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現場,傳播真情

“靠近”現場,傳播真情

  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正在開展“藝評戰疫”專題文藝評論徵稿活動(截稿至3月底, )。本專題中國文藝評論網已選載數十篇原創來稿,如下是網站第32篇:

“靠近”現場,傳播真情

  一位武漢的朋友寫道:“封城第一天,感覺自己被丟在了世界的孤島。”然而一個多月過去,武漢人最大的感受是,“孤島”不孤。

  戰“疫”最前線當然是醫院,武漢得到了全國各地醫療中堅力量前仆後繼的支援,“雷神山”、“火神山”、方艙醫院、定點醫院全速運轉,與時間賽跑,為生命爭取光明的通道;在新聞戰場,媒體記者逆行趕赴疫區,實時傳遞一線戰報,直擊疫情痛點,監督解決實際問題;在文藝界,專業藝術家、民間創作者擂響春天的戰鼓,自發創作入情入心、有溫度有力量的文藝佳作,在社交媒介得到廣泛傳播。我們相信,比病毒更有威力的是愛和希望。

“靠近”現場,傳播真情

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的護士長馬晶握住病人的手對她進行安慰(新華社湖北分社記者 熊琦 攝)

  其實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現場,就是朋友圈冉冉置頂的“小區業主群”。樂觀的武漢人把旺盛的“煙火氣”搬到了這裡,多年的鄰居終於相認,群居的熱情被迅速激活。大家從最初的惶恐漸漸安靜下來,在群裡井然有序地團購買菜、科普闢謠、雲看病、雲相親、互借東西、加油打氣……疏離又靠近,感恩而珍惜,上演著“天助自助者”的生活圖景。武漢的朋友說:曾經想過,如果將來出現一部“新冠肺炎疫情”題材的電影,我最想看到的切口是什麼,答案就是這個。

  這個特殊的時期註定被記錄,選擇什麼樣的切口,用怎樣獨特的視角,傳遞怎樣的價值情懷?需要文藝創作者以在場者的身份持續思考。戰“疫”打響,沒有誰是局外人。而那些深深打動我們的作品,往往都具有獨特的觀察視角,創作的觸手無限靠近人與現場,關注情感及在極致命題前人們的所思所想,進而輸出了思想情懷、體現了價值引領。

  有一種靠近,是用皮膚去感知細節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機器可以替代人們“逆行”某些危險的現場。但對於很多記者和創作者來說,是否能接受躲在幕後?他們的回答恐怕是NO!北京衛視《生命緣》是一檔老牌的醫療紀實節目,六年來始終堅持著特別“用力”的創作方式。團隊常年蹲守醫院,緊盯社會熱點、醫療事件,關注醫患關係,一個選題常常要跟拍半年到一年,當重大醫療事件發生時,更是第一時間啟動“逆行”模式。

  從除夕前一日、臘月二十九開始,北京衛視《生命緣》抗擊疫情特別報道小組進駐北京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北京地壇醫院的隔離區進行拍攝。每次進入“ICU”,攝像機要用多層塑料薄膜纏起來,話筒也要經過消毒包裹。幾天下來,他們身上的衣服被消毒液腐蝕得一片斑駁,手也因頻繁消毒變得乾裂粗糙。但在他們的鏡頭中,有除夕夜ICU病房的患者吃上醫生送來的熱餃子,有僅九個月大的嬰兒在醫護人員的悉心呵護下逐漸成長,有醫療專家王廣發感染病毒後進行隔離治療並堅持自我記錄,有ICU病房窗戶上醫生留下的字條:窗簾不要放下來,劉教授(患者)要看風景……《生命緣》堅信:面對生命,真實的細節就是力量。

【視頻】《生命緣——疫情特別節目》第26期《宋醫生的抗疫日記》(來源:優酷視頻)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如此靠近。甘願冒生命危險“逆行”,捨棄親情陪伴,對記錄者來說,也是一道嚴肅的判斷選擇題。美國戰地女記者瑪麗·科爾文曾說:“我們的使命是準確客觀地報道戰爭和災難,我經常會問自己,我寫出來的東西到底值不值得冒生命的危險?”能夠真實有力地記錄時代,終究是使命使然。

  有一種靠近,最遠的你是最近的愛

  在這場疫情中,武漢是備受關注的中心,而我們大多數人在後方心有餘而力不足,能做到最好的就是儘量少出門不添亂。欣慰的是5G時代可以通過“慢直播”來“雲守望”“雲陪伴”。

  今年春節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上線,推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慢直播”節目。億萬網友化身“雲監工”,24小時關注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工地現場各種奇形怪狀的機器還被網友們起了名,有“送灰宗”“送高宗”“勤始黃”“焊武帝”“光武帝”等,就連直播時鏡頭下方三棵一動不動的桂樹,也被封為“吳三桂”。網友們還紛紛在慢直播評論區打卡留言“武漢加油”。

  此外,“央視頻”還在武漢長江大橋、洪山廣場、漢江關、會展中心、沙湖公園、武漢大學等多個城市標誌性區域架設慢直播鏡頭,24小時不間斷為廣大網友實時直播武漢的“此時此刻”。當看著鏡頭裡緩緩流動的街景,人和車很少,但陽光很好,會有一種劫後餘生的震動,忍不住要自行配樂一首《陽光總在風雨後》。無論是《慢直播|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還是《慢直播|雲守望:見證此刻期待春暖花開》,24小時不停歇的直播現場,成為全國網友與湖北、武漢同頻共振的重要現場。而當慢下來,我們開始痛定思痛自省,也發現了很多久違的感動和美好。

“靠近”現場,傳播真情

2020年1月24日上午,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數十臺工程機械正在施工作業(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官網)

  慢直播是一種馬拉松式全程直播某一事件的電視節目類型,沒有主持人,沒有解說字幕,更沒有精美的後期製作,只是用固定機位真實呈現事件現場。這樣的節目樣態,以前看的時候感覺有點不可思議,這一次卻成為無比貼切的應用場景。

  央視網“為天使護航”公益行動,進一步將“慢直播+移動直播+互動直播”結合起來,在免費接送前線醫護人員的公益專車上設置連麥,既是解決封城時期出行困難的痛點,也是一次陪伴靠近、傾聽真實想法的機會。等疫情過去,他們的願望都很樸實:把耽誤的婚禮補上,陪家人吃一頓團圓飯,給孩子一個擁抱……慢直播,雲陪伴,用“零添加”還原真實的現場,拉近了時空距離,帶來真實的力量。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說過:“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文藝的參差多態也正是這一時期創作的可貴之處。各地與武漢共同經歷了起起伏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各個階段裡大家的精神需求有所不同,而“百花齊放”的文藝創作適時起到了加油鼓勁、療愈疏解的作用。未來還要繼續共克時艱,文藝同樣任重道遠。

  (作者:張凌雲,央視網傳媒+工作室統籌策劃總監、光華銳評主編,第二屆全國文藝評論新媒體骨幹培訓班學員)

  審核:何美

  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原創首發文章,未經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媒體或媒介上覆制、轉載、摘編、修改、鏈接、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中國文藝評論網”。( )

  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法律顧問機構:北京永勤律師事務所。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