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洛滨初中王文胜:巧借现实素材激活历史线上教学丨防疫有我·空中课堂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过往的历史史实与现实热点总有千丝万缕相通相似之处。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这对我们的启示是:讲述历史一定要和现实相结合,让现实的阳光照进历史课堂。

大荔洛滨初中王文胜:巧借现实素材激活历史线上教学丨防疫有我·空中课堂

本文作者、陕西省初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王文胜

当前历史网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络授课已经一月有余,学生已由当初的“新奇”到“倦怠”,兴趣和专注状态锐减。可以说,网络授课已到了一个“瓶颈”期。每次网络授课结束,总有学生大量的留言吐槽。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当下历史网络授课存在以下问题:

导课无趣“淡如水”。当下网络授课教师最常用的导课方式,依然是“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语序依然是“同学们,上节我们学习了……今天我们再学习……”这种平淡如水的导课方式和语序,尤其是在当下的隔网教学中,易引起学生的厌倦,甚至弃课逃走,导致一节课的荒废。

知识堆砌“似干粮”。当下网络授课教师先做好PPT,然后再录课或直播时,大多是照着PPT读,缺乏深度的讲解和拓展,再加之网络授课师生互动交流不足,于是在学生眼里,整节课如同知识堆砌的干粮,是干货,但难啃难咀嚼难消化,学生自然敬而远之,有畏难情绪。

讲解平铺“无共鸣”。部分教师的网络授课平铺直叙,无激情、无亮点,无启发,表现课堂设计重点不突出,似流水账。教师语言苍白平淡,是寡鲜温吞的白开水,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全程语言无启发,师生无共鸣,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坚持听完,半途而废。

对上述教学问题的反思

部分教师角色定位尚未转变。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一切教学策略,应站在学生角度来布局设计。很显然,当下部分网络授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没有改变,没有从学生理解的角度设计教案,导致学生感觉枯燥而厌学。

历史课堂与现实素材隔离脱节。《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现实联系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当下很多教师的历史网络课堂设计,极少联系现实生活,是纯粹的讲解史实,铺陈史实而已。说功利点,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

在我看来,当下的疫情就是一本活教材,是每位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过的,如果能把与历史课堂有关联的现实素材挖掘出来,巧妙的穿插在课堂中,一定会让学生有感而发,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共鸣。

对学生反馈吐槽语的思考。“淡如水”的课堂使学生麻木倦怠,尤其是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很容易走神弃学。因此,要让课堂激趣多彩,就应把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引进课堂,使历史课堂有深度。

“似干粮”的课堂使学生难以消化,尤其是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学生,很容易望而生畏。因此,要让课堂吸引学生,就应把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引进课堂,使历史课堂易溶解、易消化。

“无共鸣”的课堂使学生沉闷乏味,尤其是自制力不强,缺乏定力的学生,很容易游离弃学。因此,要让课堂富有激情,就应把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引进课堂,使历史课富有活力。

破解网课教学问题的策略

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注重历史史实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历史课堂设计中,应注重“历史史实”与“现实生活”的贯通,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使历史这一过去的生活与学生当前及未来的生活连接起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越贴近学生生活和经历的现实素材,更易被他们接受。越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征和亲历感受的现实热点,更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不难得出,破解以上存在问题的策略是:挖掘现实素材,激活历史课堂,让现实和历史相结合,让现实的阳光照进历史课堂。

历史网课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1. 厘清现实素材与历史史实的类通联系

看清现实,就能读懂历史;读懂历史,就能认清现实。即历史与现实总有相通的节点,需要我们在纷繁错综的关系中加以厘清。例如:

“战胜恐惧,全民抗疫”——九年级下册《罗斯福新政》中“消除恐惧,炉边谈话”。


“疫情无国界,全球蔓延”——九年级下册《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经济全球化,命运共同体”。


“美国在疫情期指责中国”——九年级下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中的“霸权主义”。


“历史上疫病推动社会发展”——九年级上册《文艺复兴》中“中世纪欧洲黑死病流行,促使人文主义思潮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疫”——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举国抗疫,人民至上”——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通过挖掘现实素材,找出现实与历史的相通点,适当的地穿插与于课堂之中,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增强了课堂的深度与活力。

2.巧借现实素材,激活历史课堂

首先,巧用现实素材激趣导入。精彩的导课会让学生一开始便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并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利用与史实关联的现实素材激趣导入,会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巧用现实素材,进行重难点突破。教学设计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如何进行重难点突破”,做好它的关键,是如何站在学生角度化难为易、层层递进,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获取能力。

例如:在讲九年级下册《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学生对重难点“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理解不透,我采用的方法有:一是强调罗斯福前任总统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态度(放任自由),和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态度(干预指导)作比较,让学生来评价;二是借用当前中国抗“疫”的经验(政府干预行为),关联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干预经济”,做到类比评价分析,让学生在参与评价中得出结论,通过实践,效果很好。

最后,巧借现实素材,让学生谈感悟启示。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在历史课堂设计中,在学习了本节课历史知识之后,结合现实中与之关联的素材,让学生谈感悟、谈收获启示。

例如:在讲八下历史《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时,就借助“全民抗疫,万众一心”的现实素材,让学生感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给夺取疫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然后让学生谈感悟、谈收获、谈启示,使历史课堂真正达到了育人目的。

3.巧借现实素材,塑造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价值追求,家国情怀扎根于亿万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在“全国抗疫”中,涌现出一大批“最美逆行者”,奔赴抗疫一线,舍生忘死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战……这一个个场景,无不涌现着无数舍小家为大家、慷慨前行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身影,还有钟南山、李兰娟等无数英雄,是当代中国人真正的脊梁,是凝聚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全民抗疫”就是一本鲜活的教材,在历史课堂中巧妙穿插这些素材,对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善于挖掘现实素材,厘清现实素材与历史史实的类通关系,把现实和历史结合起来,巧借现实素材,激活历史课堂,让现实的阳光照进历史课堂。


相关阅读:


作者:王文胜(陕西省教学能手、初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乡村教师优秀工作坊坊主,渭南市大荔县洛滨初级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大荔洛滨初中王文胜:巧借现实素材激活历史线上教学丨防疫有我·空中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