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在香格里拉,无处不在的俊秀与妩媚,总像蓝天白云般地默契相依,亦或是风吹草低的静籁与辽远,一颗心总被盘翔的苍鹰牵引着,在梦想之外,在猎猎的经幡和巍峨绵延的雪山面前,人类固有的坦荡和胸襟已经荡然无存。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走过春夏秋冬,我的目光始终定格在遥远的远方,翻涌的思绪久久难以释怀,沉醉在普达措的梦中没有醒来,只能用一种敬畏的心境,去铭记这一方山水的轻灵!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普达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普度众生、到达苦海彼岸的湖。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地处云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属都湖、尼汝片区以及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都被划入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公园平均海拔接近3500米,至今保持完整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蓝天白云下的高山草甸和清如明镜的高原湖泊,是迪庆优良生态环境的缩影。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普达措”一词来源于梵文音译,译为“舟湖”,就是“苦海慈航之舟,渡众生于苦海彼岸”之意。关于“普达措”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藏传佛教白教活佛噶玛巴为十世法王所著的传记——《曲英多杰传记》中。书中说到:法王在姜人辖下的圣地及山川游历,在建塘(现在的香格里拉县城)边上发现有一处具有“八种德(甘甜,清凉,柔和,轻质,纯净,干净,不伤咽喉,有益肠胃)”,名叫“普达”的湖泊,只见此地僻静无喧嚣,湖水明眼净心,湖边是无边的草甸,还有各种药草和鲜花点缀其间,山上森林茂密,树种繁多。在湖中还有一形如珍珠装点的曼陀螺似的小岛(所谓曼陀螺,是藏民族的一种宗教幻想,形似曼陀螺的地方,就是在他们心目中达到“圣境”的地方)。还有,在藏民族中,把宏扬佛法的地方称为“卫地”,最早的“卫地”是在“桑耶寺”一带,后来藏民心中的卫地是指“拉萨”,而位于拉萨的布达拉宫又是这重中之重,在藏族人民心中地位崇高,就像一个印章,在他们心中印下了一个深深大大的印迹。但是,活佛噶玛巴说:“卫地布达由人力建成,而建塘普达天然生成。”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叫“普达”的湖泊会被藏民敬奉为“神湖”的原因。据多方考证,书中所描述的“普达措”,就是现在的碧塔海及周边地区,那个形似曼陀螺的小岛也就是现在碧塔海的湖心岛。所以,当决定将属都湖与碧塔海合并,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时,“普达措”的名字就再合适不过,其实,这并不是它的新名字,只是还回它的本名。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现在整个“普达措国家公园”主要由四个景区构成:即属都湖、碧塔海、弥里塘和洛茸村。其中,属都湖与碧塔海为两个高原湖泊,被称做姊妹湖。传说是天宫玉女不小心打破玉镜散落人间而形成,所以又有“仙女玉镜坠林海”之说;弥里塘是一个高山牧场;而洛茸村的三十多户藏牧人家就居住在这里,“洛茸”藏语意为森林长得非常繁茂的地方,四周被密密麻麻的云南松和冷杉林,捂得严严实实,春夏季节,空旷碧绿的田野间,野花绽放,群鸟翻飞,牛铃悠扬,一派恬适与宁静 的牧区人家,在袅娜的炊烟里,诉说着前世今生的轮回。

碧塔海是藏民心中的神湖之一,藏民转经全部要以顺时针的方式,所以现在游览普达措也是按照这样的线路,即:属都湖、弥里塘、碧塔海。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一】

一路逆着一条小河上溯而行,这条河的名字叫“属都岗河”,他是“冲江河”的源头,但不是主源。河流两岸高高低低的高原红柳,像一位位忠诚的卫士,把它贴护得严严实实,各种鸟儿的清啼彻应着河流的喧嚣。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这里红柳婀娜,野花灿烂,芳草连天,牧群悠悠,那景致赛过了天上人间。而深秋的属都岗河却显得格外的宁静清悠,万紫千红,一种冷峻之中的静美,让你的思绪久久定格在那里。

每年的五月中旬以后,这条路两边的鲜花就开始绽蕾,随着季节的变化,会不停的更替,花期一直延续到八月底。首先是灰背杜鹃与珍稀植物桃儿七花,然后是锡金报春,偏钟报春与蓝色的西南鸢尾……,还有一种形似青菜植物,它是横断山特有的菊科植物----网脉橐吾,当地的人们都叫它酥油草(花),此种植物在七八月份除了点缀沿途的风景外,藏民还用它来包裹酥油,据说能起到保鲜作用。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属都湖又被当地人称为“高原牧场属都湖”。的确,在这里不仅拥有一个景色优美的大湖,在湖的四周还围绕着一大片丰美的草场。藏民族原来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牲畜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而草场就是上天为牲畜播散的粮食,有了草场才有了牲畜;有了牲畜,才有了藏民幸福的生活。属都湖被当地人称为“高原牧场属都湖”,可以想像它在当地藏民心中的位置是很高的。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属都湖的出水口还有一个美名叫“当曲卡”,也就是“属都岗河”流出“属都湖”怀抱的地方,意为“木棒打鱼的地方”。到了“当曲卡”,也就真正来到了属都湖。

不染纤尘的湖水微波鳞鳞,汲岸的水草像一根根绢丝绸带,微岚之外,掀动起绿色的狂澜,不知名的水鸟或嬉戏或斜飞或久久地盘翔,绝色的鸟音此起彼伏,充盈着这片清澈的世界。极限的对岸草原朦胧,成群的牛羊像泼墨中的静物,原始丛林倒映水中,牧场上的木棱房三三两两依山而居,傍秀水而临,我深谙的雅士诗人是否在此独对吟诗作赋呢?红尘中的淑女是否年复一年斜倚琴瑟,冥望这湖光山色,无法拨动那沉寂千年的佳音。南来北往的故人,掬一捧圣水,深深祈祷吧,让尘缘御下此生唯一的祝福,独浆泊舟,禅释的灵魂随明净游走,水纹之处,诗行已经诞生。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随意歌一曲,豪情并现;姿肆舞一段,蜜意顿生。

已忘来时之路,不经意踏向虚拟般的草径。南山的白桦林婷婷婆娑,蝶舞花丛,牧人若即若离,牧狗跟随其后。传说很久以前,南山就有两次山体爆发,一次在白天,一次在黑夜,震天的轰鸣摇醒了梦中的草原,随即人们见到这里已是一潭幽幽的圣水,很多树木都被埋葬其中,在此玩耍的游人如果忘情大喊,总难免会淋一阵小雨。前些年若遇艳阳高照,整个属都湖水都会变红,那又是属都湖观鱼的又一大景观。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属都湖四面环山,现在修有两段木质栈道,可以让我们深入属都湖景区。在栈道两边以杜鹃与桦树居多,山上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湖边与对岸又是牧场为主。属都湖的美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湖岸边起伏的山峦,密布的原始森林,绿油油的草甸和点缀其间的野花与湖水共同组成了这天堂般美丽的世界。

属都湖水清的透彻、静的纯粹,而散落在湖中的水草,把属都湖打扮得更加纯静而优雅。属都湖不仅有水草的点缀,还享受着大山的呵护,湖岸边就是连绵的群山,它们就像一对伉俪相依相伴,真是男才女貌,它们结合得是那样的相得益彰。属都湖并不是波澜壮阔的湖,而它周边的山也不是巍峨的高山,是比较矮的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的植被又很好。站在湖边,切身感悟半湖青山半湖水的韵味,宁静致远的意境油然而生。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春夏之际,森林郁郁葱葱,草地野花盛开,显得深邃而富有生机;秋季本来应该是凄凉的季节,但在这里森林不用笔墨和颜料,而是用自己的绿与红、蓝与黄等等自然的原色,把山峦打扮得五彩斑斓,加上湖水的映衬,彰显出一幅瑰丽多彩人间画卷。踏着季节的鼓点,梦境般的一切驱走了秋的萧瑟,反而比春夏季节的葱郁繁茂更加撩拨人心;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边被雪山和阳光静静的搂抱着,一颗漂泊浮躁的心显得无比的纯静与安详。

我觉得属都湖最美的时候,是在雾气迷茫的早晨和落霞辉映的黄昏。特别是在芳草萋萋、百花争艳的季节,空气里弥漫着花的芬芳,在玫瑰色的朝霞弥漫荡漾或是夕阳斜照的时候,湖面一尘不染,雾气氤氲,飘渺如烟,整个湖面只有它钟情的伴侣——群山,挺拔英俊的倒影。

【二】

弥里塘是一个高山牧场,它与属都湖景区相隔6公里左右,行车十多分钟可以到达。这期间要翻过一个山梁,这段路是在原始森林里穿行的。

当车行在原始森林中,你可能会对路两边树上挂的一种形似“胡须”的东西很感兴趣,因为在其它地方很少看到这种植物。它们叫“长松萝”,属于地衣植物,倒挂在其他树种的树皮上面,它是由藻类和菌类两种植物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复合体,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菌类提供水份和无机盐,这种生活方式在生物学上称为“共生”。“长松萝”还是滇金丝猴最爱的美食。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沿着洛茸村山路向纵深处鱼贯而行,天界洞开,两面苍松翠柏拍挞而来,一条长约5公里的草甸让你的心灵豁然开朗,微凉的山风吹开草甸的沉寂。九曲十八弯的小溪涧千百年来哺育着这方山水,也哺育了远离喧嚣的村庄。牧群在这空旷的草甸撒欢,或慵懒的栖憩,温暖的鼻息和唇齿在花香和绿草之间寻觅,阳光的妩媚显得煽情灵动,青山、牧房嵌进了天然的镜子里。乌鸦、山鹊成了画中的使者,它们的欢叫让一切鲜活起来。这就是“弥里塘”,让久违的情怀再次撞进你的心里,那欲言又止的心语,定格在默默前行的脚步里,那些密密丛生的高山杜鹃,次第而长,情窦初开,含苞绽放,高原春色的勃勃生机,就这样灿烂开来,人类的渺茫与弱小在此刻已坦露无遗。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春夏季节,这里繁花似锦,长约5公里的草甸像铺了七彩的氆氇地毯,成了洛茸、九龙两个村牧群放养的天堂。悠扬的牧歌,奶茶飘香的牧房,一切的恬淡与美好尽在不言中,那山鸟百兽与牧群同乐的场景自是不言而喻。

而到深秋,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致。秋红千山,层林尽染,牛铃回应的远山之外,便是你想去用一生的时光追求的梦想之地,一棵小草的摇曳,一朵花的芬芳,一只动物的欢跳,甚至于你去信马由缰纵情放歌,都是你想定格记忆的最美瞬间。

因此,我在等待雪花,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三】

走走停停之间,沉静在弥里塘的景色里已经忘记了时间。当穿越红松、云杉、冷杉和针叶林交织的原始森林,来到碧塔海尾时,远远地空旷的草甸高坡上见到了久违的“连理树”。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过去,我只是在书中和图片中看到,两株如桶状粗的栎树同根相连,相偎相依,伸长的枝叶像两把伞,全然不觉外人惊奇的目光,在日月的交织和风雨的历练中,表白着前生今世不泯的誓言。我忽然想起了两只蝴蝶,想到了山盟海誓,那些失散多年的朋友如期而至,簇拥在“他俩”的身旁,倾听“他俩”呢喃细语。其时,人们只是以一种精神之树给了我们一种暗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正午的阳光照耀着这对千年的“情人”,蓝天作证,青山为伴,却显现不出它们的影子。

放眼望去,天宝雪山奔来眼底,延绵的群山托举着它的威仪,坐看风云的豪气情结,油然而生。

由栎树林、红松、云冷杉交织成的群山遮住了碧塔海的全貌。俯瞰碧塔海,晶莹剔透,碧玉斑斓的碧塔海,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世间所有的一切。湖中小岛的轮廓嵌入心海,波光浩淼的碧塔海,已经变成了一泓玉液琼浆。忽然间,悠扬绵长的山风,一阵阵穿行在莽莽的原始丛林,惊涛骇浪与松涛交相辉映,那跌宕起伏的声音,像出没于崇山峻岭间的千鸟百兽的合鸣,又似仙界中飘渺的天籁,构成了大自然中最纯最真最美的交响。

飘飘长长的松罗挂满了密林中的枝桠,看着被风吹动的银须白发,像是仙翁下界欢聚一起,不约而同地举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仙乐飘飘”的舞会,人世间的风尘俗事顿时烟消云散。情不自禁地顺着山竹和原始丛林交织的林海,前呼后应地向“音乐湖”走去……

透过密林,只见阳光照射的湖水波光潋滟,动人心弦的大自然乐章,仿佛让你走进了“钢琴岛”。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站在碧塔海北岸,微凉的山风不时像刀子一般,一阵阵刮过来,有时让人举步维艰,风涌浪高,湖水来回撞击着坚硬的山岩,坚守乐土的水鸟、野鸭和黑颈鹤,不时在宽阔的水域间上下翻飞,尔后又落到草甸上,翩翩起舞,让人痴迷,让人留连忘返。

一路山,穿林过涧,乖巧玲珑的小松鼠会与你不期而遇,它们已经全无畏惧,会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合影留念”,这番景致,让人不得不称奇叫绝。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顺着山路向南进发,来到叫“菊康”的一处草甸上,这里的水域面积较大,因为风向较强,日光充裕,冬季极少结冰, 清澈的溪涧顺着草甸上蜿蜒的沟渠,淙淙而下,注入了碧塔海,像这样的支流不知有多少条。这个草甸还有一个传说,就是画眉鸟飞落此地就不想离去,它们在此和睦共处,享尽自然中的山色丽水,繁衍生息。过去这里极少有人涉足,因而草木丰茂,四季风景独好。

一阵阵浪波接踵起伏,叠加荡漾,交织翻涌,就像人生中不经意的际遇,惊鸿一瞥,让各自记住了应该好好把握和珍惜的东西。

站在碧塔海南岸的护堤上,回首遥望小岛,恰似蓬莱仙境。看惯了“杜鹃醉鱼”的美景,听过了“老熊捞鱼”的故事,反倒觉得那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活化石——碧塔海重唇鱼,成了雪域高原的神灵,我祈愿那万籁中的飘飘乐音,是它们的仙奏。还有被千年古树掩映的小岛,相传是藏族史诗中格萨尔王镇压魔鬼的地方,明代木氏土司曾在这里修建了避暑山庄,也是莲花生大师的修行之地。

当时光静若止水,珍稀物种在这里繁茂生长,松茸在此遍地而生,沿海四周的报春花等八大名花竞相开放,与山林中的杜鹃竞相媲美,相映成趣。真正的梦幻之旅,刚刚从这里起步。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回望碧塔海,一群黑颈鹤在自由闲栖的牧群间翩翩翔舞,粼粼的波光让人心生爱恋。当穿越莽莽的原始林地,经过“岗擦坝”时,已是鹤唳声声,鹰翼翔集,斜斜的余辉映红了人来鸟不惊的梦境,怀揣一路的风光山水,遥想着一路的牛铃和冷峻之中的艳遇,原是那么的不经意,作为匆匆的过客,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 !

普达措——美丽的影像与召唤

游玩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再来领略香格里拉的神秘之旅,心随湖光山色和淳朴的民风一路远去。如果说碧塔海是一颗高原上最璀璨的明珠,它的优美可以唤回人类亘古的记忆,并伴随着这里的苍翠和俊美,追溯岁月的轮回,找回那份久违的情怀;那么,属都湖就是迪庆高原上又一朵最亮丽的奇葩,真可谓:南方多毓秀,属都湖有嘉木!生命的注解在这里得到释放,苍鹰和马背喂养了这方山水和这里的人们,四季的斑斓点缀了高原的灵秀,让更多的揭迷者义无返顾地寻找着人类最终的归宿。

雪落无声,山水无痕。伴随着日月的轮回,守望最后的家园,苍天不老,岁月永恒,喂养青稞的土地,同样喂养秋天的爱情,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梦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