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洛濱初中王文勝:巧借現實素材激活歷史線上教學丨防疫有我·空中課堂

歷史是凝固的現實,現實是流動的歷史。過往的歷史史實與現實熱點總有千絲萬縷相通相似之處。

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提出“經世致用”的思想,這對我們的啟示是:講述歷史一定要和現實相結合,讓現實的陽光照進歷史課堂。

大荔洛濱初中王文勝:巧借現實素材激活歷史線上教學丨防疫有我·空中課堂

本文作者、陝西省初中歷史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王文勝

當前歷史網課存在的問題

當前網絡授課已經一月有餘,學生已由當初的“新奇”到“倦怠”,興趣和專注狀態銳減。可以說,網絡授課已到了一個“瓶頸”期。每次網絡授課結束,總有學生大量的留言吐槽。通過問卷調查,歸納出當下歷史網絡授課存在以下問題:

導課無趣“淡如水”。當下網絡授課教師最常用的導課方式,依然是“複習舊知導入新知”,語序依然是“同學們,上節我們學習了……今天我們再學習……”這種平淡如水的導課方式和語序,尤其是在當下的隔網教學中,易引起學生的厭倦,甚至棄課逃走,導致一節課的荒廢。

知識堆砌“似乾糧”。當下網絡授課教師先做好PPT,然後再錄課或直播時,大多是照著PPT讀,缺乏深度的講解和拓展,再加之網絡授課師生互動交流不足,於是在學生眼裡,整節課如同知識堆砌的乾糧,是乾貨,但難啃難咀嚼難消化,學生自然敬而遠之,有畏難情緒。

講解平鋪“無共鳴”。部分教師的網絡授課平鋪直敘,無激情、無亮點,無啟發,表現課堂設計重點不突出,似流水賬。教師語言蒼白平淡,是寡鮮溫吞的白開水,從頭到尾一講到底,全程語言無啟發,師生無共鳴,導致部分學生不能堅持聽完,半途而廢。

對上述教學問題的反思

部分教師角色定位尚未轉變。新課程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一切教學策略,應站在學生角度來佈局設計。很顯然,當下部分網絡授課教師的角色定位沒有改變,沒有從學生理解的角度設計教案,導致學生感覺枯燥而厭學。

歷史課堂與現實素材隔離脫節。《歷史課程標準》教學建議:注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瞭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結合現實聯繫史實,從多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當下很多教師的歷史網絡課堂設計,極少聯繫現實生活,是純粹的講解史實,鋪陳史實而已。說功利點,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

在我看來,當下的疫情就是一本活教材,是每位學生親身經歷感受過的,如果能把與歷史課堂有關聯的現實素材挖掘出來,巧妙的穿插在課堂中,一定會讓學生有感而發,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共鳴。

對學生反饋吐槽語的思考。“淡如水”的課堂使學生麻木倦怠,尤其是自律性不強的學生,很容易走神棄學。因此,要讓課堂激趣多彩,就應把學生關注的現實熱點引進課堂,使歷史課堂有深度。

“似乾糧”的課堂使學生難以消化,尤其是不喜歡死記硬背的學生,很容易望而生畏。因此,要讓課堂吸引學生,就應把學生關注的現實熱點引進課堂,使歷史課堂易溶解、易消化。

“無共鳴”的課堂使學生沉悶乏味,尤其是自制力不強,缺乏定力的學生,很容易遊離棄學。因此,要讓課堂富有激情,就應把學生關注的現實熱點引進課堂,使歷史課富有活力。

破解網課教學問題的策略

2011版《歷史課程標準》規定:“注重歷史史實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和社會進行全面的認識。”這就要求歷史課堂設計中,應注重“歷史史實”與“現實生活”的貫通,增加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內容,使歷史這一過去的生活與學生當前及未來的生活連接起來,培養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實踐證明,越貼近學生生活和經歷的現實素材,更易被他們接受。越符合學生心理認知特徵和親歷感受的現實熱點,更易引起他們的共鳴。不難得出,破解以上存在問題的策略是:挖掘現實素材,激活歷史課堂,讓現實和歷史相結合,讓現實的陽光照進歷史課堂。

歷史網課教學問題的改進措施

1. 釐清現實素材與歷史史實的類通聯繫

看清現實,就能讀懂歷史;讀懂歷史,就能認清現實。即歷史與現實總有相通的節點,需要我們在紛繁錯綜的關係中加以釐清。例如:

“戰勝恐懼,全民抗疫”——九年級下冊《羅斯福新政》中“消除恐懼,爐邊談話”。


“疫情無國界,全球蔓延”——九年級下冊《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中“經濟全球化,命運共同體”。


“美國在疫情期指責中國”——九年級下冊《冷戰後的世界格局》中的“霸權主義”。


“歷史上疫病推動社會發展”——九年級上冊《文藝復興》中“中世紀歐洲黑死病流行,促使人文主義思潮形成”。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抗疫”——八年級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舉國抗疫,人民至上”——八年級下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通過挖掘現實素材,找出現實與歷史的相通點,適當的地穿插與於課堂之中,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增強了課堂的深度與活力。

2.巧借現實素材,激活歷史課堂

首先,巧用現實素材激趣導入。精彩的導課會讓學生一開始便融入課堂中,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學習情緒達到最佳,並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保持旺盛的學習狀態。利用與史實關聯的現實素材激趣導入,會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巧用現實素材,進行重難點突破。教學設計中最大的看點就是“如何進行重難點突破”,做好它的關鍵,是如何站在學生角度化難為易、層層遞進,讓學生輕鬆掌握知識,獲取能力。

例如:在講九年級下冊《羅斯福新政》一課時,學生對重難點“新政的特點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理解不透,我採用的方法有:一是強調羅斯福前任總統胡佛應對經濟危機的態度(放任自由),和羅斯福應對經濟危機的態度(干預指導)作比較,讓學生來評價;二是借用當前中國抗“疫”的經驗(政府幹預行為),關聯羅斯福新政中“政府幹預經濟”,做到類比評價分析,讓學生在參與評價中得出結論,通過實踐,效果很好。

最後,巧借現實素材,讓學生談感悟啟示。2011版《歷史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體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在歷史課堂設計中,在學習了本節課歷史知識之後,結合現實中與之關聯的素材,讓學生談感悟、談收穫啟示。

例如:在講八下歷史《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一課時,就藉助“全民抗疫,萬眾一心”的現實素材,讓學生感知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給奪取疫情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然後讓學生談感悟、談收穫、談啟示,使歷史課堂真正達到了育人目的。

3.巧借現實素材,塑造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和價值追求,家國情懷紮根於億萬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基因。

在“全國抗疫”中,湧現出一大批“最美逆行者”,奔赴抗疫一線,捨生忘死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團結奮戰……這一個個場景,無不湧現著無數舍小家為大家、慷慨前行平凡而偉大的英雄身影,還有鍾南山、李蘭娟等無數英雄,是當代中國人真正的脊樑,是凝聚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中學時代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全民抗疫”就是一本鮮活的教材,在歷史課堂中巧妙穿插這些素材,對塑造學生的家國情懷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應善於挖掘現實素材,釐清現實素材與歷史史實的類通關係,把現實和歷史結合起來,巧借現實素材,激活歷史課堂,讓現實的陽光照進歷史課堂。


相關閱讀:


作者:王文勝(陝西省教學能手、初中歷史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陝西省鄉村教師優秀工作坊坊主,渭南市大荔縣洛濱初級中學歷史高級教師)

大荔洛濱初中王文勝:巧借現實素材激活歷史線上教學丨防疫有我·空中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