新專輯裡的歌,目前音樂平臺上還沒有錄音室版本。這兩首歌華晨宇再次大改曲風,從《神樹》的末世到《降臨》的希望,華晨宇用了大量吟唱的唱法,用華晨宇聲樂小課堂的知識,華晨宇在《降臨》這一首歌中運用了雅樂音階。裡面的詞比較的簡單,大量重複,完全通過旋律抓耳,說實話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或者並不是那麼容易接受這種曲風的改變,因為這兩首歌的曲風在華語樂壇一點都不主流。

雖說華晨宇的音樂從來都不是為了迎合大眾審美而創作的,但是這一次的這兩首歌對普通大眾的音樂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get到華晨宇想要表達的情緒和思想的會特別喜歡這兩首歌,但這兩首歌真的不會是那種全民都會喜歡的歌曲。

為什麼華晨宇甘願冒著排名後3位,甚至淘汰的風險,也要大改曲風


連蕭敬騰聽完華晨宇的演繹都說花花已經昇華了。可以看到連蕭敬騰對華晨宇曲風的改變都持一定的保留意見,在歌手這個舞臺上如果說周深一直都在選擇貼合自己聲線的歌將最好的自我展現出來。那華晨宇就是一直都在做自己,他所忠於的一直都是自己的內心,此時他覺得這兩首歌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就唱了,至於結果如何並不是他在意的。

早期華晨宇的歌是對自我的認同,是尋求認同,因為華晨宇童年的經歷他一直是個孤獨的孩子,一直都是一個對人生對生活進行深入思考的人,但有了名氣之後,花花不再需要尋求認同感,但他思考的東西更多了,甚至上升了哲學的地步。世界會走向終結,但希望和光一直都在。

華晨宇大可延續自己一貫的風格,穩紮穩打,但如果是這樣那他就不是華晨宇了。正如本期奇襲他的太一一樣,太一奇襲華晨宇的理由是我就是要奇襲拿下第一最多的首發歌手。而華晨宇在歌手的舞臺上為自己發聲就好了,因為他早就需要《我是歌手之當打之年》來提升他在華語樂壇的地位。

為什麼華晨宇甘願冒著排名後3位,甚至淘汰的風險,也要大改曲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