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孩子八歲,別人跟她說話都不理睬,沒反應。整天愛看父母手機,怎麼辦?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歸


這個孩子的問題已經是很嚴重的手機成癮了,必須得馬上糾正,否則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叛逆,冷漠等等。有很多家庭的悲劇都是由家長管孩子玩手機玩遊戲產生的,所以趁現在孩子還小,要及早干預。

首先,可以逐漸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長。不要一刀切,一下子制止,會讓孩子接受不了。每天減少一點,讓孩子慢慢習慣沒有手機的日子。

其次,安排一些親子活動把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填上。可以帶孩子多去外面走走,去感受大自然,或者去做運動,學習舞蹈,音樂等,可以讓孩子心情愉悅,讓孩子逐漸變得開朗。

第三,要引導孩子多與同齡人相處,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同齡人之間有很多話題,慢慢的孩子會敞開心扉。

總之,戒掉手機需要一個過程,家長和孩子需要共同努力。不能操之過急,也不是情緒激動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逐漸引導和陪伴才是最好的方法。


冷幽憂


有時候我認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說個我自己的經歷吧,我兒子在小學三年級時,瘋狂地迷戀上了電腦遊戲,怎麼說都不聽,終於在四年級時,成功的戴上了眼鏡,成了近視眼。

回想那一年,我幾乎窮盡了各種辦法: 在電腦上設置的密碼,短則幾天,最長半個月,他就能給你破譯。(這裡我簡單說一下他的方法,用各種藉口騙我們開機後,設置隱藏用戶,後來發展到用同學家的電腦給自己家電腦發送木馬,只要成功騙取我們開機一次,我設置的所有數據會打包發給他的隱藏用戶),那段時間為了清除他的隱藏用戶,我幾乎每天在他睡著以後,開機看有沒有使用痕跡,如果有,就得千方百計地找出來,予以清除。唉,真心話,像做賊一樣,卻比做賊累多了。說服教育(硬話,軟話,正話反說,反話正說--),轉移精力(包括週末帶他去看電影,帶上帳篷帶他去野炊,露營,我甚至還陪他去大型電玩城,陪他玩適合他的電玩--)。統統都沒用。

順便說一句,以身作則在我們家不需要,因為,我和妻子早有約定: 回家除工作需要的接打電話和收發信息外,不碰手機和電腦。

他戴上眼鏡以後,我決定採取一些強制手斷,可偏偏在四年級,教育部開始佈置網絡作業,有的是三,五天上電腦上答題,有的是每天,學校裡又要求: 下載一個"考拉閱讀",也是每天必須閱讀和答題。我的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只能擱淺。

慢慢我發現,我在無瑕顧及他時,比如電腦打開,我去做飯,他壓根沒做網絡作業,以至於吃完飯要帶他下樓去小區裡遛彎,他說,網絡作業沒做完。真心塞啊。應了那句: 不做作業,妻賢子孝; 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他甚至會為了玩電腦訂鬧鐘,半夜我們睡著,他再爬起來玩電腦。

我妻子非常溺愛,(因孩子從小在老人身邊長大,上二年級才接回身邊,自覺有虧欠,孩子半夜訂鬧鐘玩電腦,她早知道,但就是發現了就把孩子勸說睡下,從沒告訴我),甚至認為,兒子在電腦上有天賦。

終於在一天半夜,我發現後,經逼問,才知由來已久。我憤怒之下,用手錘砸了電腦。

但是網絡作業還要做,就只能用我們的手機,有時候我也在迷茫,到底現在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反正夫妻兩個,在教育上有不一致,而且還表現了出來,孩子是教育不好的。孩子是最會鑽空子的。

現在,我妻子又把她的舊手機給了兒子,電話卡就是他以前電話手錶的卡,我警告兒子: 節制!否則,我第一次砸電腦,第二次就是手機,第三次,我就砸你的手!他目前是恐懼之下的節制,畢竟那次砸電腦,他嚇壞了。但我不知道,他能節制多久,因為都知道,小孩忘性大,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事,經常發生。



樹到用時方恨少


王華老師來答疑,以實例講教育。

提問的孩子是八歲,王華老師遇到過一位六歲孩子的情況。六歲男孩,玩手機到成癮的程度,只要睜眼就必須拿著手機玩,不給手機就會尖叫打滾。這個孩子玩的遊戲是樂高,但是時間太長太長,完全隔絕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從這個痴迷程度來說,應該比這個問題裡的八歲女孩還要嚴重。

那麼這個孩子為什麼會成為這樣呢?我問過男孩的媽媽,原來是之前孩子生了一場病,需要進行三個月的理療。讓一個六歲的孩子每天在兩個小時裡不動彈,那太有難度了。所以當時媽媽沒多考慮,塞給孩子一個手機,讓他玩他喜歡的樂高遊戲。三個月後,病好了,手機成癮了!由於生病孩子就沒能去幼兒園,現在卻是根本無法返回幼兒園,正常上課了!

平時爸媽是經營一家小超市,陪伴孩子的時候就比較少,陪孩子多的就是手機。現在是情況太嚴重了,爸媽才意識這樣不行。

這個孩子跟著爸媽來找我諮詢的時候,就一直是低頭盯著手機,對我們所有的交流充耳不聞!媽媽是非常的焦慮,一切情況基本上是媽媽來表述的。而爸爸就像是一個旁觀者,是個接送他們的司機,事不關己一樣。

我瞭解完情況之後,給到家長互動的方法,將孩子從虛擬遊戲里拉到現實的親子互動遊戲中,把孩子需要的陪伴放在生活中,並且我和孩子約定好,他在生活中用樂高拼好的作品,要讓媽媽拍照給我。聽到我的分析,爸爸開始參與到我們的交流之中,我講完方法,爸媽都覺得有了希望,而我與孩子的約定,也成功的將孩子從手機遊戲中拉出了第一步!

一個月的時間後,這個孩子已經可以正常的上幼兒園了。

一個六歲的孩子可以改變,一個八歲的孩子當然也可以改變。主要是找到孩子變成這個樣子的原因,對症下藥。

1、瞭解孩子生活中和誰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最多,相處的方式是什麼。現實中的互動越少,孩子越孤單,越會寄託虛擬世界。不論是老人還是父母照顧孩子,要和孩子進行現實的親子互動,而不是像個保姆一樣,照顧生活起居就算了。這個人和孩子之間一定要有情感上的交流,要通過眼神互動、肢體接觸進行愛的表達,讓孩子真切的感受到,來自現實的關愛。親子互動遊戲,從網上找最簡單的就可以。

2、家裡一定要從現在開始,規定好每天的親子時間。這個時間是家裡人一起相處的時間,是除了最親近的人,例如媽媽,這個人之外,其他人的相處時間,例如爸爸。家庭教育不是單方面的事,不管是爸媽的哪一方都不可能代替另一方,所以,如果不希望孩子誤會爸爸不喜歡我,爸爸不要我了,媽媽更喜歡弟弟之類,就要和孩子有在一起互動的時間。

3、家裡人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助孩子破冰,調整,轉變,直到一切改好。孩子八歲,已經是有一定的獨立意識了,而且按現在描述的情況,她要從這種成癮的情況脫離出來,必定是要經歷痛苦的。所以,孩子可能破冰很難,調整中會出現反覆,轉變的效果很不顯著等等,這一切都有可能造成家長放棄,惱火的不想繼續。堅持,才能勝利。

具體的方法就是:

1、孩子通過手機在玩遊戲或者看視頻,我們先要順著孩子的喜好,參與進來,通過語言交流的方式,介入到她的愉快之中,同時我們的交流就是現實中的行為,是在一點一點拉她走向現實。從遊戲裡的趣事,漸漸的把話題扯開,扯得越遠越好,一方面拉開遊戲和孩子的粘性,一方面擴寬孩子的想像力,她的世界就不會只有手機遊戲那麼唯一性了。外面的世界也很有趣,讓孩子產生嚮往,才會有力量放下手機。

2、家長的手機使用一定要注意,如果沒有非常必要的事情,在家裡家長儘可能的不使用手機,尤其是不要從孩子手中奪過手機,自己去玩遊戲或者追劇了,這是完全錯誤的示範。這時候家長和孩子就是要玩遊戲,看書或者是外出散步,總之是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注意力轉移,用其他有趣的有愛的活動來代替手機中獲得快樂。

3、幫助孩子結交同年紀的朋友,讓他們一起玩這個年紀的遊戲。這是與親子游戲區別的活動內容,也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進行人際交往的必要過程。當孩子在生活中有了要好的夥伴,有了喜歡的遊戲,她想玩的時候就會去找朋友了。當然,這些朋友的選擇家長要幫助進行甄別,千萬別找個也喜歡玩手機的,那就適得其反了。

希望這位女孩的家長能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幫助孩子,陪伴孩子,讓孩子早日成為快樂的小朋友。

歡迎關注我,共同探討家庭教育主題,成為睿智爸媽!


王華教育


帶孩子出去玩一下,到戶外活動一下,野營打球跳繩之類的,應該總有她感興趣的。這個看手機可能已經有點上癮了,應該是原來沒有引導好,養成了不好的習慣,現在改起來雖然有點困難,但也必須要改,畢竟現在還小,等再大一些改不過來更麻煩,所以寧願現在困難點也要改過來。養成這個習慣和父母的責任分不開,現在家長有時候圖省事,就讓孩子自己玩遊戲看手機,這樣就不會打擾自己了,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我朋友孩子才三歲,每天在父母身邊的時候基本就是拿著父母手機玩遊戲,還一邊玩一邊自言自語的,如果打擾他,他還很不開心,父母卻覺得孩子好厲害,這麼小就玩遊戲這麼好,好聰明啊,而且也不用自己帶多好,殊不知,時間長了上癮了就麻煩了。


花田一分不爭半畝


當斷則斷,不斷則亂

8歲的孩子,這個時候已經上二三年級了,玩手機上癮是個常態現象,但是別人說話都不理睬,這說明手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成長。

有的孩子貪玩手機,影響到了學習,但是孩子玩手機上癮,影響到性格發育,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

分為兩點

1.手機問題

孩子既然是受到手機的影響,父母就需要注意了。這個時期的孩子,其實已經有了自主意識,但是抵抗誘惑的能力不夠。父母要了解孩子上癮手機,究竟是什麼內容。遊戲?視頻?還是聊天?瞭解完這些問題之後,對症下藥。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不能一昧縱容孩子。

2.性格問題

比人和孩子說話,孩子愛答不理,可能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還沉浸在手機的世界,不願意理睬外界,這是典型的沉迷在虛幻的網絡世界當中,這個需要父母幫助孩子戒網癮。而如果孩子是性格上問題,不願意和別人交流,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接觸的人多了,看到的多了,慢慢會開口說話。

其實,孩子玩手機已經成為了常見現象,但是如何有限度的讓孩子玩手機,成為父母應該關心的重點。

我是奶油媽媽,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關注我,讓你不打不罵教出好孩子!


奶油媽媽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很多小學生一放學回家,就拿起父母手機開始玩弄起來,甚至有些小學生已經人手一部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玩。

那麼,小學生到底該不該使用手機?而作為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個人是這樣認為:合理的使用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也都有所幫助,而且在這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如果連手機都不會使用,那麼見識到的東西也比較侷限。

同時,一些小學生還可以利用手機玩一些益智遊戲,其實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在無形之中增長孩子的知識。

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手機,容易造成沉迷。

特別是像一些網絡遊戲,如今已經在孩子圈當中流行開來,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與精力,而且長期使用手機對於小孩子的健康會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小學生的好奇心其實非常的強,而手機作為一種互聯網工具,容易接觸到不良信息,最終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綜合上述,父母可以給孩子安排合理的使用時間,以防孩子沉迷手機。針對已經沉迷的小孩,是需要一個時間,主要還是家長要多陪孩子。家長有空可以帶著孩子出去外面走走玩玩,不要一直讓孩子宅在家裡。


深圳搞機輝


8歲的孩子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但是出現這種不喜歡與人交流,成天愛看父母手機的現象。表面上看罪魁禍首是手機,孩子沉迷於手機,才會如此。但是從根源上來講,問題實際出在父母身上。

沉迷於手機的孩子,父母多有以下三樣錯誤

一、父母的不良示範。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手機?很多都是跟大人學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給孩子起著示範作用,不管這示範是好是壞,孩子都會照單全收。

今天帶孩子到兒童樂園玩的時候,身邊有不少家長在等待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中一位家長還帶著個兩三歲的寶寶,他不停地在刷著手機短視頻,而懷中的孩子就跟著家長一起看。連家長都已經沉迷於手機之中,那麼怎麼去要求孩子不讓他玩手機呢?

二、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過少。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過少會讓他們從其他地方尋求安慰,當發現手機好玩的時候,就會沉迷於手機之中。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家長的陪伴,這也是滋潤孩子健康成長的養料。家長的付出和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

一旦缺失了心靈的養料,孩子就容易沉迷手機的虛幻世界中,並且逃離現實世界,不喜歡與人交流。

三,父母管教不嚴。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是沒有規則的,甚至談不上管教,就是放任孩子的行為。孩子想玩手機就任他玩,只要他不哭不鬧就好,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長此以往,孩子當然會沉迷於手機當中,反正父母也沒有給他一個底線,孩子就可以無原則的玩下去。

對孩子來說,很多事情他分辨不出好壞,需要家長給他設定一個底線和規則,否則孩子只會在錯事上,繼續走下去。

想要解決孩子,看手機和不愛與人交流的問題,主要是家長要付出行動。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施起來需要家長的堅持和付出。

1、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除了正常的接打電話辦理公事,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拿著手機一直玩。

2、家長多陪伴孩子,尤其是可以多帶他們去參加戶外活動,這樣也可以有利於保護孩子的視力。平時在家中也可以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或者是做一些親子小遊戲,多跟孩子溝通,這樣孩子才能漸漸的喜歡與人交流。

3、家長要給孩子制定規則,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一定要有底線,孩子如果一定要玩,給他設定玩手機的時間,不能沉迷於手機之中。

【蘋果爸爸育兒貼士】

現在手機在家庭中是非常普遍的一款電子產品,讓孩子不接觸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家長要做到不讓孩子沉迷於其中。如果孩子平常的課餘生活是非常豐富的家長也願意與孩子溝通,付出時間陪伴他們,那麼孩子是很難去依賴手機的,他們更喜歡與人接觸,而不是依賴於電子產品。所以,家長的責任真的非常重大。

我是蘋果爸爸,雖為新手爸爸,卻在陪伴寶貝成長的過程中,收穫許多感悟和經驗。歡迎關注,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蘋果爸爸育兒


對孩子沉迷手機這一現象應該比較普遍,但8歲的孩子都喜歡沉迷手機而對周圍的人和事情不聞不問,不感興趣,應該引起重視。

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

1.父母最好將手機與孩子隔離。

藉口手機故障,或者爸爸媽媽工作忙需要用手機,或其他藉口,拿走手機。

父母在孩子面前也儘量不玩手機,不刷手機。

2.給孩子找替代品。

父母儘量多陪伴孩子。週末帶孩子去圖書館,科技館,看電影,或其他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去。多參加一些戶外運動或者活動。

3.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結交新夥伴。

參加興趣班,認識新朋友。找孩子喜歡的興趣班,父母引導孩子多認識新夥伴,鼓勵支持孩子融入到同齡人社交當中。

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這一你不良現象,儘量帶孩子多社交,讓孩子瞭解和體驗人是需要社交的,孩子也需要與同學社交。

我見過一個18歲的孩子就是不和家裡人主動說話,和同學們也不交往,和親戚朋友也不交流。喜歡沉浸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當中。尤其是有了手機以後,除了和手機裡的遊戲,電視交流,他的世界基本生活在網絡中,這類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自閉症。

這個孩子還有社交恐懼症,帶有點語言表達障礙。

形成原因比較複雜,小時候父母離異,奶奶爺爺帶,只管學習和生活,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沒重視,過於嬌慣。孩子又小學高年級就開始住校,有家庭因素也有遺傳因素。

現在18歲了,基本不懂為人處世,生活自理能力差,他對任何周圍的人和事情都不感興趣。也不主動關心瞭解。喜歡封閉自我。

讓家裡人非常的擔憂。



瑨瑗


小孩子,別人和他說話,他不愛理睬。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1、父母是不是就是這樣的人。

有的人是比較任性的,別人跟他說話,他想回復就回復,不想回復就假裝聽不到。總是隨著自己的心情來。所以如果父母恰巧就是這種人的話,孩子也會養成這種性格。

2、就像你說的是孩子經常看手機,玩手機的時候,已經完全陷入進去了,他的專注力就在手機上,所以他根本就聽不見你說話。他沒有意識到你在跟他說話,太專注了!

3、孩子性格本身就比較孤僻,不愛和人交往,所以跟他說話可能就沒有什麼反應。

4、父母的教育,父母平常並沒有對孩子進行禮儀禮貌上的教育和指導,所以孩子根本就不懂得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應該回應,而是隨著自己的心情來。沒有禮貌!

那如果孩子是這些問題的話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言傳身教對孩子很重要!

第二、家長多提醒孩子的禮貌問題和禮儀問題。

孩子就是一個小小的樹苗,長直還是長歪,決定權都在你。所以你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人並不是一出生就懂得為人處世,你要教孩子他應該做什麼,他應該怎樣去回應。

第三、玩手機對孩子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情。會破壞孩子的視力,傷害孩子的頸椎和身體健康。對他的智力也是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不建議孩子過早的去接觸手機。

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出去運動,帶孩子出去玩,帶孩子閱讀。

平時多鼓勵孩子和其它小朋友玩,養成社交的習慣,在社交中糾正自己的而一些問題。


神奇麻麻木小暖


如果爸爸媽媽就是"手機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