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自欺欺人了,汽車行業是沒有粉絲經濟的!

過去兩個月,就在全國各個行業都在飽受疫情的煎熬之時,又一個行業卻逆勢上揚,那就是網絡直播,幾乎所有擁有廣泛用戶基礎的應用都開通了直播功能,就連京東上的賣家都開始直播介紹自家產品。而李佳琪的爆火也開始引起連鎖反應,一是無數人知道了直播當網紅能賺大錢,你看李佳琪就在上海買了價值過億的豪宅,二是企業“被迫”開始向直播要流量要效益,但是以直播為基礎的粉絲經濟在汽車行業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呢?


別再自欺欺人了,汽車行業是沒有粉絲經濟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捫心自問兩個問題:1,直播能為汽車行業帶來多少流量?2、這些流量能轉化成多少銷量?


別再自欺欺人了,汽車行業是沒有粉絲經濟的!


第一個問題並不難回答,直播本質上是一種眼球經濟,只要有消費者對主播感興趣,哪怕自己不買車,也可能會時刻關注為主播點贊,而主播收費的標準往往就是根據視頻的播放量和獲贊量,這種漫灌式的操作方式其實跟投放電視廣告並無不同,只不過是當代年輕人人手一部手機,拋棄了電視而已。

第二種主播就是車企領導,因為各種新車發佈會全部取消或者改為線上進行,車企領導直播“賣車”成了一種潮流,且不說消費者對這些領導感不感興趣,這種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式的傳播很難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況且還要一些領導雲裡霧裡空話套話一堆,或許完全只是為了刷個存在感。


別再自欺欺人了,汽車行業是沒有粉絲經濟的!


別再自欺欺人了,汽車行業是沒有粉絲經濟的!


別再自欺欺人了,汽車行業是沒有粉絲經濟的!


第三種就是4S店銷售顧問直播,有廠家組織的,也有自發進行的,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國買車,最讓人頭疼的事就是詢價報價,試問誰家敢在直播時報出自己的底價,到頭來還不是要“引誘”消費者到店詳談。

所以,我們不可否認,直播的確能為汽車行業帶來不少流量,但是,這些流量能轉化成的銷量微乎其微。原因很簡單,汽車消費不是衝動消費。

網友看到李佳琪直播賣口紅,“咦,這個顏色真好看!下單!”幾百塊一隻的口紅不管是真需要還是衝動消費都可以買一隻,但是價格少則幾萬,多則幾十上百萬的汽車能因為“一見鍾情”就下單嗎?答案當然是不能。


別再自欺欺人了,汽車行業是沒有粉絲經濟的!


別再自欺欺人了,汽車行業是沒有粉絲經濟的!


在汽車營銷中,請當紅明星為品牌或車型代言並不鮮見,但是容我說句實話,我絞盡腦汁也沒想出來有哪幾款車型銷量因此上漲,反而是平平無奇甚至很快銷聲匿跡,不信?我給你舉幾個例子?老虎伍茲代言的別克林蔭大道、成龍代言的大眾開迪、陳道明代言的福特金牛座、喬治克魯尼代言的大眾輝昂,貝克漢姆代言的捷豹、蘇菲瑪索代言的DS、周杰倫代言的納智捷、黃曉明代言的比速、這些明星哪個不是超級大腕,論粉絲和影響力哪個不秒殺李佳琪,但是這些車的銷量火了嗎?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