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或許是疏於管教,又或者源於叛逆,“熊孩子”的群體愈加壯大,對內整天戴著一頂“小祖宗”的高帽,對外無理取鬧又成了常態,家長拿他們沒轍,外人又為此將“矛頭”一併指向父母,接下來便是一場激烈而冗長的“拉鋸戰”。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對於熊孩子們的“一哭二鬧三上吊”,家長們並非束手無策,絕大部分的家長在解決“問題”時,最擅長於“以暴制暴”,經常一遇到孩子的不懂事就發出河東獅吼,怒斥他們,甚至於抄起棍棒。可是十個脾氣暴躁的家長,在打罵完孩子後,會有九個心疼的不得了,不停的內省:剛剛不該這樣對待孩子的。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有調查研究發現:當父母看到孩子闖出的禍後,情緒會立即不受控制,一併迸發出來,即便原本心情愉悅,因受孩子的干擾,照舊會大發雷霆,直接進入“非理性管教”誤區。

所以在這裡敬告各位家長,情緒化管教是教育中的最大的誤區,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紮根生存,那麼說到這,家長應該用何種方法對孩子進行理想化的引導呢?

“去情緒化管教”最重要:什麼是去情緒化管教?

該詞來源於美國著名作家丹尼爾·西格爾的一本暢銷書籍《去情緒化管理》。顧名思義:既然情緒化管教不可取,那麼就教家長們如何“去”情緒化管理。當然,這就是一本為父母量身打造的一本教育書籍,如何讓自己控制好即將爆發的情緒?這本書就告訴了大家答案。

作者在書中明確指出,教育好、管理好孩子最根本的法子就是讓孩子從父母那裡感受到“平等”,父母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也要給予尊重。讓父母明確:大聲訓斥、吼叫、打罵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唯有讓孩子的成長環境充滿愛與溫暖的氣氛,一切難題便化為了烏有。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當然,西格爾在書中解釋道“去情緒化的”真正目的為“教育”而非“暴力”,同時點出了該種方式的幾大優點:

  • 對於家長自己來說,去情緒化管理可以遏制住“死循環”教育方式,即一看到孩子調皮搗蛋、闖禍就不由自主的發火的條件反射。如若家長掌握此,那麼管教孩子不就如釋重負了嗎?
  • 用溫柔的方式講出最擲地有聲的道理,與無意識的打罵更能讓孩子信服與反思,除此之外,家長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孩子,因此孩子對“管理情緒”這方面也會有比較早的掌握。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對於家長而言,為什麼要進行“去情緒化管理”的方法呢?

試想一下,當孩子不小心打破鄰居家的玻璃、欺負同學後,作為家長第一時間會做的事是什麼呢?無非是訓斥、體罰、教訓接二連三的壓制住了孩子的反抗能力,讓他們表皮上唯唯諾諾的答應了家長:我保證以後不敢了。

那麼以後真的就不會再犯錯誤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當然不會,家長過於暴力的手段會進一步衍生孩子內心的逆反心理,他們打心底的對剛剛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是質疑的、口服而心不服的。丹尼 西格爾就認為,該種方式不僅不會達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會“幫倒忙”。

去情緒化管教的主旨是“對孩子進行理性引導並建立情感上的連接,不論孩子做法對與誤,都應該首先認清自己的定位,身為成年人應給予孩子理解和耐心,並儘量的換位思考,與孩子產生共情隨後問題的解決思路就清晰可見了。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推薦此方法也並非毫無憑據,去情緒化管教另外還有兩個作用:

(一)成為“佛系”的父母

此佛系非彼佛系,這樣的說法具體是指,讓父母在即將爆發脾氣時及時抑制住,內發性或者外壓性,都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總想著對孩子爆發脾氣,讓孩子“臣服”於自己的威嚴下,正確的做法是及時止損,換一種視角來解讀孩子“為何犯錯、何種心理、是否有悔改心”等等。

這樣不僅能夠讓本身施予孩子的教育力度更加人性化,也能讓孩子明顯的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關愛和幫助。“佛系”的處理方式最終會斷裂原本惡性循環的“情緒化怪圈”。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二)從客觀事實轉為孩子的主觀性想法

大多數家長在“收拾”孩子的爛攤子”時,都會下意識的把視線焦點放在孩子“犯下的錯誤上”,但是這麼做的結果反而有很多弊端。

若是換種角度,從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和真正的需求上出發,問題會被簡化許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將解決問題的矛頭指向“幫助孩子”而不是指責他們,那麼管教上的矛盾就會迎刃而解了。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三)減少衝突,增添和睦

於孩子而言,被父母斥罵肯定是一件令人沮喪且惱火的事情,這不僅挫傷了親子關係,更會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一條巨大的鴻溝。

作為家長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與孩子“交往”亦需要一顆充滿愛的、平等的、賦予尊重的心,只有這樣才能慢慢的縮短錯輩的距離。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家長怎麼做到“去情緒化”管教?

1、探尋孩子犯錯背後的“故事”

不知家長們有沒有這種感覺:管教孩子像“壓彈簧”,你一使勁他也就開始給你“槓”。的確,當孩子對著父母發脾氣、頂嘴時,其實背後的原因大多就有這麼幾種:父母管教過於嚴厲、霸道,不顧孩子的心裡感受一味地實行批評教育,抵制孩子的思想,將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作比較等等。

因此孩子為了為“自尊心”贏得一片餘地,就不自覺的開始反抗父母,在這裡最好的方法就是:作為父母,多多關注一些孩子發脾氣的背後因果,同時反思自己的做法。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2、讓愛充滿“尊重與理解”

與人交往即一門藝術,過疏過度都會產生弊端。當然父母與孩子的交往也不例外,父母如若只是一味地給予孩子溢滿的愛,或者習慣於嚴厲凌厲的批評孩子,那麼最終與孩子的關係都會走向破裂。

親子關係建立穩固的基礎是“理解與包容”,缺乏這兩種因素就會被孩子不明所以的“排斥與抗拒”。當愛充滿理解和尊重後,那麼孩子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溫暖且平衡的心理情緒了。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3、用行動去影響孩子的思想

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是身為父母最應當承擔起的責任,許多父母在訓斥孩子百遍“我給你說了多少次你怎麼還是這樣做?!”後,既而發出疑問:為什麼我的話對於他來說就像“耳旁風”?原因顯而易見:言語的力量遠不如行動給予孩子更深刻的影響力。

沒有良好的事後溝通,孩子當然也會受到父母“暴戾”的影響,從而情緒管理失控。不妨在生氣時作好深呼吸,謹慎細心的思考反省,既而組織好與孩子溝通的言語。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4、瞭解行為的起始原因,孩子改變在即

在管教孩子時,一系列的麻煩接踵而至了:因父母的體罰打擊活縱容溺愛,導致的孩子的極力反抗。其根本矛盾依舊存在,唯有家長們用心去探索孩子“這樣做”的根本原因,從事情表面觀察深層本質,那麼就可以改變孩子的壞情緒和逆反心理了。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5、雄鷹自有翱翔時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擁有快樂、健康的生活,因而愛太滿,孩子就會悄悄排斥,適當的“放手”、“解綁”,還給孩子一片屬於自己的自由,讓他們不斷的摸索自己的人生軌跡,結果往往會比“控制於掌心”更勝一籌。

6、把“杆兒”放平

父母應該靈活的轉換自身的角色,不要總用父母的視角去審視孩子的行為和思想,倒不如,把彼此之間的桿秤茌平,父母也可以與孩童一同玩耍遊戲,孩子也必要的學會承擔責任,互換角色,何嘗不可?

罵完孩子就開始後悔?教育孩子可不能上頭,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吼叫往往是最低級的解決方式,不妨試一試以上所述的“去情緒化管教”方式,說不定會從中另尋一番“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