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不合常理的“高科技”箭镞,将刃部放大80倍后,才知有多牛"


秦国位于战国军事线的最西围,犹如滔天巨浪一般浩浩荡荡向东席卷而去,雄吞六国,尽得资源。而随后,秦始皇便将这些资源悉数带入陵墓,同时被保鲜两千多年的还有秦朝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直至1974年出土之时都依然光新亮丽。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朝能够突围六国合纵有很多因素,我们不说商鞅变法后的强国强兵,不说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亦不说精英荟萃的人才优势,只提一个方面:拥有七国之中最先进的生产力。虽然已经无法亲眼看到大秦帝国的荣耀,但我们仍可以亲手触摸大秦帝国的辉煌!

作为秦始皇陵的殉葬品,兵马俑展现出了秦人独有的威严与霸气,所出土的文物亦呈现出了足够的震撼与惊艳,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这些文物的基因密码,来一睹秦国的“高科技”究竟有多牛。

首先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秦弩,其威力远远大于弓箭,飞行速度亦快于弓箭数倍,在秦俑坑发现的弩弓遗址多达数百处,这表明秦代已经实现了弩的机械化生产。

出土时弩的木质部分已经腐朽,而青铜弩机却依旧可以自如活动,并且拥有瞄准装置,由此可见秦代弩弓的制作工艺已然炉火纯青。当然,如果仅有强劲的臂力,而打磨不出锋利的箭镞,那么弩弓也不会有足够的杀伤力。

秦兵马俑共出土青铜兵器四万多件,而绝大多数是青铜箭镞,由于箭镞是当时使用最广泛、制造量最大的兵器,所以其制作方法应是日常最普遍的做法,因此最能体现当时制造技术的客观性。兵马俑出土的箭堪称“逆天”,堪称古代科技的巅峰。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其拔萃之处。

第一点,兵马俑出土箭镞均为三角棱形,带有流线型弧面造型,符合空气动力学,具有导向性能好、穿透力强的优点。研究人员对镞首的三个面做20倍放大投影,发现其三个棱脊长度几乎完全相等,最大差值0.55毫米,最小差值仅为0.02毫米,足以体现秦朝精确的磨削技术和高超的抛光工艺。

第二点,将箭镞头刃部放大80倍后呈现出的影像上,可见密密麻麻、分布有序、极为细致的搓痕,令人不可思议,又令人叹为观止!如此高倍镜之下,磨痕还能这么平行整齐,这说明秦人当时运用了极为先进的工具,而具体为何我们还不得而知。如果以现今的技术标准来看,只有靠旋切机工业化的旋转砂轮才能打磨得出来。

第三点,连接箭头和箭杆的部分叫箭铤,在铸造时先完成箭铤,然后将箭铤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内,最后再完成箭镞的浇铸。根据金属比例分析,箭镞部分青铜中锡含量高达20%,大大增加了硬度;而箭铤部分锡含量较低,主要为铜。这说明仅仅是箭头,秦人就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了不同比例的金属合金!

更加令人惊愕的是,每个箭头的箭首与箭铤重量基本都相等。以兵马俑出土的大型铜镞为例,箭首与箭铤重量均为50克!如此精准铸造的优势在于,被射出去的箭的重心基本保持在中间位置,利于飞行的平衡,能够飞得更远、杀伤力更强。

而且,每个箭镞表面都进行过铬盐氧化处理,至今都存有一层厚度约10微米的氧化铬防腐层,提高了箭镞的抗腐蚀能力。种种迹象表明,秦朝在箭镞的生产环节,就已经对铸造工艺标准进行了严格落实,这是秦兵战无不胜的资源保障。

单单一只日常生产化的箭镞,就蕴藏了这么多玄机,那么其他大型兵器便更是趋于完美,而其中一些的铸造工艺和工具仍是未解之谜,可想而知秦朝的“高科技”到底有多厉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