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伯远帖》,东晋王氏家庭存世的唯一真迹

关注:有竹居 无垃圾

王珣(公元 349-400年)

东晋大臣及书法家,字元琳,小字法护,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任职辅国将军、尚书令,才学文章一流,精通书法,风流古雅,是东晋唯一可与“二王”并称的书法大家,被赞为“神情朗悟,经史明徹,风流之美,公私所寄”。

隆安四年(400年),王珣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后改赠司徒。现知其书法作品只有两件,一件是刻入宋代《淳化阁帖》、《大观帖》的草书《末冬帖》,笔势雄健,书风飞扬纵横,与羲、献草体相仿佛;另一帖是墨迹本行书《伯远帖》。

王珣《伯远帖》,东晋王氏家庭存世的唯一真迹

王珣行书《伯远帖》

王珣《伯远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伯远帖》为纸本,行书手卷,长 25.1 厘米,宽 17.2 厘米,共 5 行 47 个字。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该帖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前经北宋内府收藏,明代董其昌等都曾收藏,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将其视为“三希”之一。

“三希”指的是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及王珣的《伯远帖》。乾隆皇帝见到这三个帖子后,实在喜欢的要命,于是专门把它们收藏在养心殿的西暖阁一隅斗室,并且认为它们属于“稀世神物,非寻常什袭可并云”,这些简直是神物,其他寻常的东西没办法比,后来索性将这间袖珍暖阁命名为“三希堂”。经过专家鉴定,“三希”之中,《中秋帖》和《快雪时晴帖》都是临摹本,只有《伯远帖》是真迹,故更为稀世珍贵。


《伯远帖》局部大图

王珣《伯远帖》,东晋王氏家庭存世的唯一真迹


王珣《伯远帖》,东晋王氏家庭存世的唯一真迹


王珣《伯远帖》,东晋王氏家庭存世的唯一真迹


《伯远帖》全卷欣赏

王珣《伯远帖》,东晋王氏家庭存世的唯一真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