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夫妻俩教育孩子,要有“红脸白脸策略”,对吗?为什么?

海云海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夫妻俩在教育孩子方面用“红脸白脸策略”是不对的。

先来解释一下“红白脸”策略,这原本是一种商务谈判策略。它是指在商务谈判过程中,一个扮演“白脸”强硬派,在谈判中坚决不让步,咄咄逼人,谈判余地不大。而同时另外一个人扮演”红脸”温和派,在谈判中,他们态度温和,提出的条件也有商量的余地,利用人们都是趋利避害的妥协的心理,达成有利于自己的协议。俗话就是我们说的给你一巴掌,再给你一个枣的策略。

很多人把“红白脸”策略用到了育儿领域,也就是“严父慈母”或者“慈母严父”,一个严厉,一个温柔;一个权威,一个妥协。其实这样对教育孩子很不利。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是非观,就是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刚出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在随后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观,我们都是社会人,就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遵守各种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接触最早也是最初形成是非观的地方就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7岁之前的孩子,大脑的认知水平还远远没有成熟。在他们眼里,判断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权威。而在小孩子的眼中,爸爸妈妈就是绝对的权威。爸爸妈妈说是对的那就是对的,爸爸妈妈说是错的那就是错的。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行为带来的结果,孩子想事做事非常简单,非常直接,完全不需要思考。

如果父母采用“红白脸”策略,孩子刚做错了一件事情,“白脸”批评完孩子,告诉孩子对错,孩子哭了,但是“红脸”看不得孩子哭,马上去哄孩子安慰孩子,说没事没事,孩子是破涕为笑了,可是,该树立的规矩却没有了,孩子就不知道谁对谁错了,熊孩子大多是这样造成的。

(2)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孩子是很聪明的,是趋利避害的,谁对他好,他就言行放肆、没有规矩,想要什么东西也会找好说话的家长,知道什么事情和谁说是最好的,而在严厉的父亲或母亲面前就胆小懦弱,不敢言语,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成为没有原则,利己主义、自私主义,看人下菜碟的投机者、两面派。

(3)不利于家庭和谐

和谐的家庭应该是父母一致的。使用“红白脸”战略后,因为父母两个人首先观点不一致,容易因为教育孩子问题而争论,甚至争吵,这样的案例非常非常多,这样不仅不利于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而且使用“红白脸”战略后,孩子肯定会亲近“红脸”一方,远离“白脸”一方,甚至会憎恨“白脸”一方,这样,也非常不利于家庭和谐。和谐的家庭应该是家庭成员之间都充满爱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在教育孩子上不要用“红白脸”战略,夫妻观点一定要一致,要夫唱妇随,或者妻唱夫随,即使有分歧,也不要表现在孩子面前,而是两个人在背后商量一个一致的方案,如果夫妻一方在教育孩子方面另一方不赞同,那也不要当孩子面指出来,而是附和,等事情过后在跟对方指出来自己的观点看法。


影知道小妙招


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我自己有特殊的体会。我有一儿一女,都是90后。我先生经商,我在国企上班,经商由于烦事多,我先生根本顾及不了孩子,作为我义无反顾要肩负起监护子女的责任。

孩子到了10岁的时候,临近叛逆期的年龄,为了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我毅然决定辞职回家当全职妈妈,我认为最重要是走得进儿女的内心世界,有了解才能理解,理解万岁!一切就万岁!

好,我做起了全职妈妈,我马上构思好了一套照顾孩子的模式。

我每天起早摸黑,每餐都让孩子吃饭热菜香,丰富多彩; 每觉都保证孩子睡眠准时充足,上课保持着清醒的精神状态。当孩子有困惑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引导,情绪不佳要了解并给予宽容,不摆家长架子,用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去影响孩子。教导孩子要积极向上,追求人生目标,要懂得分清是非黑白、分辨善良丑恶,培养孩子构建优良的人格魅力,让身心健康快乐,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我永不言败,一翻努力之后,获得了良好效果,首先我和孩子的关系更友好更亲密,俩个孩子品学兼优,俩个都孩子都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让人并羡慕,我感自豪!

话讲回来,因为我有儿子和女儿,我自己既当爹又当娘,其实,儿子和女儿的教育方针不太相同,所以,我既当爹又当娘,不能张冠李戴,是因人而异,因材拖教,才能避免盲区。事半功倍。话说先生他是经商的,周末回家,他做了我的“儿子👦”,我的一儿一女和先生,成了我的仨贵宾,单纯快乐乐也融融,没有什么不妥啊!

夫妻,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要负责任,要有正能量,不需要套路。

夫妻,教育孩子,不需要扮演红脸白脸,这是阴谋诡计,弊大于利,使不得!


轻舟亦过万重山


您好,我是爱好中草药的数学老师。教育孩子,要“红脸白脸策略”这个方法教育孩子,这个是个好的教育策略,但我觉得还有更好的策略:陪伴孩子一起学习!

一、“红白脸策略”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孩子要变得优秀光这些策略是不够的。

二、陪孩子一起学习努力更能激励孩子奋进!

我说的陪伴不是陪孩子一起做作业,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家长可以购买一些适合自己书籍一起陪伴孩子学习:一、可以增进知识面,二、孩子也看到父母在努力,他们就没有任何借口不努力。我们身边这样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如第二届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的父母,爸爸为了陪伴孩子学习在晚上8点就关掉手机陪孩子学习!

还有一些父母因为知识方面的原因,做不到辅导孩子功课,家长也可以用另外的形式陪伴,如母亲给孩子老人织毛衣或者做棉拖鞋等等,总之让孩子看到您在努力!

结束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努力了孩子自然学样子也勤奋好学,这样您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以上是个人的经验之谈,不足之处欢迎指正与交流!


爱好中草药的数学老师


这个红脸白脸策略在大部分家庭都是存在的。

因为有时候孩子过于顽皮,好好给她说不太管用,就必须有个严厉的爸爸或妈妈震住她。

但是对她严格的同时,又害怕她心灵受到伤害,所以又得有维护帮助她的人。因为如果爸妈两个人都对她严格没有慈爱的一面的话,你训哭她了,没人去哄她,放任一直在那哭喊,孩子会形成自卑无助的心理,甚至觉得你们都不爱她,但是如果一个人训诫她,后面有个人去哄她收拾烂摊子,情况会好很多,孩子易哄不记仇。去哄的人加以引导,相信孩子也不会怪教训她的人心狠!

所以现在很多父母在子女教育上也是煞费苦心!也不得不是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打又怕打疼了,太过于慈爱她又怕把她惯坏了。



心晨Lucky


有人说,夫妻俩教育孩子要有“红白脸策略”对吗?

这是我们传统的一种做法,总认为管教孩子,总要有个严厉的,一个和善的,这种教育策略说不正确的。

对于教养来说,父母对孩子坚持一致性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一致性,更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情感,觉得父母是可靠性

一致性指的是本着一种可靠的,前后一致的哲学去行事,使孩子明白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而他们又可以在我们身上期望什么。

孩子是需要这种以一致性的,他们需要知道父母的期望是什么,这样他们更会觉得父母是可靠性。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世界可以期待些什么,可以做什么,能让孩子感到安全,这种可预见、细腻的、向孩子靠拢的关心造就了孩子安全型依恋。

一致性,让父母给孩子提供了“安全机制”,即是他们做错了事,他也会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一致性会让孩子在情绪崩溃时,父母的一个安全的堡垒和一条清晰的行为界限能起到起引导的作用。

如果父母当中两个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这种不一致的做法会让孩子很茫然,就像打了他一顿还给他一个枣吃,他会不知所措,不知道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不知道该相信谁。

“唱红白脸”从侧面来讲对孩子实行的是一套基于恐惧的教育,那是过去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现在了。

家长们总是会认为,要让孩子去听话就是要让孩子怕你,一种绝对的权威。很多父母都会有这种心理,一旦都对孩子进行一味的妥协就会觉得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父母会握紧枪杆,坚决杜绝一切的和善,至少要有一方是唱“红脸”的。

但今天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不会像我们过去那么顺从,再也不是我们当年那些“好时光”,只要凶点,他就不敢跟你顶嘴,社会在发展,在进步,关于人权和平等已经深入人心,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都会说出“你不尊重他”的话语。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当对孩子太严格和控制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孩子才有机会去学习。

总之,唱“红白脸”不益于孩子形成前健康的人格和心智的发展,甚至会造成孩子错误的价值观,“两面”性格。

每个问题背后,都藏着一个未曾被我们发现的成长秘密,遇见问题,遇见成长!

嗨!我是时光小兜,在职幼儿教师一枚去,欢迎关注噢❤️

科学育儿,拥抱问题,与爱共成长!


时光小兜


夫妻二人对于教育孩子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要选择孩子不在家时两人沟通交流。达成共识,而不能在孩子面前一个要求孩子这样,一个要求孩子那样。

夫妻俩教育孩子,一定要成为孩子的言行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首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云淡风轻小英子


在众多家庭中多半就是有一个慈母和严父的角色扮演,也有少部分是慈父严母的。所以大家都认为夫妻教育孩子都是有个唱红脸有个唱白脸。这是对的,但是这会造成孩子面对严格的父亲从内心深处的紧张和畏惧,而对慈祥的母亲毫无顾忌甚至有时会造成对母亲不尊重或者心灵的伤害。

在我看来一个家庭没必要非要有这样的策略。造成有这样策略的是孩子,因为每个孩子从小就会有察言观色的本事,请不要把孩子当成一无所知的,这只会让父母低估了孩子。

想要成为优秀的父母不造成孩子对父母的隔阂就必须要做到一下几点:

1.放开手中的权利,不要想着把控孩子。虽然在父母眼里不管多大可,都是孩子。但是孩子是有独立的思想,他是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想做什么,当父母的只需要引导孩子向对的方向走就可以了。哪怕有时孩子做错了,在不危及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他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只有他自己亲身经历过了。父母在出面给孩子讲解为什么错了,如何去处理错误。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件事怎么做,如何避难错误。这样会造成孩子更加独立更加有主见。

2.请父母不要暴力教育。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这是因为孩子正在一步步的适应这个社会,他只是一步步的探索。切记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爱闹腾或者父母自身的原因暴力对孩子。这会对孩子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时间久了也会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惩罚孩子是可以的,因为这会让孩子觉的做错了就应该会得到惩罚,但是必须在惩罚前,给孩子讲明白为什么要打他,做错了是不是应该收到惩罚。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在做出惩罚,这会让他明白自己做错了,才有了惩罚。那孩子就会做的更好,这样慢慢就会培养孩子有担当的品格。

3.尊重孩子,让其有一定的小秘密和小空间。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抓在手中,让孩子在自己面前好像是透明的一样。这样是不对的,在家要适当的给孩子空间,因为家是安全的。父母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孩子,孩子不是我们得提线木偶。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和小空间时你就觉得孩子长大了,因为孩子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大人来看。这样他就是懂的保守秘密和分享秘密的快乐。

4.赏罚分明,不要忽略孩子做的任意一件好事。

孩子其实很简单,他可能会用金条换取一颗糖,因为他是很纯洁的,他只是简单的想吃个糖。在这张白纸上只有父母才有权利拿出一支笔画出骨干,然而孩子自己会变成一副漂亮的画卷。所以父母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就会有应有的回报,什么错了就要有惩罚,这会让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父母教育孩子就像种了一个树,施肥浇水就是给孩子灌充知识,修剪枝叶就是给孩子规划正确的判断力,剩下的就交给孩子努力生长。相信父母付出多少,孩子一定会很棒的。


小贪僵尸


夫妻二人对于教育孩子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要选择孩子不在家时两人沟通交流。达成共识,而不能在孩子面前一个要求孩子这样,一个要求孩子那样。

教育孩子,一定要成为孩子的言行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首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童谣记忆


我们有这样的传统,实际是“父严母慈”型。

如果我们意识到孩子行为失调,就应该意识到他们缺乏价值感和归属感,需要我们和善而坚定地“要求”而非“惩罚”或者“控制”。



开心墙头草


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上,我感觉是需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什么都是从零开始学习,有的小孩如果你跟他讲道理也许不太管用,所以还是需要怕一个人比较好一点,但如果两个都很凶的话会导致这孩子很胆小,那对他的教育也不好,所以必须一个对他温柔体贴,小孩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关爱,但也不是全部小孩都需要这种方式,这也是论小孩的性格来决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