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若帆之阁”原来是乾隆建的一个观察哨


圆明园“若帆之阁”原来是乾隆建的一个观察哨


圆明园“若帆之阁”原来是乾隆建的一个观察哨


圆明园“若帆之阁”原来是乾隆建的一个观察哨

圆明园是用来干什么的?也许很多人都会说是清代帝王悠闲娱乐的地方。我要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至少说在雍正和乾隆时期不是这样的。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盛世有三个,第一个是西汉时的“汉武盛世”,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第二个是“大唐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第三个就是“康雍乾盛世”。也有人说应该把“永乐盛世”也加进来,称为四大盛世,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先放下不谈。

康熙晚年到畅春园办公,开启了清代园政的历史。雍正继位后,把父皇给自己的赐园圆明园升级为离宫,从此五代接续150多年。这里是当时除紫禁城外的第二政治中心,一切都以“理政”为第一原则,这一点是和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完全不同的。写了几十篇关于圆明园的文章后,我也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重农轻商是绝大多数王朝的基本国策,康熙、雍正和乾隆也都有自己的自留地,都亲自耕种农田,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圆明园中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景点也非常多,前面多有提及,这里不再赘述。乾隆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生产劳作时,经常就在想,这里的太监和农夫是绝对不敢偷懒的,农田水利设施也是配套的,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不错,但民间的劳作又是如何呢?只能听大臣和太监们的汇报,但他们会不会报喜不报忧,或存有什么私心呢?他也不是对臣下和太监们不放心,只是想着自己能亲眼看看才好。

有一天,乾隆从自留地“多稼如云”出来,沿着假山散步,走到圆明园大北门东侧的假山最高处时,他向外一望,眼前是大片的百姓农田,再回身向园内一望,西南就是自己的自留地。这个地方太好了,不用出门,就可以既看到园内农田,又可以观察百姓的庄稼。于是,他就叫来内务府的人,让他们在这里修建一处景观,开始的时候叫“耕耘堂”,他还写了9首《耕耘堂》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假山巅筑室,墙外见溪田”“园中属官物,墙外私垦别。当官与治私,尽力殊勤拙。何事不穷理,亦弗苛察屑”等。

乾隆的意思是这里建好后,他就多了一双准确了解农业生产的慧眼,还可以观赏更多的美景。建的过程乾隆在“多稼如云”里劳作或休憩时都可看到,看着看着他就想到了南巡时的场景,脑中不时出现“高阁筑溪上,因之号若帆。虽云出想象,体物意不凡”的感受。于是,乾隆不仅把这里重新命名为“若帆之阁”,还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前写好了“若帆之阁”“耕耘堂”“爽籁居”“湛虚翠轩”等牌匾,建筑一修好,就命人挂了起来。

乾隆以后,嘉庆、道光等也常到这里来阅视园内外的庄稼生长,乾隆写过9首《耕耘堂》诗,嘉庆帝更是写了19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