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科普:“一陰一陽之謂道”,歷代註疏家的主要四種解釋

《周易》科普:“一陰一陽之謂道”,歷代註疏家的主要四種解釋


《周易·繫辭上》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句中的“道”,指道路,引申為事物發展的必然性、規律。“一陰一陽之謂道”意思說,宇宙間每種事物都是有陰與陽兩面性,陰與陽相互對立、轉化是宇宙的根本規律。

歷代的注家對“一陰一陽之謂道”有多重詮釋,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種:

一、以“無”或“虛無”來釋道。

韓注:“道者何?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況之曰道,寂然無體,不可為象。必有之用極,而無之功顯,故至乎神無方而易無體,而道可見矣。故窮變以盡神,因神以明道,陰陽雖殊,無一以待之。在陰為無陰,陰以之生;在陽為無陽,陽以之成,故曰一陰一陽也。”

《周易正義》:“一謂無也。無陰無陽乃謂之道。一得謂無者,無是虛無,虛無是太虛不可分別,唯一而已,故以一為無也。若其有境,則彼此相形有二有三,不得為一。故在陰之時而不見為陰之功,在陽之時而不見為陽之力。自然而有陰陽,自然無所營為,此則道之謂也,故以言之為道。”

二、以陰陽變化的法則釋道。

焦循注:“一陰一陽者,陽進即為陽,陽退即為陰也。道也,行也,往來不窮,故陰陽互更。”

三、以氣釋陰陽變化之道。

《周易正義》:“陰之與陽,雖有兩氣,恆用虛無……道雖無於陰陽,然亦不離於陰陽,陰陽雖由道成,即陰陽亦非道,故曰‘一陰一陽’也。”

四、以動靜釋陰陽。

《太極圖說解》:“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一靜一動,互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

以上四種釋道,是歷代注家的主流四個觀點,從不同角度,對“一陰一陽之謂道”進行了闡釋,對於理解經文,是彌足珍貴的參考。

另外我們也會發現,道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觀察,說明萬事萬物皆有不同的觀察視角,這種多視角觀察事物的思維,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