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索取變成理所當然,道義、責任、愛心、寬容又有何價值?

當新冠病毒肆虐華夏大地,當中國人民上下團結、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西方有些國家卻無視中國付出巨大犧牲為國際爭取的防疫抗疫窗口期,極盡能事摸黑、汙衊中國,傷害中國人民感情。

現在,它們終於嚐到了無知帶來的恐慌和痛苦。中國卻又成了它們眼中唯一的依靠,各種求助一時間讓我們應接不暇。這種角色和情緒轉換估計連最大膽的編劇也不敢設計。

中華民族是個善良的民族,在這個關鍵時刻幾乎做到了有求必應。這種無差別的幫助在西方許多國家眼中漸漸成為一種理所當然。而眼下,我們的抗疫行動尚未完全結束,復工復產復學尚未完全展開,我們自己面對的挑戰遠未結束。我們實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國內的事務上。

誠然,我們不能忘記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刻那些慷慨相助的國家和人民,在它們有需求的時候我們也應鼎力相助。這是善意對善意的回應和回報,也是中華民族流淌在血液裡的品質。但對那些當初惡毒攻擊我們的國家,我們也不應輕易一句“不計前嫌”就大度伸出援手。因為,當你的大度變成它們眼中的理所當然,你的善意就變得毫無價值,它們不會感恩,更不會有回報。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我們太專注道義,太在意責任,太隨意給予,以至於別人把我們的擔當和善意當做一種理所當然——他們本來就應當會這樣……

所以,當我們失去了它們的一種敬畏,傷害就不會因我們的善意而止息。這也是為什麼當許多國家面臨中美兩國的選擇時,往往更多戰隊美國,因為美國的報復是現實和及時的,所以也就有了一種可以預期的敬畏。當然,我不是說我們應當像美國那些用強權維持利益,但至少也應當讓國際社會知道善惡有報,中國人不是可以輕易挑釁和汙衊的。以德報怨不應成為他國對中國的唯一預期,對大國的敬畏也應成為他國對我們的基本認知之一。所以,在支持國際抗疫的問題上,區別對待應當成為我們樹立大國敬畏的必要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