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2/20022611563326400013CA96.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楊丹)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崛起於5·12汶川地震,這裡集中收治的危重傷員治癒率達到93%,打破了國際重症死亡率10%—15%的紀錄;汶川特大地震後,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又經歷了玉樹地震和“4·20”蘆山強烈地震的考驗,兩次都創下了零死亡率的奇蹟;2月7日,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教授所帶領的華西醫院第三批醫療隊來到武漢,在武漢十多天裡,他們將自己醫治的一半重症患者救治成功,轉送到了輕症患者收治點,這是一群能和死神“搶命”的人。

飛馳的救護車上,成都、武漢、南充“時空交匯”

郭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生,同時也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又稱重症體外循環支持小組)成員。2月13日下午6:00左右,他和ECMO團隊其他幾位隊友接到通知:火速前往南充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救治一個危重症患者。通知他們的,是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金曉東教授,情況緊急,金曉東教授只來得及簡單告訴他們患者可能需要上ECMO,至於具體情況建議路上與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聯繫。

後來他們才知道,這次突如其來的火速馳援,源於當天四川省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救治小組的全省遠程會診。金曉東說,這個患者當時引起所有會診專家的關注,“因為他還比較年輕,有很好的救治希望。”“但是如何救、怎樣救,要到現場進行充分評估,遠程的話病人很多實際情況不能完全掌握。”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救護車上三地聯動遠程會診

於是,下午6:00過,主治醫師郭軍、楊浩,主管護師曹淼,護師張輝被緊急召集,當天,除了郭軍正在值班,其他幾人都已下班回家……為了抓緊時間,他們來不及詳細瞭解患者的情況,將可能需要的設備儀器搬上救護車匆匆出發。郭軍告訴記者:“好在我們ECMO團隊一直處於戰備狀態,所以招之即來,來之能戰。”

救護車風馳電掣地上路了,郭軍、楊浩、曹淼、張輝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啟動華西重症“teleICU”遠程會診平臺,連通遠在武漢的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教授、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的謝建平院長、重症醫學科陳麗主任、感染科曾躍主任及患者的管床醫生,啟動三地遠程會診。三方信息迅速匯聚到快速移動的救護車上,ECMO團隊全面瞭解了患者的病史,床旁的監護及呼吸機工作參數,各項實驗室及影像學資料,以及整個救治過程病情演變。這位2月7日就住進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ICU隔離病房的男士,是明確的新冠病毒導致的重症肺炎。當時已經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嚴重缺氧,病情危重。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救護車上三地聯動遠程會診

會診持續到晚上8:00過才結束,在一個多小時的三方遠程會診中,他們系統梳理了患者的病情,制定了兩套方案,提出了治療及備用方案。會診中,康焰教授多次叮囑ECMO團隊:一定要在儘可能優化現有治療的基礎上把握好ECMO使用的指徵。郭軍說,康焰教授之所以如此要求,是因為“ECMO是個有創操作,也是作為救治嚴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最後一項挽救性治療措施。上機後,患者有可能會面臨出血、感染加重等相關風險。”郭軍稱這是他在重症醫學科工作7、8年來,第一次在救護車上完成幾地聯合遠程會診,“這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為病人贏得時間。”

當晚10點左右,ECMO團隊抵達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立即著手探查病人病情,與患者的主管醫生及醫院裡面的相關人員進行了交流及討論,然後把治療方案進行了優化和調整,“根據現場患者的實際情況,我們把ECMO調整為備選,如果治療方案調整後患者的情況仍不能改善,就進行ECMO支持。”郭軍說,對患者情況的判斷,確實需要專業醫生進行現場評估。

患者的治療方案經過調整後,當晚病情逐步改善。2月14日早上,ECMO團隊再次與當地醫生聯合查房,再次確認患者暫時不需要ECMO支持。當天,ECMO團隊完成任務返回成都,郭軍說:“目前患者呼吸功能有較明顯的改善,暫時不需ECMO,但還是要看後面的走勢,目前還沒脫離危險。”

20分鐘,川軍帶危重患者穿越“生死線”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賴巍、王鵬、曾鵬,組建緊急轉運小組,把16病區一個危重患者轉運到23病區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23、24病區,是主要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地方,也是“川軍”精銳華西醫療隊駐守的地方。2月20日下午1:20,四川醫療隊隊長、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教授在這裡親自點將。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穿越生死線的病區轉運

2月20日中午12:57,16病區的醫生突然在“東院區馳援醫療隊工作群”裡發出緊急求援:該病區有個47歲的新冠肺炎男性患者,2月9日入院後,病情持續加重,雖然已經給了最大程度的無創呼吸機呼吸治療,但氧飽和度還是僅維持在55-60%左右,需要氣管插管行有創呼吸機治療。16病區是由這家醫院的腎臟內科醫生和護理人員組成的,沒有重症醫生和收治氣管插管患者的條件,所以,16病區的醫生在群內求助,請求將患者轉入有這方面專業管理能力的病區。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穿越生死線的病區轉運

下午13:18,16病區收到東院區四川醫療隊隊長康焰教授的回覆:23病區可以接收。然而,問題來了,16病區與23病區雖然在同一棟大樓裡,可是,從7樓的16病區轉入到14樓的23病區,轉運時間大概要15分鐘,這段路,對於轉運小組和患者來說,都是一道“生死線”,因為患者隨時可能出現氧合下降、心跳驟停的危險。

為了儘可能降低患者轉運的風險,康焰教授親自“點將”組建緊急轉運小組:主治醫生賴巍、呼吸治療師王鵬、護士曾鵬組成緊急轉運小組,到達現場負責安全轉運患者。接到任務,緊急轉運小組明確分工,各司其責:醫生負責整體病情和轉運風險評估,呼吸治療師負責呼吸治療方案的調整,護理人員協助轉運、保證靜脈通路暢通等。

出發前,緊急轉運小組做了嚴密的轉運預演,說到轉運前的預演,主治醫生賴巍不無自豪:因為有過轉運很多危重病人的經驗,更得益於平時在華西醫院的嚴格訓練,“所以,我們重症醫學科有很多屬於自己的轉移重症患者的方案可以選擇。”緊急轉運小組針對16病區這個重症患者的病情做了具體的預演,選出了可以最大程保證病人生命安全以及轉運安全的方案,還準備了兩套預案:如果患者病情允許,將其轉運至23病區後,再進行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治療,因為23病區病房危重症治療和搶救的軟硬件更好,並且當時16病區的醫生也介紹說:患者8:30進食,屬於飽胃情況,插管有返流誤吸的風險。全套防護武裝、負責整個院區氣管插管的武大東院麻醉科醫生喬芊芊也建議轉運小組將患者帶到23病區再氣管插管。

轉運方案萬無一失了,他們又開始準備所有可能需要的搶救藥物和器材:搶救用的腎上腺素,其他搶救用藥,呼吸球囊,甚至想到如果病人在轉運途中發生心臟驟停,要馬上進行心肺復甦……能想到的可能性都想到了,該帶的藥品器械也都帶了,所以,緊急轉運小組從23病區出發時,宛如一支浩浩蕩蕩的大部隊,用賴巍的話來講,就是:物資多,人也多。

然而,緊急轉運小組抵達16病區才發現,患者情況非常不樂觀,儘管已經給予面罩吸氧(10L/min,最大轉運支持),但氧合依然不能維持,氧飽和度下降至40-50%,嚴重威脅患者生命,患者隨時有心跳驟停的可能,緊急轉運小組請示康焰主任後,當機立斷,果斷採用第二套預案:在16病區行快速順序誘導插管,待患者病情穩定後再轉入23病區。

快速順序誘導插管,是麻醉科一種急診插管的手術方式,考的就是手速,要求速度必須非常快,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少患者返流誤吸風險。在賴巍和呼吸師王鵬協助下,麻醉醫生從給藥到氣管插管一氣呵成,60秒完成氣管插管,插管後對患者用有創呼吸機治療。儘管採用了第二種方案,患者仍一度出現氧飽和度不能維持,轉運小組緊急應對,果斷調整呼吸機參數和呼吸治療方案,利用轉運救治設備進行現場器官功能支持……

大概1小時後,患者情況逐漸穩定下來,緊急轉運小組決定立即實施轉運。一位醫護人員先行跑電梯旁,將電梯鎖定在7樓。隨後,轉運小組緩慢平穩的把載著患者的病床推出病房,患者身上帶著轉運呼吸機,氧氣鋼瓶、連接著監護儀,還有所有急救物資。進入電梯後,緊急轉運小組三人時刻緊盯呼吸機的工作狀態、監護儀上的生命體徵,賴巍說:轉運過程中一旦病人病情發生變化,或者出現機械故障,都會非常非常麻煩,“因為轉運過程中攜帶的搶救設備和藥品相對來說都不是很充分。”

在3位醫生,1位呼吸治療師,3位護士的協助下,麻醉醫師全程護送下,一行人推著病床緩慢行進,賴巍說:“因為推著病床,病人身上帶著很多儀器,所以我們不能走快,只能緩緩行,”用了差不多20分鐘時間,才穿過這條從7樓到14樓的“生死線”,成功完成轉運。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群与死神“抢命”的人

今日,這位被川軍帶著穿越生死線的重症患者已經成功拔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