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颅脑损伤!3000米海拔72小时生死营救

文图|刘伟、晏良

海拔3000米的茫茫雪原

战士颅脑损伤情况危急

伤情就是命令

一场军地联合营救迅疾展开

一起来看——

战士颅脑损伤!3000米海拔72小时生死营救

伤情就是命令

3月16日上午9点,驻地部队向陆军第956医院打来求助电话,称西藏波密一名战士训练中意外受伤,后背着地,当即昏迷不醒……

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无脑外相关专业医师,需紧急后送进行救治。

战士颅脑损伤!3000米海拔72小时生死营救


伤情就是命令!该院立即启动应急救治预案,专家列阵待诊。

考虑到后送距离遥远、路途险峻、风险系数高,该院对接西藏波密县人民医院收治伤员,远程指导完成CT影像初步检查、进行前期救治处理。

2


“快点,快点,再快点!”

专家带队勇闯天路

同时,他们选派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学博士魏林节主任迅即启程前接。

魏林节打起十二分精神,立即收拾器材登车,向波密疾驰。

受春季雨雪影响,海拔5000多米的色季拉雪山不时有塌方、泥石流等事故发生,山重水复,魏林节和随行人员一路除障闯关,不敢松懈。

战士颅脑损伤!3000米海拔72小时生死营救


途中,魏林节视频连线波密县人民医院,与医护人员进行实时沟通,详细了解前期影像检查结果,结合查体症状,初步判断为颅脑损伤,并专业指导基础用药。

“快点,快点,再快点!”魏林节等人勇闯天路,晓行晚至。下车后,他们抓紧进行伤员评估处置,吸氧,心电监护,持续静脉用药……将伤员平稳转移救护车后,他们又即刻后送返程。

3


翻越雪海云天安全后送

经过抢救伤员转危为安

疾驰峭壁险弯,穿梭云雾雨雪,后送人员在力求平稳的同时,争分夺秒前行。

但当翻越雪海云天时,气压降低,伤员血氧饱和度下降,出现险情。魏林节对症施策,立即调整呼吸机呼吸模式,加大供氧浓度,继续保持静脉输液,实时监测。

战士颅脑损伤!3000米海拔72小时生死营救


当救护车安全抵达956医院时,早已做好准备的医护人员立即将伤员转入急救室。经过专家抢救,伤员转危为安,终于苏醒过来。

“军地联合营救,冒险后送接治,为抢救伤员赢得宝贵时间。”院长张宇说,他们将与地方医院继续协作,资源互享,打造绿色急救通道,为官兵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障。

据悉,前不久,该院还协同某陆航旅打造空中急救通道,成功救治受伤的墨脱边防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