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李宇宙62514570


棟果媽認為,父母要放手給孩子機會去做家務,以此提高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

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時時刻刻寶貝寶貝的寵著。孩子渴了還沒張嘴,水已經遞了過來,更別說穿衣吃飯這些小事了,父母的包辦代替,已經導致孩子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實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這樣,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加深對生活的認識,還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呢?可以從做家務這種小事開始做起。

著名的學前教育家張家麟先生也曾說:“要教養一個孩子會動手做事。”

這就是指從小培養孩子動手做事的能力。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了,那麼他的任何其他能力都無從談起。同樣,也只有掌握這些基本能力並使其得到良好發展,獨立能力的培養才有實際意義,否則只能是空談。

“讓孩子幫你做點家務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他們只會幫倒忙呀!與其忙上加忙,還不如自己做,讓他們坐在一邊看電視。可能許多媽媽都這麼認為。其實,孩子的任何一種良好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想靠一兩次行動就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長不要怕孩子幫倒忙,孩子的“破壞力”會在一次次的實踐中越來越弱,終有一天他們會成為家務活的好幫手。

另外,讓孩子從小做家務,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識,建立自信心,形成獨立的人格,增強心理上的安全感,還可以發展孩子計數、分類等認知能力,學到很多日常生活知識等,這些都能為孩子以後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其實,做家務活正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最佳起點,對於一些簡單易行、便於操作的家務活,大多數孩子都會比較感興趣,所以家長不能剝奪孩子做家務的權利,而是要在孩子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引導他們參加家務勞動,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

1.注意自己對家務活的態度

要想培養孩子對家務活的興趣,家長首先必須對家務活感興趣,家長對整潔環境的態度,以及做家務活是否能樂在其中的心情,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對家務活的態度。如果家長自己都覺得家務活苦不堪言,孩子又怎麼會積極去做呢?

2.給孩子做家務活的機會

在孩子學會走路之後,家長可以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小事,如給爸爸遞拖鞋、幫媽媽取東西等。兩三歲以後,孩子的模仿能力變強,什麼事都想嘗試嘗試。這時不妨給他們一些機會,讓他們充當你的“小幫手”,比如給孩子一把小掃帚、一個玩具吸塵器等,引導他打掃自己的“地盤”。

3.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家務

由於性格、愛好不同,不同的孩子可能喜歡不同的家務活,男孩和女孩喜歡做的家務也可能不同,這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去觀察、去發現,然後針對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有意識地訓練。

比如,洗晾衣物就是比較適合孩子乾的家務活之一。一般孩子對衣物的分類、配對、擺放、晾曬、摺疊等都有濃厚的興趣,孩子做這些事不僅發展了實際操作能力,還可以鞏固一下對數字和顏色的認識。

廚房也是孩子愛去的一個地方。在我國,廚房卻是孩子的“禁地”。但許多外國家長並不這樣想,她們中有的乾脆把嬰兒放在高背椅中推進廚房,看媽媽幹活;有的給大一點的孩子準備了專門的凳子,讓他們站在上面,做一些“小活計”。這些都是可以嘗試的,但是確實要注意安全。

另外,收拾玩具、把髒衣服放進洗衣筐、撣灰塵、整理書籍雜誌、餐前擺放餐具、把自己用過的碗碟收進水池、清洗塑料碗碟、吸塵、澆花等這些也都是孩子感興趣且力所能及的一些家務活。

4.與孩子分工合作

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也是與家人協作、互相幫忙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能培養孩子對做家務的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訂計劃,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慶祝等,多給孩子自己思考、決定、動手的機會。比如,全家利用節假日打掃衛生,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分工,讓孩子承擔其中的一部分:父母擦桌子,可以讓孩子去沖洗抹布;父母收拾客廳,讓孩子打掃自己的臥室等。孩子做完一項家務活後,家長別忘了及時地進行鼓勵,讓他們體驗到辛勤勞動的收穫,品嚐到其中的快樂。

結語:

家長要在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並應該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對鍛鍊孩子很有幫助。


棟果媽育兒


在陪伴與鼓勵中見證孩子的成長

1.漸進式。孩子在一歲多會學會走路,會跑就會有摔倒的時候,家長在面對孩子摔倒在地的情況下,在家長確定孩子沒有大礙時,一定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幾次以後,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堅強的性格!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可以獲得的技能,要適時推進!

2.家長放手。如果孩子都三歲了,還得讓家長每頓飯一勺勺地喂,家長是在耽誤孩子,耽誤孩子的成長,剝奪了孩子該有的自己把食物放進嘴裡的成就感和獲得感!

3.愛。讀繪本,做遊戲,看小豬佩奇,都有家長的身影,讓孩子在家長關愛的目光中漸漸長大,讓孩子在父母的懷中自由嬉戲,然後呼呼睡去!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會很有愛!

4.成長的主動與被動。懶惰是人的天性,明明能自己上廁所並提上褲子,非得讓家長代勞,這時候父母要學會說不!

5.精準的鼓勵有助於孩子成長的更快!當孩子畫了一副有創意的畫,在他自我感覺有進步的時候,家長精準的肯定和鼓勵會帶給孩子成長的快樂!


德莫克


我的做法,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自從兒子上大學開始,我給了他我的工資卡,他的衣食住行都自己安排,我強調你的穿戴要適合你自己品位和層次,結果他還存錢買了高檔相機,同學之間關係也處理的很好,讀研時經常出國比賽費用都是自理,沒找我們要錢,德國讀博士是公費的,當公費批下來時,兒子將工資卡還給了我,並說都24歲了,不能再用父母的錢了。我認為這樣很好,我沒有操太多的心。我的體會是放手。


旅居養老房車生活


3歲的小兒身體發育較好,手腳活動也比較靈巧,已經能夠料 理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在這一時期,家長應注意培養他們的生活 自理能力,如吃飯應以自己吃為主,可以用勺子,也可以教他們學 習使用筷子,但不一定要求用得很好。3 歲的孩子能自己大小便, 但大便以後尚不能擦屁股。到了4歲,就可以讓他們自己練習了。

  3歲多的孩子,一般晚上就不會尿床了,家長應培養他們自己起床 小便的習慣,父母在培養孩子自己穿衣服時,應耐心,多鼓勵孩子。 另外,還要讓孩子養成自己刷牙、漱口、洗手的好習慣。孩子學會料 理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是孩子走向自理的開始,儘管做得不好, 且很費時間,但父母最好不幫忙或催促,要儘量讓孩子自己幹,要 讓孩子感到這點小半自己能幹,這樣既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又能 308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逐步使孩子能夠逐漸自理。


35歲的數學老師


.

1培養日常衛生習慣:如飯前洗手、便後洗手、掉在地上的髒東西不吃、自己用毛巾擦嘴和擦手等;

2.

培養獨立完成吃飯:寶寶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飯,引導寶寶細嚼慢嚥,鼓勵寶寶把碗內的食物吃乾淨


呂先生vlog


1.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過度關心,以免孩子養成以我為中心的壞習慣。

2.多給孩子做家務的機會,讓他知道“勞動與所得、權利與義務” 的關係,避免孩子羞成好逸惡勞的性格。

3.在生活中創設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過。

4.多創造一些讓孩子幫助家人的機會,讓他在家庭中有充分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liangshizhan


1.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他們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一個孩子順利進入青年時期的前提,也對他們以後的成人化和社會化行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孩子的一生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大量的時間都是孩子一個人在社會上闖蕩。孩子是家庭的寵兒,但孩子更是社會的未來,孩子未來必竟是孩子在社會中闖出來的,對孩子來說,自理能力是將來孩子獨步天下的必備技能。

2.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健全,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社會活動能力,也影響著孩子對困難的挑戰能力,更會導致孩子不自信,退縮和缺少勇氣以及有膽有智的性格發展,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孩子的自我能力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從小培養出來的。作為家長,就應該從小培養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只有這樣,當孩子走出家門求學或自我發展的時候才能夠放心。孩子也能更好的照顧自已,更好的發揮自已的才能。

3.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就應該從“小事”上。小孩子正在讀書,所接觸到的都是些掃地洗碗的小事,有時候看上去很雜亂,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更多的家長在心底的私下有不正確的認為,認為孩子小,是好好讀書的黃金時間,除了讀書,啥也不讓孩子去做,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書讀的好,孩子以後出自成了,自已還幹啥,啥也不用幹了,這些瑣事,孩子是不用做的。只要學習好,啥都有了。

4.孩子的一生並不是只要學習好啥都有了的問題,愛因斯坦也要掃地吃飯,愛迪生也要吃飯賣報為生存的。偉人的自理能力更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自已都照顧不好,卻想著孩子要學習好,是做大事的人才,小事媽媽包了。這是一條“美好設想壞結果的”羊腸小道。只有讓孩子做他該做的事,動他該動的手,才是孩子通向未來康莊大道的條件。

5.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自已照顧自已的能力,現在是網絡遍地開花的時代,可以通過網絡上的故事,兒歌等來培養孩子服務自已的能力,只有先會為自已服務,才能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從小開始就引導孩子洗手、剪指甲、洗碗、洗祙子。這些事情孩子在嬰兒期都是喜歡去做的,而是家長給孩子斷送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小,最主要的是認為孩子洗不淨,還有怕孩子會把碗摔爛,等到孩子大了,父母再讓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孩子不願意做了,錯過了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培養時期。

6.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可以給孩子提供“自已的事情自已做”的家庭空間,許多家長都怕孩子動手,吃飯怕孩子燙著,穿衣慢了怕孩子凍著,孩子自已洗臉怕洗不乾淨,孩子走路怕孩子累著,還要揹著。是父母的行為剝奪了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個不準動,那個不準動,把孩子限制的條條框框。更別說去引導孩子的自理能力了,給孩子一個獨立做事的空間,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不要包孩子的一切,還給孩子一個寬鬆的自求生存的能力。

7.家庭中的長輩不要溺愛孩子,更多的時候“隔代親”比父母還溺愛孩子,啥事也不讓孩子動手,怕傷著,怕凍著,更怕孩子累著,一切包辦,當父母想讓孩子做些事情的時候,長輩們還和孩子爭著去做,不讓孩子去做,還有一句合理的名言“現在我還能動,等我動不動了在讓大孫子去幹”。累了自已,傷了孩子的理論。

8.“吃自已的飯,流自已的汗,自已的事情自已辦,靠人、靠天、靠祖上,不是好漢。”把這句話貼在孩子的床頭,時時提醒孩子,同時也是提醒家長:強調學習也不要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陽陽羊yang


孩子的生活能力是從小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有很多家長特別重視這一點。建議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第一,主動教孩子做事。每個人做事的能力都是一點點學來的,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並不是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什麼白領都是與生俱來的。家長在與孩子平時相處的過程當中,應該主動地教孩子各種生活能力。比如洗衣做飯,比如遇到各種困難怎麼解決等等。

第二,主動誇孩子做事。與做事情相比,大多數人更願意樂享其成。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應該鼓勵孩子,如果孩子會做一件事情,家長應該及時的進行表揚。比如今天學會了洗衣服,家長應該及時進行鼓勵,做的不錯,做的棒極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願意做事,樂意做事。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會越來越自信,覺得我自己可以做好多好多事情,也更願意去做事了,生活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第三,主動讓孩子做事。在生活當中家長可以主動交代一些任務,讓孩子去幹,讓他們試著去做,不要怕他們犯錯誤。要讓孩子逐漸在生活中認識到我自己可以,我自己很重要。

第四,包容和理解孩子在生活當中所犯的錯誤。每個人在學習過程當中都是要交學費的,都是要犯錯誤的,這個家長應該充分理解和支持。不要怕孩子犯錯誤,就在生活當中包辦孩子所有的事,這樣對他的生活能力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家長應該大膽的放手,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由一到二,由二到三。

希望家長和孩子們一起積極努力,不斷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龍門木魚


不要什麼事情都幫孩做。


用戶7763115861363


從小開始教他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正確的三觀,從小培養自理能力,男孩窮養女孩富養,得有量。沒事多和孩子交流思想,溝通情感。要注意你做什麼事,孩子基本上都會跟著你學的,小孩的大腦就像印模,特別容易把你感覺無所謂的小事會讓他感覺深刻的事烙印在大腦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