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扶貧幹部當起了“銷售員”

人民網-安徽頻道

“要不是你們幫忙,我家葛根粉真不曉怎麼搞了。感謝你們!”3月17日,年過七旬的汪全林老人見到他們村的扶貧隊長王磊,急忙打著招呼。

據悉,汪全林是霍山縣單龍寺鎮雙龍村的貧困戶,老夫妻倆都70多歲,唯一的兒子身患殘疾。老汪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售賣自家茶葉和上山挖來的葛根等農副產品。然而,疫情發生後,山區群眾的農副產品線下銷路受阻,這讓往年每到春節成為“香餑餑”的農副產品一時間變成了滯銷品。

急群眾之所急。隨著疫情逐步好轉,駐雙龍村的扶貧工作隊更忙碌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他們與鄉鎮駐村幹部挨家挨戶瞭解農產品待銷情況,並通過鄉鎮微信平臺發佈信息,在網上找銷路。

“大多數貧困戶年紀都偏大,不懂網上銷售,在接到訂單後,我們經常要自掏腰包為他們包裝袋、包裝罐,幫著打包、郵寄產品。”雙龍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磊說,他們最近幫村裡的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達1萬多元。

像王磊一樣,霍山縣許多扶貧隊員都當起了貧困戶家的銷售員、快遞員。他們在朋友圈、同學群、工作群中幫著村民吆喝著賣土特產。

不久前,六安市民周宗亮看到單龍寺鎮迎水庵村的待銷土特產信息後,第一時間聯繫上該村扶貧隊隊長許秉飛,希望購買一些山茶油。不過,受疫情影響,快遞遲遲難以發貨。

萬事開頭難。眼看著貧困戶掛網的第一筆訂單就要黃了,許秉飛心裡不是滋味。於是他將茶油包裝好,驅車送貨上門。“這麼遠,你還親自送上門來,吃得好下次我再多買點!” 周宗亮很熱情,也很詫異。單龍寺鎮與他住的地方,往返一次至少一百多公里。

據瞭解,疫情發生以來,單龍寺鎮已利用微信等渠道幫助18戶貧困戶銷售葛根粉、蜂蜜等9大類滯銷農產品,銷售額達2萬多元。

全縣範圍內,通過線上銷售、網紅帶貨、扶貧幹部跑腿等方式,霍山縣已累計幫助貧困戶等銷售積壓在家的山芋粉絲、蔬菜、畜禽、水果等農副產品達50餘噸,銷售額達270多萬元。(陳浩 劉太金 劉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