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企業如何疫後重啟?江南春

化妝品企業如何疫後重啟?江南春/孫來春/鄧敏這麼說!(下)


化妝品企業如何疫後重啟?江南春/孫來春/鄧敏這麼說!(下)


3月15日,品觀網創始人鄧敏,邀請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林清軒董事長孫來春,共同連線直播品觀公開課,探討疫後重啟,化妝品行業的生存之道。


這次肺炎疫情之中化妝品行業格局會被顛覆嗎?企業不變的本質是什麼?網紅品牌是否走到盡頭?如何突破瓶頸?國產化妝品品牌如何生存,疫情之後又如何崛起?


兩位經歷過非典的企業家分享,從線下到線上,從傳統模式邁向數字化,對企業、對產品、對品牌的理解。


以下是直播實錄(下):


五、找準差異化價值點 深耕品牌力 逆境中一馬當先


鄧敏:我們講的就是認知之戰,反而是因為突然一下沒有線下的時候,他會全力以赴去集中再去做線上的能力,然後進一步去完成這樣的一個數據化整個公司戰略的一個構建。所以我覺得任何時候,任何壞的情況其實並不一定是壞事,他一定會有好的一面。對於企業來講,因為我們企業大家都是胸懷百年企業的這樣的一個夢想,它其實跟人的成長是一樣的,就在企業的發展的歷程裡面,哪些是變的,哪些是不變的,哪些是要堅守的,哪些是需要不斷的去改變的?


江南春:謝謝鄧總。我認為,其實變的是外部的環境,不變的永遠是你這顆心,一個有雄心的企業才會成功。


我自己在中國看過非常多的企業,我覺得我服務很多的企業,可能過去10年在分眾上可能有1000億的廣告在分眾上打過,崛起過非常多的企業,都不是僅僅依靠阿里巴巴或者靠分眾來成功的,本質上都是創始人本身的心。我覺得這個疫情給各個企業影響一定會是不同,影響取決於你怎麼看你的心,怎麼去想。我覺得競爭格局會發生疫情之後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就跟SARS一樣。SARS之後,整個中國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戰略節奏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可以想象頭部企業也受到創傷,但是他們扛得住,接著它是踩油門,而不是去踩剎車,踩了油門之後它就是發力,它的目的是藉助疫情時期跟第二梯隊拉開差距。我在疫情期間開了很多電話會議,都有非常多的頭部公司是我的客戶,其實大家都是憋著勁要發力。那麼反過來說,還有一些腰部的企業,它有差異化的價值,它有獨特的競爭力,或者它的品牌能力強,或者它的數字化能力強,他反而想彎道超車,所以這個時候他就默默的在找到自己的點。


他們認為危機之後很多的小企業都會垮臺,小企業沒有競爭力,剛才說早死早超生。太小的企業,既無品牌力又無數字化能力,在這個市場上未來是很難生存的。都是那些真正有競爭力的真正領先的企業。我覺得頭部企業在擴張份額,真正有差異化價值的腰部企業,他想彎道超車,所以這些人一發力之後,品牌集中度會大幅提升。最後他們會把那些小企業全面離場之後,清掃了市場騰出來的空間,全部收繳掉。


我覺得因為骨子裡,中國的優秀的創業者本質上都是樂觀主義者。你可能好的市場當中萬馬奔騰,逆境當中就看誰一馬當先地殺出來,這不是僅僅是拼創始人的智力,更是心力和定力。所以我覺得這個過程當中,比如說就像孫總寫的這封信一樣,背後是在他更深入的思考之後,他在最艱難的時候,不是在慌亂中沉淪,而是反而形成了一次巨大的逆襲,把危機變成戰機。


我們自己在非典時期創立,我在非典時開始有了分眾這個想法,我認為中國未來最大的改變是城市化,城市化最基礎的設施就是電梯,那時候到處都在造樓,我認為電梯一定會成為影響城市主流人群的基礎設施。所以我當時決定做電梯媒體,那時候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我覺得電梯這個環境特別好,每天大家路過。其實廣告是沒人看的,比如說看電視看節目、看手機看內容,誰都不看廣告,廣告就是一個招人厭的東西,它是一個反人性的東西。但是隻有在電梯裡面,消費者會主動的看一下廣告。我一旦看準了這個市場,我就全部投入進去。我當時5000萬一次性全部投入下去,但到2月份的時候,就很多人提醒我說你不能再幹了,時機不對,到後面到樓都關掉了,你還搞什麼電梯媒體。我當時我聽完了我是反方向想的,我覺得真的機會來了,危機就是最好的戰機,因為我最怕的是別人去抄我這個模式。


在起步點當中樓都空著,誰能搶到樓誰就是王。這個過程中我生怕我一邊做別人一邊去搶樓,看到我這個東西有人覺得我是正確的,都跟我一塊搶樓不就四分五裂了嗎?我覺得正是大家都認為樓都不一定開,還搞什麼電梯媒體?而這個時候我把所有5000萬全打下去。所以我大概用6個月時間,把上海北京的樓基本全鋪上,等到SARS結束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已經基本佔據了市場最核心的資源。所以我覺得一個人會不會成功,關鍵你怎麼去想怎麼去看。


別人覺得是一個危機,我們覺得是一個重大的戰機。這次重大的SARS造就了分眾在自己的市場當中直到今天一股獨大,中國的電梯媒體我們第一位等於2~10位總和的1.5倍。這就是因為在起跑線上,霎那之間我們比別人快了那麼6個月。6個月時間窗口是如何的重要!


所有公司的成功什麼是不變的?一定要開創一個差異化的價值。德魯克先生寫過那個書當中講了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說企業其實只有兩個功能,第一個叫創新創造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第二個就是市場營銷,通過市場營銷成為每個品類中的首選。


我認為他覺得企業就這兩種功能,所以我把它總結成四點,第一你要開創一個品類和開創一個特性,本質上你要開創一個獨特的差異化價值。第二個部分你要抓住一個時間窗口,因為你的差異化價值可能留給你窗口就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你要抓住這一個非常短暫的時間窗口,這個時間窗口為什麼很重要?時也命也,中國第一個升空的宇航員叫楊利偉,中國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個體力一樣好水平一樣高,就再也沒人想起來了。這就是先入為主,他會關掉競爭對手入腦之門,所以你一定要抓住時間窗口。第三點一定要飽和性攻擊,你真的有差異化價值,你有時間窗口,你一定要集中火力在消費者心智中把它固化。如果你錢不夠,是個中小企業,你至少在局部城市,你要在幾個城市固化出消費者認知,或者某一個特定人群中固化這個認知,所以有了飽和攻擊,固化了認知之後,你就擁有了什麼?擁有了心智產權。


中國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要麼成功的企業,要麼你有不可逆的知識產權,高通、華為、英特爾,你學不會;要麼就擁有不可逆的心智產權,消費品市場有什麼東西是你做了之後別人完全不能學的嗎?很少。但是心智產權你學不會,品牌就是護城河。果凍我就吃喜之郎。大家今天誰不能做果凍,你能不能做出比喜之郎更好吃、更便宜、更健康的果凍?都能。但實質上在消費者心智中不能建立。因為家樂福有100多個果凍,但在消費者大腦中其實只有一個果凍,它在大腦中註冊過,具有合法性,別的都根本想不起來,我一說果凍我就吃,你還能說出第二個名字嗎?這就是你擁有了心智產權,一旦確立了心智產權,你在這個市場上建立了品牌的護城河,就能夠長期的發展下去,加上你在每一個階段當中所學會的,所謂叫技術化、數字化的工具能夠持續的往上走,所以我認為這是始終不變的本質。


孫來春:因為我跟江總一起上了很多課,他的很多觀點講了很多遍,我都聽得特別入迷。每次聽江總講,我都把它重新溫習了一遍。


這個世界確實有不變的東西,不變的東西就是不斷地變化。你就不要指望有一種東西它永遠不變。就像這一次風浪來了,其實下次風浪正在撲面而來的路上。如何應對這種不斷的不確定性和黑天鵝事件?這是接下來每一個企業家都要思考的。


不要做夢,夢想有一天我一旦把這事做成了,就非常安穩了。要不斷地折騰,不斷地幹。就像很多國際大牌,它的廣告沒停過,它要牢牢地固化消費者的認知。


實際上,這是一件長期主義的事情。你無法改變風浪,但是你可以改變你對風浪的態度。你無法把握未來,但你可以把自己的武功變得更強大一點。你游泳遊得非常好,你可以面對風浪;你品牌力非常強,你可以面對不確定性。千萬不要自怨自艾,不要妄自菲薄,都不對,而應該抓住你最核心的點去窮追猛打


就像前一段時間我自己的思考,叫做1毫米寬,1000公里深,把地球打穿。這個時候你才具有穩如泰山的姿態。如果每個廣告公司你都投點廣告,每個品類你都伸出手,每個行業你都去做,那一場風浪來了,乾死的一定是你。


如果你老老實實就幹一件事,1毫米寬,1000公里深,把地球打穿。這時來了再大的風浪,你的根繼續可以長出來。把品牌力在心智裡種下去,這件事相對來說變化沒那麼快,而營銷的各種玩法,都是偏短期行為。以上我的個人觀點。


鄧敏:剛剛孫總說到永遠不變的是變化,也讓我想起,因為像我們這一代其實很幸福的,就是在中國其實我們面臨的災難性的東西其實是挺少的。世界上面臨災難最多的可能是猶太人。猶太人他會相信說災難是不可避免的,這首先是他的一個認知,因為有了這個認知之後的話,猶太人他對於災難的意識是非常強的。


同時它面對災難的話,它又有一個很好的心態,就是說有一句話好像講說在災難面前的話,要學會在水底游泳呼吸,大概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在想的話,我們今天其實面對疫情的時候,是要讓我們做企業的人,其實首先要加深我們的一個所謂的災難意識。這個災難意識其實就是對變化的這種感知能力,以及在變化裡面,我們要學會在變化裡面怎麼樣去呼吸的問題。


所以我想,相信在我們屏幕後面這些聽眾,我們的企業的發展階段和我們的節狀可能都不一樣,但是做企業、做品牌有很多本質的東西,其實剛剛江總跟孫總分析的都非常的有啟發,有些本質的東西它是不變的。未來可能變化會越來越快,我們要怎麼樣學會在變化裡面去應對?這是我們可能對於企業的重要的修煉。


----品觀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