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搶命”小分隊,每次操作都是生死考驗

這支“搶命”小分隊,每次操作都是生死考驗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在科學精準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來說,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可以減少因缺氧而帶來的生命危險。在收治危重症患者醫院裡,通常都有一支由麻醉科醫生組成的插管小分隊,他們的每次操作都可以說是生死之戰。

这支“抢命”小分队,每次操作都是生死考验

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麻醉科醫生遲曉慧接到緊急通知有病人需要插管,趕緊組織人員前往病房。

这支“抢命”小分队,每次操作都是生死考验

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插管小分隊給新冠肺炎患者做的第97例插管。

氣管插管是每個麻醉醫生都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但在面對新冠肺炎患者時,這個操作卻非常危險。

这支“抢命”小分队,每次操作都是生死考验

患者口腔打開時,麻醉醫生會直接接觸到含有大量病毒的口腔分泌物,同時面部近距離對著患者口腔,大大增加了醫生感染的風險。

雖然危險,但插管小分隊已經習慣這樣的日常,完成插管脫去防護,消毒清潔再回到休息的地方,已經是下午1點多。

隨著疫情轉好,插管小分隊的工作量已經逐漸減少,在記者跟拍的過程中,每天平均只有一例需要插管的病人。

这支“抢命”小分队,每次操作都是生死考验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是首批確定為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重症危重症患者多的地方,就有對氣管插管的需求。

為滿足工作的需要,醫院麻醉科迅速抽調了科室的精兵強將,在中法新城院區和光谷院區組建了兩支插管小分隊。

新冠肺炎患者一旦需要插管,情況往往緊急,所以一接到通知,醫生就會第一時間瞭解患者的年齡、體型、進食、是否靠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等基本情況,以便迅速做出預案。

氣管插管醫生接到通知後,去急救時,手裡都會拎著急診插管箱。

因為新冠肺炎的特殊性,氣管插管用時一旦過長,不僅會導致患者缺氧加重,有危及生命的風險,也會增加醫生暴露感染的風險。這就要求醫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精準地完成插管,這是一項很大的挑戰,何況還有現實的困難。

2月4日,對於遲曉慧來說印象深刻,中法新城院區的ICU改造後開始接診,不斷有危重病人轉過來。

當時因為條件有限,患者轉來時可能情況已經很危急,缺氧非常嚴重,這時候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就成了挽救生命的必須措施。

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出現在病房就顯得尤其重要。遲曉慧和同事鄭紅波商量,兩個人輪崗,要儘可能長地待在ICU裡。中法新城院區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插管也是在這天完成的。這位躺在搶救車上的女性60多歲,呼吸困難,情況非常緊急。同時,患者肥胖、短下頜,可能是困難氣道,但是在ICU接診的初期,氣管插管的工具僅有一次性普通喉鏡。遲曉慧迅速打開患者口腔,放入喉鏡,在直視的情況下,無法看到病人的聲門。

後來看到病人的氧和漸漸好轉,遲曉慧才鬆了口氣。這個工作很多時候對他們來說,就是在和病魔爭奪時間。ICU接診當天,遲曉慧下午五點進的ICU,第二天凌晨兩點多才出來。

早期危重病人多,插管小分隊的任務繁重,很多醫生選擇長時間待在ICU裡。

在中法新城院區,插管小分隊要負責8個病區的氣管插管工作,隨時可能被叫,每次插管,醫生的心情都很沉重。

這種沉重一直持續到2月14號,第一次有插管的病人成功脫離了呼吸機。

這次上崗是遲曉慧經過兩週休整後的第二次上崗,她明顯感覺到,插管的次數少了。

遲曉慧說,她最喜歡看病人拔管、ECMO停機、出院的新聞。

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危重患者轉危為安,很多患者已經出院,醫院的空床位越來越多,這讓插管小分隊開始看到勝利的曙光,患者的康復也讓他們切實體會到自己工作的意義。

雖然新冠肺炎患者的插管工作已經越來越少,但總結仍是插管小分隊的日常。武漢市目前仍然有兩千多例重症患者,只要疫情還沒結束就絲毫不能懈怠。

在疫情控制的過程中,每一個好的轉機,都給插管小分隊帶來新的希望。在這場戰鬥中,他們始終在出色地完成任務。

到目前為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插管小分隊共完成新冠肺炎患者氣管插管176例,其中中法新城院區插管小分隊完成106例,無一例失敗。

插管小分隊出現的病房就是患者病情危重、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的戰場,插管小分隊就是一支與死神搶時間的敢死隊。他們用責任、用專業,用擔當和勇氣在捍衛生命防線。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現在還有很多重症患者需要全力救治,還需要白衣執甲的醫務人員繼續戰鬥,還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把戰“疫”進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