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手”总理不好当

3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利赫任命阿德南·祖尔菲为新总理,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萨利赫任命的第二位总理。

现年54岁的祖尔菲此前并没有在国家层面任职的经验。他曾经担任纳杰夫省省长,现在是前总理阿巴迪领导的“胜利联盟”成员和国民议会议员。

祖尔菲将有30天的时间来组阁。但在伊拉克,总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烫手”的职位,祖尔菲的组阁必然多艰。

2018年5月伊拉克国民议会选举后,充满分歧的各党派经过5个月的讨价还价,才同意由经济学家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出任总理。

1年多后的2019年11月,面对国内动荡和民众不满,阿卜杜勒-迈赫迪被迫辞职,国民议会于当年12月1日予以批准。阿卜杜勒-迈赫迪从此转任看守总理。

2020年2月1日,萨利赫任命前通信部长穆罕默德·陶菲克·阿拉维为总理。然而由于各政治派别分歧和法定出席人数不足,国民议会多次推迟表决内阁名单,导致阿拉维于3月1日宣布放弃组阁。

如今祖尔菲受命组阁,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丝毫不比以前小。

祖尔菲要顺利上任,首先要获得各政治派别的认可。目前国民议会的主要派别有“行走者联盟”“法塔赫联盟”和“胜利联盟”等。各派别围绕总理人选已经激辩许久。此前,由于与议会在总理人选上有矛盾,萨利赫一度想要辞职。

这次萨利赫选择祖尔菲,或许因为他是巴格达政坛的“局外人”,更易被各方接受。但是,“法塔赫联盟”目前已经明确反对祖尔菲担任总理,认为萨利赫的任命没有获得各派别一致认可。

祖尔菲面临的第二道考验,是能否得到民众认可。

自去年10月以来,伊拉克多地爆发示威抗议活动,抗议政府腐败、服务不力以及高失业率。据伊拉克国民议会下属人权委员会表示,示威活动截至今年1月30日已导致536人死亡、2.3万多人受伤。

阿卜杜勒-迈赫迪的辞职,意味着伊拉克示威民众的诉求已经包含了政治层面,那就是要求改革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实行的教派分权制度。

按照战后形成的惯例,伊拉克总统由库尔德人担任,总理由什叶派人士担任,议长由逊尼派人士担任。这一安排虽然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但也被认为增加了政府施政难度并助长腐败。如果民众认为祖尔菲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可能会继续抗议施压。

来自美国和伊朗的压力,是祖尔菲面临的第三个考验。

2018年议会选举后,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增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安全上,伊拉克都离不开与伊朗的合作。伊拉克每年从伊朗进口大量天然气和电力。

伊拉克同样对美国存在依赖。伊拉克央行在美国纽约联储开设账户,以便存储包括石油出口在内的外汇收入。伊拉克每年还从美国获得数以亿计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而随着美伊对抗升级,伊拉克有沦为双方战场的风险。自今年1月美军在伊拉克炸死伊朗革命卫队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后,美国和伊拉克什叶派武装之间就冲突不断。

3月11日和14日,巴格达以北的塔季军事基地连遭袭击,导致2名美军死亡,美国随后袭击了伊拉克什叶派武装“真主旅”的5处设施。

一方面是对伊朗的切实需求,另一方面是美国不断要求伊拉克加强对驻伊美军保护的压力,祖尔菲如果能正式上任,也需要具备“左右逢源”的本领。(毕振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